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12月3日电(记者朱薇)重庆市人事局、民政局日前举行了首次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水平认证考试,4537名社区工作者通过考试,完成从过去“背着公章在茶馆里上班”到“为社会服务”角色的定位,社区专职工作者正步入专业化、职业化进程。
1998年,30岁的陈洁成为重庆公开招聘的第一批社区工作人员,经过社区居民的投票选举,走上了南岸区南坪街道响水路社区居委会主任的岗位。
“当时的工作很轻松,社区没有办公场地,每天就是把公章背在包包里,在社区的茶馆里上班。群众多是为办一些手续需要盖章才找社区。此外,除了调解一些邻里家庭纠纷,没有太多的工作要做。”陈洁回忆说,“2000年后,随着国企改制带来大量下岗失业人员,他们的关系由企业转到社区,需要社区服务的对象增多,需要社区提供服务的需求增大,如低保金的发放、破产国有企业职工社会保险服务、社区治安等。我们承担的服务工作就越来越多了。”
“干了8年的社区工作,看到因为我们的服务,居民的困难得到缓解、一个即将破碎的家庭得到挽救……我们社区工作者还是很有成就感。”陈洁说。
去年,50多岁的社区居民代其勇,女儿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病,而他在工作了几十年的企业破产后下岗回到社区,这对他们家庭是雪上加霜。陈洁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敲开了他的家门,获知他家当时仅靠其妻子400元的工资生活,立即为他们申请低保。除了低保临时性救助外,陈洁又四处奔走联系辖区单位为他提供了一个月薪600元的就业岗位。今年年初,代其勇主动来到社区要求取消低保。他说:“社区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主动拉了我一把,又帮我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我应该知足了。请你们将低保金用去帮助其他有困难的人吧。”
社区里20岁出头的小青年骆凡出狱后,不仅找工作受到“别样”对待四处碰壁,甚至父母也不接受他。陈洁一边定期与他谈心聊天,不断鼓励其重拾生活的信心,一边也开导他父母,还为他找到一份开车的工作。见儿子工作稳定了,以前的不良行为也没了,骆凡的母亲感激不已,主动协助社区做起了空巢老人的服务工作,定期到老人家里义务打扫卫生,协调邻里纠纷。在社区工作者定期谈心、低保救助、安排工作的种种努力下,响水路社区8名需要帮教人员都走回了正常的工作生活道路。
据2005年底统计,像陈洁这样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重庆共有9135人。重庆市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授王辅贤说,社区专职工作者不是机关干部,却成为政府部门下沉社区、化解矛盾的“触角”。他们通过在民政、司法、卫生等领域日复一日地干些“琐碎”的事,成为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新生力量。然而由于“身份”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社区工作者深感“名不正言不顺”,成为推进社区专职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进程的巨大阻力。
今年4月,重庆市人事局、民政局联合出台文件将社区工作者的身份明确为具有相关知识技能,可以胜任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水平认证分为社区管理员、社区管理师、社区高级管理师三个等级。
重庆日前举行了首次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水平认证考试,全市共有5701名社区工作者参加了统一考试,4537名社区工作者通过认证考试,其中社区管理师3409名、社区管理员1128名。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