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后,梦中
作者:方士华
我是一九四七年出生的。我的同龄人的青少年时代,恰好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时期。所以,在我的少年就有一个梦想,什么时候能住上不漏雨的瓦房,什么时候能吃饱肚子,哪怕是半年糠菜半年粮、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甚至更差也行。 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很难想到我们那时的的生活状态。
先说住吧。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那是出名的生活贫困地区。与周围村庄一样,家家户户住的是多年的土房子土屋。我家的土房子不仅破旧,简直可以说是老弱病残,五几年时,一天早晨,全家正在吃饭,忽然轰隆一声,屋的前墙靠门的一部分塌了下来,幸亏锅头是在屋内北侧的,全家才没有被倒塌的土墙压倒。要知道,这个部位正好是安放大梁的位置。也幸亏大梁是用柱子顶着的,全家才有幸躲过这塌天大祸。
这样的房子,在晴朗的日子里,倒也觉不出什么。一旦下雨,我的心就提上来了。在雨水的浸袭下,家家户户那土房子土屋早已经受不了雨水的考验,纷纷露出了投降的架势,我家的北屋内部情形更是苦不堪言。记得一个夜晚,母亲和两个弟弟受雨水的逼迫,挤到屋角里蜷曲的倒着;细心的姐姐发现敞棚靠墙的一溜还干燥,于是到那里侧翻着睡了。我和父亲则被雨滴包围着、转移着,最后挤在屋厅的中央饭桌大的一块地方坐着。在昏暗的灯光下,屋外的急雨一阵紧似一阵,屋里的雨滴响成一片。我们父子俩面对着面,身子不敢动,一动!漏雨就滴在身上了;什么话也不说,有什么好说的?哎!在这恼人的大雨之夜,在这无可奈何的夏季晚上。听到时远时近传来的低沉的房屋倒塌的声音,我的感觉就象是坐在波浪滔天的破船上,随时都有翻下船去葬身水底的危险。可看到对面沉静的父亲,我心里又塌实了许多。父亲那高大的身躯就是全家的靠山,只要父亲在身边,我的心里便什么也不怕了。
就是那一晚,有一个想法在年少的我的心中萌发了,那就是如果有钱,一定盖一口房子,哪怕只有一间,屋顶上铺上瓦片,不管天降多大的雨水,全家也能在里面安安稳稳的睡觉,不再这样提心吊胆的熬过雨夜。
我盖房子的梦想还没有实现,可结婚的年龄却到了。我是在西屋结婚的。西屋说是两间,可它宽2米稍多,长不足5米。才结婚时,屋内有一个半炕,炕的外侧是结婚必有的大木箱子。木箱这边,对门放着一张三抽桌,并配有两把椅子,这时,屋里还算“宽敞”。等到两个儿子相继出生,自己顶家立户的过日子的时候,屋里就是另一番样子了。半炕变成了满炕,炕前一头是锅头,一头是土炉子。锅头这边是桌子,紧靠桌子是并排的两个存放粮食的破残的大瓮,木箱被安放在大瓮上,还有一个水瓮挤在门后头。整个屋里只有门口象猫脸一样大的地方是公共活动空间。现在想来,我家的住房条件,总面积比郁达夫在上海的阁楼的单间大不了多少,但人均下来,肯定比郁先生的小得多了。
那时我村的一个工也就是几分钱。我读了十几年书,农活也不会做,身体又弱小,工分多的活干不了,吃苦又吃不下。真正体会到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含义。日子虽然紧巴,但改善居住条件的念头丝毫不减。几年下来,我先后在院子的南侧盖了两间小房,这些小房,一伸手就会高过屋檐。矮矮的屋基是拣碎砖垒起来的,土坯是自己做的,屋顶的木头也就是些较粗的树枝子,挡雨的是托姐夫买的5分钱一片的3级瓦。这种房子现在你白送也难找到人。但当时对于我却象是完成了两项重大的“国家级工程”。我满心欢喜的把锅头搬过去,这样夏天就不用在院子里做饭了。又把大瓮、木箱转移到另一间去。西屋恢复了结婚时的布局。心想,儿子结婚前就维持现状了。谁知我从这样的房子里后来搬到县城里去了呢?
