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编者按昨天是“国际残疾人日”,本报记者分别扮成盲人、聋哑人、肢残人,体验了“他们”在现实中屡屡会遇到的艰辛。记者的体验,折射出现实社会对待残疾人的真实态度——除了温暖和漠然,更多的还是反映出:这个以健全人为中心的社会,为残疾人提供的公共服务——硬件和软件,还有不少缺失。
我们希望能够在明年这个日子里,看到这些硬件和软件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忽视对残疾人的关爱。体验盲人说了很多谢谢
昨天下午,我闭上眼戴上墨镜,手持借来的盲杖,在南坪步行街一带体验了两小时的盲人生活。一路有人帮助
工号为5228的营业员末了一句“小心”令我尤其温暖,有种想哭的冲动。
下午1时25分,刚“打扮”好的我在百盛商场前的横道线前欲过马路。但这里没有红绿灯,穿梭的车辆不时驰过,我不敢迈步。这时,一只手将我的左臂托起。“我扶你。”是个年轻男子,他一直将我送到步行街口。我说了体验中的第一个“谢谢”。
没人搀扶了,眼前一片漆黑,我顿感自己跌入另外一个世界,有种与世隔绝的感觉。我虽不停挥动盲杖探路,但仍发现每前行一步都那么艰难。
2时03分,盲杖探到一个人的脚,我忙摸索着上前抓住他,似乎抓住了这个世界。我说:“不好意思,请问……”话没说完,我抓住的衣袖就在一声极不耐烦的“干啥子”中从我手中挣脱。
这时,另一只手将我扶住:“你要去哪里?”我悄悄睁眼一看,是个中年“棒棒”。他一直将我带到我要去的新世纪超市门口。“棒棒”刚放下我,一位中年女士接着将我送到超市入口的扶梯上。
2时10分,扶梯上,我透过厚厚的墨镜,老远就看见扶梯出口处的保安伸出了手。保安将我扶到超市入口,工号为5228的营业员从他手中接过爱心接力棒,一直帮我选购商品、结账,最后送我出超市,末了一句“小心”令我尤其温暖,有种想哭的冲动。
2时30分,在步行街肯德基楼下,有人帮我找到部公用电话,我打了个电话,5角钱,却故意递上10元,摊主忙说:“妹妹,这是10块钱,你拿错了。”盲人设施不完善
我在人行道上摸索了半天,没找到盲道。忙乱中将一个人绊倒了。
2时35分,在经过数人指路搀扶后,我从步行街来到南坪西路,欲到南坪汽车站。一路上都有人在说:“那个女娃儿好可怜”,这让我心里很不舒服。
闭上眼睛,我在人行道上摸索了半天,没找到盲道。忙乱中将一个人绊倒了。我“对不起”三个字还未及出口,那人却先行道歉:“对不起,姐姐,我不是故意的。”我心头一阵温暖。
2时40分,南坪西路往汽车站的红绿灯前,没有盲钟,旁边有人说:“可以走了。”我才慌忙挪步,一不小心盲杖掉地上,无助的感觉突然涌上心头。没人帮我,我只能双手在地上乱摸,摸了很久才找回盲杖。公交车见我就关门
我追上去:“等等!”可这辆车一溜烟跑了,旁边有人叹息。
2时50分,南坪长途汽车站外的公共汽车站。
1分钟后,一辆牌号为渝A26792的809路中级车靠站了,我问:“到不到工贸?”女售票员刚说了句“要”,(我看见)男驾驶员回头看见我,赶紧关上车门。我追上去:“等等!”可这辆车一溜烟跑了,旁边有人叹息。
