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首家新“私塾”昨日开课 师生上课身穿长袍
位于中街附近的这家九雯学堂上课使用国学经典教材,师生身穿长袍;现已在国家商标局进行商标注册,有关“私塾”手续还在申办中
讲台上方挂有一幅孔子画像,讲台旁边摆放着一具古筝。 学生的课桌是类似于日本榻榻米式的方桌,座椅是略高于地面的方凳。“先生”穿着一袭红色长袍,学生们则身着绿色长袍。昨日上午,沈阳市第一家“私塾”———“九雯学堂”在中街附近宣布开馆。
“国学私塾”到底学些啥?
昨日上午9时30分许,记者来到了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故宫东巷1号的这家九雯学堂。此时,学堂的“先生”张红星教授正在准备上课前的物品。宣纸、毛笔,是学生们上课的主要工具,教材就是《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现任沈阳音乐学院艺术文学系主任的张红星说,创办九雯学堂的初衷就是为了弘扬国学,培养儿童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教给他们做人处事的道理。学堂以讲授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儒学、仁义理智等传统文化为主,兼顾《三字经》、《诗经》、《论语》等古圣先贤的至理名言。
私塾相关手续正在申办中
那么,九雯学堂这家声称新私塾的“私塾”是否符合规定呢?学堂的负责人之一于靖民告诉记者,起初他们的初衷就是创建一家全日制的私塾,让孩子们在此读书学习。但是由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不能与接受义务教育相抵触,而且又有上海等地私塾遭封事件在先,所以他暂时以学堂的形式出现。于靖民还补充说,“我们的学堂与补习班有些不同,我们已经在国家商标局进行商标注册。教育部最新关于‘私塾只要按程序批准就可以开办’的消息我昨天也知道了,挺高兴的。现在已经到相关部门去办理有关手续,准备让学堂变成名副其实的私塾。”于靖民也表示,他的新“私塾”仍坚持孩子们不要脱离学校。
学堂第一课讲国学先从礼仪入门
昨日上午10时,第一堂课开始了。“请用双手接物品,这是中国最传统的礼节,知道吗?”张红星给学生们发放毛笔、宣纸等课堂用具时说道。“你们就是小小圣贤,而圣贤是不能撒谎的,诚实是为人之本……你说过谎没啊……”张红星很注重与孩子们的交流。由于都是刚刚入门,昨日的第一堂课讲授的是国学概论。
课间,143中学初二学生乔翰东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很喜欢看古典文学的书,喜欢看《论语》,听说有这个班,父母就带着他来听听,“听完课我的感受都不一样,懂得了很多道理。”
对话张红星 学生穿长袍不是噱头
记者:有人说教授国学是好的,但是也没必要搞些形式上的东西吸引眼球,您怎么认为?
张红星:我不认为这是噱头,这是教育方式的一种。如果我在大学上课或者给成人上课,他们都是具有理性思辨能力的人,当然不用穿长袍、坐矮凳,但现在面对的是中小学生,要让他们觉得对学习充满兴趣。
记者:用毛笔也是出于这种考虑吗?
张红星:这只是其一。其二,我是想让孩子们详细了解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看竖排版的书、写毛笔字,这是一种熏陶。
专家说法 关键是弘扬传统文化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认为,现在国学正在普及,全国很多地方都开设了这种私塾。这对弘扬传统文化无疑是极为有益的。但是,开设私塾教授国学的意义并不在于国学本身,而在于提醒人们关注国学、弘扬传统文化。(辽沈晚报
吴新星) (责任编辑:车东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