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嘉宾:
刘后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贞观之治》主笔。
黄朴民:中国人民大学影视史学研究中心(筹)主任、教授
时值中国和平崛起的大好时期,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历史中蕴含着的许多宝贵政治智慧、深厚的文化内涵令今人仰慕赞叹。唐朝“贞观之治”这段历史更是一段浓墨重彩、令国人豪情满怀的篇章。2007年元旦前后,以“贞观之治”为题材的三部电视连续剧《贞观之治》、《贞观长歌》、《开创盛世》将相继在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市电视台热播,其播出时间跨度将超过半年,预计会在社会上掀起一场关注“贞观话题”的文化热潮。
在此背景下,一本用全新写作方式写成的影视史学著作《贞观之治》,日前已经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与即将播出的上述三部电视连续剧遥相呼应。
根据本书制作、由著名艺术家李野墨演播的“名家说史”系列长篇作品之一的《贞观之治》,已于今年11月1日起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播出,该节目将陆续在十多家省级电台交流播出。
据了解,《贞观之治》之后,中国人民大学影视史学丛书还将陆续推出其他作品,他们希望能够还原历史真相,用图书引导大众在观看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同时,进一步思考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发挥历史学的借鉴功能。
《贞观之治》虽然定位为影视史学作品,但它与以电视剧本为基础的翻版图书完全不同
记者:《贞观之治》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影视史学丛书”的开山之作,颇具代表性,那么,影视史学作品的独特性在何处?它和其他历史类图书的区别何在?
刘后滨:当下流行的历史题材图书主要有这样三类,一类是时下最火的《百家讲坛》系列,正说清朝十二帝也好,品评《三国演义》、《红楼梦》也好,都是讲座体,特点是很浅显明白,每一章都有单独的主题,评说吸引人且生动有趣。而负面的影响就是对于读书人来说,节奏慢,铺垫的东西较多,干货没有那么多。里面很多东西是通过主讲人嚼烂了喂你,读者在阅读中缺少深层次相对独立思考的空间,这种书属于快餐样式的,不能和学术混为一谈。
第二类是属于知识普及型的,如种种以“上下五千年”为名的书,或是对正史和历史文献的白话翻译,或是一些历史故事的选编,书中没有体现出学术研究的成果,也没有作者的个人观点。
第三类是历史小说,写书的人是专业作家,他们是借历史来构思和表达自己的思想主题,如以历史名人张居正、康熙皇帝、李鸿章等为题材的文艺作品,这些书有很多精彩的情节,但纯粹是小说的表达方式。
《贞观之治》虽然被称为影视史学,但它与以电视剧本为基础的翻版图书完全不同。这本书采用的是纪实文学的写法,在语言上用文学的表达方式,有对话,有情节,有场景,但同时在史事的叙述上又尊重历史,尊重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忠于历史资料,对一个历史场景、一个故事乃至一个细节的讲述上,看似不经意,但却希望能尽量体现唐史学界几代学者关于贞观之治研究的积累与心得。
黄朴民:在当前,思想积极、史实基本可靠、艺术精湛的历史影视作品,利用其强大的辐射和普及功能,充当着古典文化、历史知识和普通受众之间的“二级传播”角色,在打破由古典文化到一般大众之间的种种“传播障碍”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如何正确分析与评估历史题材影视剧的“二级传播”功能,科学认识影视作品尊重史实与艺术创作的内在关系,正确树立影视作品中的历史观,把握影视作品的创作原则与发展方向等,正是影视史学要面对的课题。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影视史学作为历史学的一个新分支,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越是接近历史真实的东西,越容易引起人们的深层思考
记者:尽管出版《贞观之治》一书的主要意图是还原历史的真相,但在叙述的过程中,我看到文字尽量通俗化,但也不是京味儿的白话,这类图书的出版对于普通读者或者电视观众来说有何意义?
刘后滨:如何把经过学术界长期研究积累的成果转化为大众能够接受甚至喜欢的文化产品,是摆在出版界和学术界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历史学是一门严谨的学问,但严谨并不等于高深莫测,不等于要把大众都挡在历史知识的门外。除了严肃的学术研究以外,还应该有符合当前人们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并传达正确历史知识的通俗作品。当然,通俗并不等于庸俗。我相信,越是接近历史真实的东西,越容易引起人们的深层思考,越有可能避免史学的庸俗化。
影视史学的作品,在学术圈内并不会得到承认
记者:除了贞观系列的电视剧作品,近年来,各类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一直充斥于电视频道,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成吉思汗》、《汉武大帝》等,能够说一下影视史学图书作品和影视剧本身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吗?
刘后滨:首先,影视史学的图书作品,在学术圈内并不会得到承认,因而很多学者不愿意去写这类题材,但是这样的著作没有学术背景或缺乏学术积累的人,又很难写好。也正因为当前的市场上有这个需要,我们才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筹划成立一个影视史学研究中心。
我想,几部有关贞观时期的电视剧的集中播出,肯定会把人们的胃口吊起来,但同一题材的不同影视作品在表达上、历史观点上以及对人物和事件的安排等方面,肯定会有一些冲突。一些完全相信影视剧表现的就是历史的观众,可能会被搞得无所适从。我们的出发点就是希望观众能够在看过影视剧之后,在更深的阅读中掌握更准确的历史知识。所以,影视史学丛书是影视剧的延伸和深化。
黄朴民: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尤其是号称历史正剧的创作,是一个历史知识公众化的过程,每次历史题材的正剧热播,历史都接受一次现代价值观的重新评估。从这个意义上说,影视史学在我国才蹒跚起步,理论和实践都远未成熟,其发展的空间还是非常广阔的。而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影视史学丛书”,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繁荣,为历史题材的影视创作提供更加科学真实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
向历史学习,贞观时期提供的历史借鉴是最丰厚的
记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有关清宫的电视剧充斥整个荧屏,2007年人们却开始把目光集中地投向久远的唐代,对此您怎么看,贞观之治对今天有哪些启发?
刘后滨:在中国历史上,把儒家的治国理论较好地落实到治国实践中的,有几个时期,如西汉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还包括宋朝、明朝的一些时期。在我看来,唐太宗在中国古代好皇帝的排行榜中可以排第一位,他胸襟开阔,兼听纳谏,在天下大乱结束后很快实现天下大治。在中国古代治国理论的发展史上,贞观时期是个高峰。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人增长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把目光投向唐代也很自然。
贞观时期的很多政治理念,对于我们当下还很有启发,比如说居安思危、比如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比如说善事慎终,比如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比如说君主不能一人独断,要实行分层次的集体决策。可以说在中国帝制的历史上,贞观时期的政治体制是运作最好的。向历史学习,贞观时期提供的历史借鉴是最丰厚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