新华网多哈12月1日电 杨明视点:北京怎么办?
记者 杨明
看过多哈亚运会开幕式后,不少人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捏了把汗。对比多哈开幕式国际化团队水准,张艺谋的中、西合璧班底能否超出?北京的开幕式能否用高科技手法创新地展示东方文明内核,出奇出新地让世界为之惊叹?
许多人认为,多哈开幕式,撇开内容不说,光从表现形式和高科技手段运用方面,的确超越了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就是和雅典奥运会相比,也不逊色,属于世界级的顶尖作品。
一个70多万人口的小国,在一届洲际运动会上,以出人意料的大手笔,对世界大赛开幕式进行了一次革命性的冲击。卡塔尔没有制作世界水平开幕式的专业人才,外加经验匮乏,但却拥有足够的资金和包容世界的胸怀。昔日,唐太宗李世民见到进京应考的考生,曾发出“天下英雄尽入我囊中”的仰天长笑;今天,卡塔尔以“世界为我所用”的态度,将最顶尖的国际性人才召集门下,将人类高科技最前沿的发明和创造归为己有。
用人可以很容易,用人也可以非常难,说到底,这取决于观念。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谈。翻开多哈开幕式的制作团队,里面全是国际顶级专家,除导演队伍外,还有灯光、服装、音乐、高科技、特技、舞美、音响方面的大师,超过20人组成了这支创作团队。
虽然总导演依然由卡塔尔人担任,但“当权者”仅仅是把握内容和基调,留给外国大师们任意挥洒才华的空间,绝不乱指手画脚。在世界范围内聘用顶尖人才,且用人不疑,这是多哈开幕式得以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多哈亚运会开幕式的内容并不复杂,卡塔尔、海湾地区、阿拉伯国家的特色文化与习俗,在演出中得到很好的阐释。
我们发现,出色的开幕式有点类同于震撼人的电影大片,内容无需繁杂,也可以没太多新意,但却必须要用最尖端的高科技,以令人惊叹的新、奇、特方式去表现。试想,假如多哈没有那人类历史上最大的LED屏幕提供支持,没有神奇的高科技表现形式,开幕式的魅力将大打折扣。
以往中国人搞开幕式,喜欢用人海战术加传统表现形式。从“亚洲雄风”上的安塞腰鼓、到全运会上的双龙戏珠、再到千手观音和张艺谋的雅典8分钟,这些赢得过国人欢呼的成功典范,和雅典、多哈开幕式上高科技的震撼人心的表现形式相比,有点给人“乡土气”太重和“小算计”的感觉,还缺少上天入地、叱咤风云的大手笔。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厚重而悠远。我们有女娲补天、牛郎织女的神话,也有万里长城和“四大发明”做后盾,我们不愁开幕式内容不丰富,反倒担心塞进太多内容而艰涩;我们可以强调中国元素,但担心的是表现手法太陈旧,缺少用世界高科技嫁接后的惊人效果。我们有太多的“宝贝”和“家当”向世界展示,但又担心一桌“满汉全席”撑坏了西方人的胃口。
多哈经验证明,不能搞“小打小闹”,只重视“地面部队”,要有大手笔和大制作,用世界高科技外衣包装中国文化内核,或许可以达到“既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目的。
谈开幕式,不能不提主体育场。以前,我们以为别人举办奥运会,延期竣工主体育场是故意拖拉,现在怀疑,这或许是人家精心的筹划。请思考:雅典主体育场上空的两条拱形“钢龙”为何和多哈的完全相仿,难道这是巧合?请看:不论是雅典还是多哈,“钢龙”其实在开幕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如:焰火是从钢架预留的孔中发射出的;成千上万盏灯是固定在上面的;空间数千条由电脑控制的钢揽是由它牵引的;许多表演者的飞天动作是在它敞开的空间完成的;多哈那面大屏幕位置也应早就设定了的。这是否说明人家在盖主体育场前,已经有了腹稿或设想,提前为开幕式演出埋下伏笔和施展空间?
想到这里,不免也为鸟巢捏把汗。这个艺术品看上去奇妙美观,但是否提前计划好开幕式能派上什么用场?上千组灯安装在哪?上千条钢缆连接在哪?焰火怎么办?点火又怎么办?
但愿这些只是瞎操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