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欧洲的伪劣产品一半出自中国,而且40%的伪劣产品面向儿童。”欧洲消费者中心近日发出警告,要求欧洲人尽量不买来自中国的劣质廉价商品。据德国之声报道,在欧盟委员会新公布的“世界造假地图”中,中国被列为盗版造假活动最猖獗的国家。 欧洲市场上,真有这么多中国产的劣质产品吗?
伪劣产品中一半来自中国
“这是我们根据欧洲各国海关抽样调查得出的结论。”欧洲消费者中心发言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去年欧洲市场监督局记录的劣质廉价商品中有一半的原产地都是中国,25%的廉价商品还来路不明。
这位发言人还向记者说明了欧盟消费者中心最近一周的“消费者警告”。在警告列出的30种不合格产品中,有18种来自中国,涉及儿童玩具、工具、照明设备、化妆品、家用电器等。这些产品质量问题多种多样,有的原材料含有有毒物质,有的设计不合理有致人受伤的危险,有的还是“三无”产品。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被欧洲海关查获的伪劣中国产品包括药品、化妆品、软件、机械设备、服装和鞋等,几乎涵盖各个领域。统计显示,目前大多数伪劣中国产品并非具有高附加值的名牌奢侈品,而是日常生活用品。这往往使消费者难以区别真假。
前不久,德国汉堡港海关还查获了一起“世界上最大的假冒伪劣产品案件”。海关没收了117集装箱所谓的“名牌产品”,价值3.9亿欧元。汉堡市卫生与保护消费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该部对大约730件举报商品进行了检验,其中近200件质量严重不合格,“而这些不合格商品约一半来自中国”。
中国产品最受“关注”
为了了解情况,《环球时报》记者专门来到汉堡港。汉堡港是北欧最东部的主要港口,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先进的装卸技术,在中国商品进口欧洲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去年,汉堡港总计800万标箱的吞吐量中,至少有1/4和中国有关。记者在汉堡港看到,中海、中远、中外运的超大巨轮停靠在口岸,标有中国制造的集装箱在码头比比皆是。
德国汉堡港首席执行官索根法雷博士认为,出现中国产品伪劣多的情况,可能与海关的抽查手段有关。在每年的报关中,只有5%至10%的集装箱会被检查。“作为亚洲货物的主要集散地,我们特别关注来自亚洲的集装箱。而中国作为最大的货物来源国,当然最容易被抽查。”在汉堡从事贸易的华商李先生认为,由于欧盟与中国的贸易赤字2005年已达到1060亿欧元,2006年前9个月就已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水平,因此欧盟内部的保护主义情绪高涨,欧盟国家对中国产品的关注也特别高,他们在严格检查中发现的中国产品的“质量问题”,自然可以成为其今后与中国谈判的重要筹码。
当然,部分中国产品本身确实也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没有符合欧盟较高的质量要求。最近欧盟的检测就发现,中国生产的儿童游泳衣增塑剂DEPH含量超过14%,会导致儿童中毒。这严重违反了欧盟关于限制儿童玩具及其他用品中DEPH含量的规定。
据记者了解,国际上还存在一个庞大的伪劣产品产业链。由于贩卖伪劣产品的利润很高,风险又比传统的走私贩毒活动小,国际犯罪团伙就从中国进货,然后将其贩卖到欧洲一些廉价市场。最近,一批在中国制造的总重350公斤的假冒伪劣药品,就在经英国辗转贩往巴哈马的途中,被英国海关查获。
德国海关严查中国产品
目前,欧盟对中国产品查得越来越严,凡受到欧盟警告的产品均不得在欧盟国家销售和使用。索根法雷博士向记者透露,欧盟为此设立了海关专家小组,专门负责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一些厂家在亚洲派有侦探,专门调查仿冒伪造者。欧盟还与中国政府签订了《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并将向50家中国政府设立的知识产权投诉举报服务中心提供技术援助和经验交流。德国海关刑事局还将派遣一名联络员作为参赞前往德国驻华大使馆,这名联络员不仅是外交官,也是稽查人员。
据悉,欧盟各海关堵截假冒伪劣产品的方法有3种:一是检查供应链的末端,也就是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二是切断供应渠道,即检查中间运输环节;三是斩草除根,从生产根源上杜绝假冒伪劣产品。欧盟力求和中国一起加强对中国货物的出关检查,从出口源头上堵截假冒伪劣产品。
记者看到,汉堡海关还利用所谓的货轮报单,找出可疑的货物。稽查人员通过电脑对发货人和收件人向船运公司提供的全部文件进行扫描搜索,其中包括发货港口、集装箱编号、航线、集装箱重量和申报的货物等数据。一旦这些数据的某种搭配出现疑点,海关稽查人员就立即把可疑的集装箱抽出,用一个巨大的X光机进行透视检查。
保证质量才是关键
对于欧洲消费者中心的数据,很多华商都表示,这不仅会损坏中国产品的信誉,还会殃及“中国制造”这个大品牌。亚洲贸易专家克鲁斯曼教授认为,按照目前的困境,中国产品进入欧洲应解决5大难题。最关键的是自身的质量问题。他认为,“打铁关键还要靠自身硬”。一些中国企业为追求利润,不惜以价廉但质劣的产品来打欧洲市场,导致一些人将“中国产品”与“劣质产品”相等同,败坏了中国产品声誉。
其次是知识产权问题。不少中国产品缺乏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不仅遇到了欧洲企业的“报复”,自身也受害不浅。目前,自己开发新技术的中国企业只占0.03%。其三是环保、安全等标准难题,欧洲对这些产品的标准要求比较严苛。其四,不论是在海外自设销售服务机构,还是与当地的经销商或特约维修商合作,都必须保证售后服务到位。最后,与欧洲人做生意要讲诚信。一位德国灯具进口商向记者诉苦,今年8月份,他从中国进口了一批太阳能地面灯,先付了款,货到后才发现灯的质量太差,根本无法使用。他告诉记者:“我只能自认倒霉,以后再也不和中国人做生意了。”
《环球时报》 ( 2006-12-01 第15版 )
(责任编辑:梅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