2时55分,我终于上了牌照为渝A46776的301路公交车,售票员没让我买票。车上站着好多人,我站在“老弱病残孕专座”前,座位上坐着一个中年女子。直到我下车,都没人让座。
在工贸站下车后,我“复明”了。 体验感言
当了两小时盲人,我才真正感到有双明亮的眼睛是多幸福,黑暗的痛苦不是常人能想象的。其间,有人刻意避开我,有人对我的求助不予理睬,还有人“好可怜”的话让我很不“爽”,当然,更多的热心人则让我想哭。整个过程,我说得最多的就是“谢谢”。
愿盲人设施再完善些,市民的热心再浓烈些,感动再多些。扮聋哑人沟通真的好难
昨日中午,我扮成失语失聪的聋哑人来到解放碑。
为使自己装扮的角色更逼真,事前我向市聋哑学校学生请教,学了一些简单的手语。比如:请问聋哑学校怎么走、我要存钱500元、谢谢等日常手语。找交警问路
交警不懂手语,我憋得很难受,差点出声。
12时30分,我来到临江门。由于“不知道”市聋哑学校怎么走,看到站在岗亭上指挥的交警,我穿过车流走近。
“有啥事?”我还没靠近,交警便凑上前问。我做了“聋哑学校怎么走”的手语,交警明白我是个聋哑人,但他不懂手语。我又打了一遍,交警说“我不懂你的意思。”此时,我憋得很难受,差点出声。情急之下,交警掏出纸笔,示意我写在纸上。我在纸上歪歪斜斜地写了“重庆市聋哑学校”几个字后,交警拉着我,指着我要去的方向大声介绍。见我一脸茫然,交警在纸上写下:“前面第一个路口右转后一直往前走。”我做了一个“谢谢”的手语离开,交警摆手称“不用”。到银行存钱
营业员不懂手语,“你拿张纸让他写嘛。”顾客中一位中年妇女提醒。
下午1时,我来到农行重庆渝都支行营业厅排队存钱。轮到我,我向营业员做了“我要存钱”的手语。营业员不懂,但她看到我是聋哑人,站起来问我是存钱还是取钱。我“听不见”,营业员指着她的嘴部大声问:“你听不听得到我说话?”我仍装糊涂。
“你拿张纸让他写嘛。”顾客中一位中年妇女提醒。营业员恍然大悟,从窗口递出一张纸。我此时觉得那位女顾客很热心,然后在纸条上写下“存钱”。纸条递进递出,我按营业员的要求掏出银行卡和钱。营业员看了一下摇头,见我不懂,她在纸上写下:“你的卡虽是银联卡,取钱可以到任何银行,但存钱只能到开户的工行。”写完,她向工行的方向指了指,示意我到工行办理。在解放碑问路
三名打扮时髦的女性表情冷漠,视而不见,躲着我匆匆离开。
下午1时20分,我“要到朝天门四码头赶船”。眼看离“开船”的时间不多了,我急得不行。我在解放碑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打着手语问路。在我问到的5人中,一名戴眼镜、大学生模样的小伙子称不知道;三名打扮时髦的女性表情冷漠,视而不见,躲着我匆匆离开;一名女性开始不理睬,后被我“痛苦”的表情打动,走了一段后转身用纸写下:“我不是主城人,不知道你问的地方。”我得到些许安慰。
我意识到光用手语问路不行,遂用纸写下:“我是聋哑人,请问朝天门四码头怎么走?”我拿着纸条又先后问了两个中年男子,一名老人,一对夫妻。这下效果明显比先前好,他们一一给我仔细介绍清楚后才走开。
下午2时,我度日如年的体验结束。体验感言
体验结束,我有一个强烈的感受:憋屈!我只体验了两小时就憋得要命,而聋哑人(尤其是不识字的)一辈子都生活在憋屈中,他们受到的煎熬是何等孤独,何等痛苦?!