再说烧的。那时,最流行的一句话是“年好过,春难捱”,春天,在诗人的眼里,是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桃红柳绿的季节。但对于生活在贫困地区的人们来说,春天是青黄不接、度日如年的日子。一到春天,吃的、烧的便紧缺起来。拿着口袋到集市上买地瓜干的多了起来。那时我家中,对付粮食是父亲的事,解决烧柴却是我们兄弟三人的事。
为了将锅里的饭食弄熟,我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到河岸上挖树墩头的;去往年的庄稼地里检玉米楂的;收集落在地面上的树叶;到集体的树林子里砍树枝子。在麦收以后,我经常到麦地里抓麦楂。那时小麦亩产几十斤,麦茬稀稀拉拉的,用镢抓很长一段,而收获却有限。干一中午,也不一定做熟一顿饭。
有一次,眼看就没啥烧了,急得我走出家门到处乱转。来到村西的水湾边,坐在捱头上,面对一湾清水,想到自己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竟无力弄来使灶中温热的柴草,心里十分懊丧。两眼漫无边际的了望中,忽然看到了岸上一堆堆的水草。这些水草是游泳的孩子们玩耍时拖到岸上来的。心中灵光一闪,“这些水草晒干了不也能烧吗?”我为自己的新发现而高兴。于是,用小车把这些水草推到晾场子上晒起来。经太阳一晒,水草显出了两个特点。一是很大的一堆变成了一小堆,二是这一小堆看起来是干的,但实际上还不干,它那茎的内部仍然是湿的。用这个烧火做饭,把它送进灶中,先是一阵黑烟,黑烟过后,发出一阵暗红的火光,接着又暗了下去。塞满灶间的水草竟做不熟一顿饭。
忘了是那一年了,离我村2里远的张家庄,立起了一座铁架子。那是石油工人在找石油。最初,我们只是好奇的去看看,根本没有想到铁架子和自己有什么联系。可后来不知什么人发现,石油井里排出的流水中,有石油混在里面,并且这些石油是可以用来烧火的,也不知什么人把这个消息传到我们村,于是,我村的年轻人便纷纷出动了。我也自然而然的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去了。记得第一次,在傍晚时分,我挑着两只泥罐子,拿着一把旧铁勺,换上一身破衣服,便出发了。到了那里,电灯把井场照得如同白昼。工人们在晃眼的灯光中忙碌着。和伙伴们接头后才知道,流出的石油虽然是废石油,但也要等到夜深才可收集。所以,一直等到半夜,四下的人渐渐地少了下去,我们就来到水沟边守侯着,看着泥水向外边流去,盼望着石油早点到来。忽然,在那泥水上面漂着一块快黑的奇形怪状的东西,就象天边吹来的乌云,向我们脚下飘了过来,这就是我们要收集的石油。我用小勺往罐子里舀,舀一阵后再把罐子里的多余的水倒回去。看着罐子里的石油渐渐多起来,别提心里多高兴了。由于自己太专注了,所以,连石油井上保卫的人员走过来也没有发觉。那保卫人员来到身边,只动手不动嘴,一手就把我的罐子抓了过去。我从兴奋中一下子清醒了,绝望地看着自己的工具,心想,这下完了!石油没捞着,连罐子也丢了。可谁知怎,那一位将我那罐子沿地面一扔,罐子在泥地上画了一条直线后,完好的停在不远的地方。我象遇到了大赦,也顾不得里面的石油如何,就挑着回家转了。
一连几天,每到傍晚,我都到石油井去捞石油,大多在下半夜回家,当然,收获也逐渐多起来。我在家中老屋的地基上挖了半米见方的坑,将弄来的石油倒在里面,这样。周围的泥土把石油中的水分吸去后,便凝成了一大块。每当烧火时,就用一个旧碗,盛上半碗石油,用火柴点着,放在锅底下,那红红的火苗便自动给锅底加热,连风箱也不用了。人们还能用这段时间做点别的活儿。一时很得家庭主妇的欢迎。只是有好便有坏,石油燃烧后,冒出浓浓的黑烟,且黑烟里面有块块的粘稠物,这些粘稠物落在身上,衣服不仅能被弄脏,且又不容易洗去,使得人们见了浓烟便远远躲开。就是这样,人们对付者过生活的。
住的、烧的都这样,吃的不用说也会知道什么情况了。我这里说两个事情。一九九五年我上高小时,家里经常断顿。所以,有的中午,我就留在学校里,因为回家也没得吃。可母亲还是千方百计叫同学给我捎个干粮来。我打开包饭的布,一看是个像刺猬一样的糠团子,拿在手上轻飘飘的,一不小心,就会让风给吹跑了。我就躲到一个角落,将这个团子吞下去,再到学校伙房里喝点凉水,一顿饭就对付过去了。
一九六零年暑假,高小毕业后的我们到高青一中去考学。母亲没有别的办法,就将从地瓜炕上分来的地瓜(出了第瓜苗后的地瓜),和上糠、面子,给做了几个窝头。当我们走到半路上的时候,忽然有个同学说,怎么有干粮变质的气味。我们急忙检查,原来是我那几个黏乎乎、湿乎乎的干粮,在这炎热的天气中,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虽然这样,也得继续包好带上,因为这是两三天的口粮呢?到了一中后,我把它放在窗台上凉好,希望它变质的速度慢些、再慢些,而吃饭的时候,我就采取优选法,先吃变质厉害的,留着变质差些的。到后来,一拿去窝头,手指头就被粘住了,手指离开窝头,能带起好长好长的丝线。直接没办法吃了。,只好这个同学一口,那个同学一块的均一点给我,就这样凑合到考试结束。哎!我那些苦命的小伙伴阿!
