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黔在线讯11月初,记者来到平坝县齐伯乡旧院村采访,沿路看到村民正冒着寒冷的天气热火朝天地修建进村公路,混凝土搅拌机轰鸣,一铲铲混凝土铺在路基上,厚度达20厘米。
听说记者来意,村民指着正在指挥施工的一个中年男子说,那就是我们的村长赵国祥,又指着一个正在和一群妇女一起挖路的中年女子说,那是村长的老婆。 从两人的外表和穿着上看,和当地村民差不多,根本不像是家产数百万的富翁。在赵国祥家中,记者看到摆设的是旧电视机、旧沙发和洗衣机,水泥地板,和普通的村民家中没有多大差别。他老婆陈龙菊说,老赵自己花钱很节省,认为只要日子过得去就行。对于村里和村民需要用钱的时候,他是有求必应。
赵国祥致富不忘改变家乡贫困面貌,他先后无偿投入100多万元为村民修建20公里的通村路,改造茅草房,改水、改电、捐资助学,接济乡邻,深受当地村民称赞。
提起赵国祥,村民们赞不绝口,细数起他致富以来,为村里做的无数善事:逢年过节,他要上门给村里的老人和残疾人送钱送米送油送肉;为解决村民饮水难,拿出5000多元给村里修水窖;村里农网改造拿出2000元;为村购买办公用品拿出3000多元;资助村里考取大学的两名贫困大学生每年每人1000元;花上万元组织村民60多人到黄果树、织金洞游玩,并沿途考察大棚蔬菜、果树、水稻等种植技术;借钱给村民发展种植养殖业;组织村里劳动力到他的工地上打工学技术……
在旧院村里,这样的“小事”还很多,最让村民感动的是两件大事,一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看到村里有10多户贫困人家居住在破烂的茅草房中,外面刮大风下大雨时,屋里刮小风下小雨,生产、生活极为不便,赵国祥毅然借出40来万元给他们修房。
旧院村地处偏僻的深山中,进村道路是泥泞的狭窄土路,村民出行极为不便,这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赵国祥决心改变这一状态,从今年8月开始,他挤出60多万元,修建了20多公里长、6米宽的平坦水泥路,通村达户。在他的感召下,全村的村民也自发组织起来,投工投劳,积极参与修建“致富路”。
旧院村,曾经是一个靠天吃饭的地方,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们的日子过得紧巴而艰难。这一切既给赵国祥留下了难忘的印痕,也埋下了一股为脱贫致富而迸发的精神动力。
为改变贫穷,从1995年开始,他和妻子来到贵阳市打工,当过背篼,在建筑工地打过短工,承包田种过庄稼,艰苦的生活环境锻炼了他,也唤醒了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数年的外出务工经历增长了见识,他靠做小工程起步,积累了资金,2003年,赵国祥回到平坝县城搞房地产开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致富不忘家乡的贫困,他开始了回报村里的捐款活动。2004年,村民希望他能带领大家一起致富,以高票选他为村委会主任。他的建筑工地上吸纳了几十名旧院村劳动力。
“只要认准了目标憋足劲儿干,全村肯定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生巨大变化!”赵国祥告诉记者,等路修好后,他负责带领村民外出打工,村支书则负责带领留守的村民搞种植养殖业,争取让全村人早日脱贫致富。
作者:刘超凡 李凯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