“他们虽然身体残疾,但他们的人格是健全的。他们需要得到全社会的理解和关爱。”市聋哑学校的田老师认为,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忽视对残疾人的关爱。在这方面,一些单位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比如:一些公交公司、法院等单位,为方便与聋哑人沟通,特地请了一些老师为职工教手语。但从记者体验的情况看,显然,我们的窗口行业,应该设立为残疾人专门服务的窗口或拥有会交流的人员。架着拐杖多想有人搀扶
上下车、逛街、去快餐店……昨日上午,记者架着拐杖,在观音桥步行街一带,体验了一番肢残人。上台阶无人帮忙
我主动向一对年轻情侣求助,对方瞥了我一眼,泰然离开。
11时许,我从市骨科医院丁医生处借来一副拐杖,来到观音桥步行街,装扮右腿残疾的人士。架上拐杖,一瘸一拐地走了不到30米,支撑身体重量的左腿就开始发酸,夹着拐杖柄的腋下隐隐着疼。
花了约半小时,我好不容易穿过步行街广场,来到通往阳光城车站的地下通道。10多级台阶像鸿沟一样拦在面前,我将全身重量斜压拐杖上,单腿跳上台阶。一级、两级、三级……刚开始还勉强能上,但跳了不到一半,支撑腿就像灌了铅一样,腋下疼痛更像针扎一般。虽值冬天,我额头的汗珠却大颗大颗往下掉。此时,通道内行人如织,但大都对我视而不见。我主动向一对年轻情侣求助,对方瞥了我一眼,泰然离开。后来我只得一手扶墙、一手架着拐杖,忍着痛、喘着粗气,一步步挪上台阶……乘公交车少人理
此时车上仅7名乘客,售票员却忙着卖票,对我不予理睬。
上车,对于正常人来说只是抬一下腿的事,但对于腿残人士则不然。
在阳光城车站,我架着拐杖从一辆九宫庙到花卉园的818路公交车(车牌渝A28073)的前门上车。从地面到车厢有三级台阶,台阶虽不高,但拐杖不能应用自如地伸缩和拐弯,因此将拐杖杵上台阶后,拐杖柄已高出人的腋下,无法承力;单腿上跳,但车门空间较小,且台阶横平面较窄,很容易踩空。我只得手脚并用,拉着门边铁杆,一步步往上挪,极度费力和痛苦。此时车上仅7名乘客,售票员却忙着卖票,对我不予理睬。
车到红旗河沟车站,我架着拐杖起身,挪到前门,费力地弓着身体一步步下车。途中因拐杖头突然打滑,我一个趔趄,撞在门框上,但站在前门边、与我不到一臂距离的售票员只是木讷地看着我,无扶我一把的意思。
随后,记者又连续体验181、132、115、120等四路公交车,其中仅115路车售票员扶了我,以及120路公交车上一对情侣为我让座位。点餐被人插轮子
先后有一男一女插队,一女子甚至喊我“让一下”。
中午1时许,一瘸一拐的我在观音桥转了几圈,肚子已饥肠辘辘。我走进茂业百货商场对面的乡村基店,此时点餐台前排着长队。我走到队伍末端,刚站稳,一身穿白色运动装的年轻男子冲上来,插队在我前面。此时,一名负责秩序的保安正站在我身旁,却未加干涉。
排了几分钟,我终于点完餐,又一瘸一拐挪到取餐台。此处等候的取餐人同样较多,大伙未顾及到我是残疾人,先后有一男一女插队,一女子甚至喊我“让一下”。而保安同样站在我身边,未加干涉。
我好不容易“挤”进去,将点餐单递到一名挂有“前店班长”胸牌的服务员手中。她低头为我配好餐,将托盘双手递给我。一抬头,她见我是残疾人,大喊:“保安……帮忙端一下!”保安这才接过餐盘,给我安排座位。体验感言
逛街、上下车、去快餐店……这些对正常人来说完全不费劲。但对于肢残人来说,这就不那么简单了。记者在体验中听到了“小伙子,慢点”、“先生,请坐”等关切话语,但也遭遇了插队、上车被人推挤以及得不到应有帮助……对此,记者希望:我们每一个健全人,当你遇到残疾朋友,请不吝“举手之劳”。
记者 周立 向军 韩毅 实习生 彭璟 /文 记者 毕克勤 吴子敬 周舸/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