正在困苦生活中挣扎的时候,四人帮倒台了,次年,全国恢复了高考制度,我顺利的考入滨州师范专科学校。一下子,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小鲤鱼跳过了龙门。生活逐渐有了起色。特别是几年后,全家农转非,家属安排了工作。 全家住进了学校的砖瓦房、吃上了雪白的大馒头。
看到家庭、生活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再也不用为吃饭穿衣发愁了。我的另一个梦想又出现了,那就是在教好书的同时,努力钻研教材,争取写出几篇像样的教学论文来。作为教学,有一年,我所教的《建筑力学》课程,在考前我因故不能带领同学们复习的情况下,仍在全市统考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从而得到同学们的赞扬和学校领导老师的肯定。而我在送高三毕业班的过程中,高考物理成绩,全市第一的有之,获一等奖、二等奖的多次。直到我因病倒在讲台上。才痛苦的离开了自己喜欢的教坛。
而作为教学研究,自己经历的时间更长。一九八八年,我将初中课本、高中课本中有关太阳的内容综合起来,写成了题目为“太阳”的一篇科普小论文,“太阳,用其灿烂无比的光芒,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以其源源不断的能量,给地球送来了生机。可是,同学们,我要问,你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知道多少呢?……”,这样,就将有关的物理知识串联棋来。不想在《中学生物理报》上发表。接着,我看到课本中有一道电学题,是一个金属圆环,将其上两点接入电路,求电路中的有关量。我看这个题目不错,在求解的同时,又对它进行了几方面的讨论,譬如,何时电阻最小,此时电流多大?电功率多大等等?。结果,次年又在《中学生物理报》上发表了。有的学生看到我的文章,高兴地说,“以前只见文章,不见作者,这次是看见了文章,又见到了作为作者的我们的老师。这是我一生中的第一次啊。”
初战告捷后,我却走了一段弯路。就是想做难题,向档次高的杂志社投稿。有这样一个题目,用不一样长的细绳吊着一个重物,绳子的另一端在水平天花板上,求细绳拉力的极值。看似简单的问题,由于涉及到三角函数,求解起来却不简单。可对于我,越做不出的却越要做,并且越做越放不下。为这,我白天少休息,晚上不睡觉。做呀!做呀!不想这个情景,深夜在灯光下攻克难题的背影,给小儿子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一篇作文中说到了这件事情。最后,通过参考别的资料,我求得了题目的一个结果,是很复杂的一个式子,是虚数,根号里面有根号。只是结果的式子,十六开的纸一行还写不开。但投递出去以后,就没有了消息。你想,这样复杂的结果,验证起来非常困难,万一错了,影响就不好了,谁愿意冒这个风险呢?
