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昨日,成都市群众艺术馆借用“成都故事”,推出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表演。道情、飞刀花鼓、荷叶等濒临绝迹的民间艺术一一上演,让观众大饱眼福。木偶戏《变脸双雄》 摄影张登伟
双刀飞舞 这花鼓有点“险”
魏大春表演了木偶戏《变脸双雄》。首先,她自己上场表演变脸;接着,又将木偶戏和变脸结合起来,一个小木偶美人在她的指挥下,活灵活现地表演了变脸绝技,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和叫好。
刘陶和牟庆云表演的飞刀花鼓有点“惊险”。两把刀飞快地在刘陶手中抛、接,刀柄很短,一不小心就可能伤着手。为了练好这门艺术,刘陶所有的手指都受过伤。在爷爷去世后,成都就只有刘陶耍飞刀花鼓了,热心挽留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牟庆云做了她的搭档。刘陶现在平均一个月表演飞刀花鼓不到一场,主要以表演变脸和小品为生。
儿子学道 情父亲开“工资”
张果老背上的道情,现在一般只能看到老年人表演,昨日上场的竟然是一个30岁出头的小伙子谢赤非。他穿着长衫,右手手肘夹住竹筒,手握简板碰撞铃铛,左手有节奏地敲击竹筒底部的鼓膜,在台上投入地唱了起来。
谢赤非本来在绵阳做网络维护,一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去年春节回到成都的家里休假后,他就辞去工作专心学道情。因为他的父亲是成都市艺术剧院退休的道情艺人谢惠仁。谢惠仁告诉他成都会道情表演的只有四五个上了年纪的人了,如果没有年轻人来继承,可能会失传。见谢赤非犹豫不决,父亲提出,在学习道情期间,给他发“薪水”。谢赤非说,考虑到道情确实濒危,自己还有一点点喜欢,便辞去了工作,跟父亲学道情。
今后能否以道情艺术为生?谢赤非表示没有信心。不过,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艺术越来越受到关注,他已经在李伯清书院表演过一回,“我一定要把道情学好,网络维护就作为副业吧。如果还有更多年轻人诚心想学,我和父亲都愿意教。”
表演荷叶 老艺人风趣唱手机
压轴戏是曲艺家邹忠新表演荷叶。82岁高龄的邹老往台上一站,依然精神抖擞,他亮出檀板、苏铰,苏铰下系红绸,如荷茎托叶,所以这种艺术叫荷叶,与金钱板并称为“四川曲坛的姊妹花”。今年10月,邹忠新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
邹老昨日表演的是《如来佛与高级手机》。这个题目一说出来,观众就笑起来。签子往苏铰上一敲,邹老唱起来:“如来佛站在看台上看世界,猛听见一阵声响……高级手机能录音、能录像,通信联络来得快……科学普及百花开!”唱毕,观众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邹老说,要让大家接受老民间艺术,表演就要风趣,有新意。观众也认为,邹老唱法是传统的,内容是创新的,而且很幽默,老艺术家做到这样很让人钦佩。市民钟女士带着10岁的女儿看完全场表演:“我看到邹老的表演很激动,他对艺术的执着感动了我。以后如果有机会,我还要带孩子来看。”
本报记者 余文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