再以后,我就结合教学进行教学研究。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如对于光学中,有干涉和衍射图样,本中有“波长与条纹间隔成正比”的结论。一般情况下,对这一结论仅仅说说而已,再说,条纹间隔也不一样宽,想解释清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为了给同学们一个深刻的印象,我找到了确定条纹间隔宽度的方法,这样,宽度相等的问题就解决了,色光的波长由课本上找出,这样一来,通过红、蓝两种色光干涉图样的计算,就定量的得出了波长与条纹间隔成正比的结果。我将这个教学体会写成论文,被《中学物理教学参考》采用,这是我在物理教学杂志上第一次有文章面世。
光的干涉衍射图样是在课本的插页上的。每本课本上都有。这些插页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于是我想,对于这些插页,教学中如果只是粗略看看的话,也就是一些图片,对教学的帮助不大,如果仔细分析,将这些插页中的插图结合教学进行分析,同学们肯定感兴趣,教学效果肯定能提高,这应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对这些图片分门别类,如闪光照片类,光谱类等等。有重点地讲解分析。写成了一篇几千字的文章。恰好淄博市物理教研室的聂树楠老师要教学论文,我的这篇论文被送到省里进行评审,结果获得二等奖。聂树楠老师说,作为二等奖,全省也就是几篇,是不容易的事情。此后,山东省教育学院的校刊,登载了这篇文章;更有张光化老师出版的《物理名师教学荟萃》收录了这篇文章。
这篇论文对我的影响并没有到此结束。我将其中的关于自由落体的闪光照片进行专题讨论,针对照片模糊,测量难以精确,重力加速度不容易求得的情况,我提出了测量的改进方法,使所附的刻度尺得到了利用,这样求得的重力加速度的值与正常值很接近。从而使一幅作为图片看的照片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这样的一篇几百字的文章,被中学界认为最具权威的《物理教学》杂志刊载。这也是我县在该杂志刊登的不多的论文中的一篇吧,甚至是第一篇呢。
今年,我在浏览了这篇论文后,又产生了新的想法。就是对氢的原子光谱进行定量计算。这幅光谱照片是课本中的插图,是黑白的,通常难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教学中教师也难以发挥这幅图片的作用。我结合能级的知识,分析能级跃迁的过程,竟计算出了第一条谱线,并相继计算出了其余的谱线。显然,这样的计算过程,与图片密切相关的计算,即复习了旧的知识,又巩固了新的知识。是一举两得的事情。这篇论文将在一本物理杂志上发表。
我的教研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对一个物理实验的改进。这个实验是《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其中的实验装置,是有小支柱的,正是这个小支柱,对入射小球的不可避免的碰撞,使实验结果变得不理想。但苦于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多少年来,一直沿用这种装置。一九九几年的时候,也是聂树楠老师,为了迎接一九九七年山东省的物理年会,他向我们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出要拿出好的成果:或教学论文,或实验改进等等。于是,我在实验改进上打起了主意,并选中了这个实验。但真要改进又谈何容易?没有小支柱,被碰小球没处放;有了小支柱,入射小球又得碰到小支柱。在多少次的思考后,我想到了入射小球碰单摆小球的情形,这个改进也是从来没有过的,得到聂树楠老师的关注,并约请了市里的多名物理教师观看,让他们提出意见。我将这个改进总结后投递出去,结果《中学物理》杂志给发表了。
由于这个改进并不理想,所以,我继续对它进行改进。就在一次与聂老师见面后回家的路上,我忽然想到了用小磁针从上方吸引被碰小球的情景,这样小支柱没有了,与小支柱相碰的问题就彻底解决了。回校后,做出了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效果真得不错。这个改进得到聂老师的赞扬。在第七届物理年会上,我作为淄博市的代表,对这个实验改进做了大会演示,得到与会专家和参会教师的好评和肯定。
在过去了几年后的二零零五年年底,我收到了《物理教学》编辑部的来信,说这个实验改进将在他们的杂志上发表。终于,她在今年的第二期上与读者见面了。这是我在这份杂志上的第四篇文章了。第二篇是一个关于物理实验的,是如何方便的测量太阳的辐射功率的。课本上的方法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实践意义不大,我的改进,取材容易,操作简便,结果理想。第三篇也是与太阳有关的,是说物理课本上与太阳有关的几个数字是怎样得出的。最近我的一篇“分子有多大,请你动手量”正在该编辑部的复审中。
在文化大革命中,人们都记得“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不要社会主义的苗”一说,那时,不要说你没有水平,就是有水平,谁让你发展呢?有多少方面阻碍、限制和打击你的发展呢?可现在,党的领导和社会各级组织都鼓励人们的发展和创新,自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里,感到从来没有过的舒心和振奋。做自己喜欢的物理教研工作,使自己继续的人生梦想,一方面,为第一线的物理教师做些探索,一方面,为自己的人生添些风采。 (责任编辑:王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