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是高技术的载体及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通道,是产业升级的手段,是工业的母机,是增强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和关键。
记者 徐海星
通讯员 李丹戎、范国芸
20世纪兴起的信息技术、核技术、空间技术等,无一不是通过装备制造业创造出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原省委书记李长春同志在2002年8月19日对振兴广州装备制造业作出重要批示:“广州是我省装备制造业最有条件的城市,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抓紧规划,争取国家支持。以造船、汽车、重型机械、数控机床、光机电一体化为重点,走出一条发展技术装备的新路子,树立起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形象”。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也是落实德江书记提出的要把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黄华华省长提出广州要振兴机械装备工业,重点发展“汽车制造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及通信装备、输变配电及发电装备、楼宇及起重装备、船舶制造、重型机械装备、数控机械装备、包装机械装备”八大领域。
记者最近从广州市经贸委了解到,几年来,在省市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广州装备制造业走出了一条振兴发展的道路,成为推动广州工业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助推器。展望未来几年。“十一五”期间广州市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八大领域及模具、农机、城市固体废弃物收集处理等其他重要装备,并加强发展成套装备、军工装备和装备服务业,广州装备制造业将迎来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
广州市人民政府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共同主办、广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牵头组织的第三届中国(广州)国际机械装备制造业博览会将于12月5日在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开幕。
成就篇——五年产值增三倍利润增五倍
近几年来,广州装备制造业迅速发展,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预计今年广州市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2670亿元,比2000年增长约3.8倍,实现利润约200亿元,比2000年增长约5倍,占全市工业利润的45%,比2000年提高19个百分点。一批重要产品在全国、全省占有优势地位。今年我市轿车产量约56万辆,位居全国城市第二,占全国的比重为14%以上(2000年比重仅为5.3%);载波通信设备约占全国1/3,占全省98.15%;民用钢质船、数控机床、工业锅炉占全省的比重分别高达92.74%、83.95%、80.5%;加工中心产量占全国7%,数控机床产量占全国4%,占全省的85%。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广州战略性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40%,为提升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发挥着产业支撑和带动作用。
企业篇——一批龙头企业跃然而出
培育了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在数控设备领域,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的普及型数控机床控制系统产量全国第一,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的40%;广州诺信数字测控设备有限公司的机床用位置检测坐标光栅尺连续7年全国销量第一,世界第三;宏力数控设备公司采用国际最新技术生产高、中档立式和卧式加工中心,结束了华南地区不能生产卧式多轴加工中心的历史,广州现在已经有5家企业能生产加工中心。在电子通讯装备领域,广州无线电集团生产的电台已被中国所有的军兵种所使用;该集团生产的存取款自动柜员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全国市场占有率达15%,自主品牌占有率达85%,新增柜员机占全国今年市场占有率近30%。在船舶制造领域,广州是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中船集团广州公司南沙造船基地的建成,将使广州形成230万吨的年造船能力,最大单船造船能力30多万吨。在重型装备、输变配电和发电装备领域,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的核发电设备产能全国第一,为“岭澳二期”生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首台反应堆容器产品,改变了华南地区没有极端制造能力的结构和布局;白云电气是华南最大的输变电设备生产企业,名列全国行业三甲。在楼宇装备领域,广日集团有限公司电梯产量全国第三。在包装装备领域,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有限公司饮料灌装成套设备的产量全国第一;广州博创机械有限公司利用液压激振的方式将电磁动态注塑技术成功用于生产精密注塑机,为国内首创;万宝集团家电制冷压缩机产能全国第一,还有……
创新篇——一批自主创新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十五”期间,广州市积极培育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平台,已拥有研发机构76个,研发人员5300多人,建立了14个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7家。汽车集团、无线电集团、广日集团、东凌、白云电气等30多个装备制造业企业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和哈工大等著名高校建立全面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合作,有力地推动了一批重大技术的攻关和重点项目的建设。如,广东威创日新电子有限公司与中山大学、华中工业大学等高校合作,成功开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0M像素特高清晰巨屏显示系统”产品,得到“四项国际领先”的优异评价;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与上海交大合作承担了国家863项目《中档数控系统产业化技术支撑》,该公司产品DA98全数字交流伺服驱动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
展望篇——打造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
广州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意见》,加快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经营创新,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高度融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维护国家产业安全,构建以技术高端化、产业集群化、制造信息化、标准国际化、资源集约化、服务网络化为特征的新型装备制造业产业格局,打造成带动全省、辐射泛珠三角、影响东南亚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1.产业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5500亿元以上,比2005年(下同)增长1.5倍以上;
在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领域,工业总产值超3000亿元,增长约2.1倍,其中整车产值2000亿元,汽车产量约130万辆,新增约90万辆;
在电子通讯装备领域,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左右,增长约1.3倍;
在输变配电和发电装备领域,工业总产值达到220亿元,增长约1.3倍;
在楼宇及起重装备领域,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增长约2.6倍,实现年产电梯4万台生产能力;
在船舶制造领域,工业总产值150亿元,增长约1倍,造船能力达到200万~300万吨;
在重型装备领域,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增长约4.4倍;
在数控设备领域,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增长约4.1倍,其中机床数控化率达到60%以上;
在包装装备领域,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增长约2.8倍。
2.空间布局目标:形成东部、南部、北部为中心的三个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培育汽车制造、摩托车制造、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制造、锅炉及原动机制造、数控机床制造、电子和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电机制造、家用电力器具制造、电线电缆光缆及电工器材制造等10个以上具有专业特色的产业集群,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性协作、社会化配套的产业格局。
3.技术水平目标: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比2005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力争达到40%左右,比2005年提高约15个百分点,争取有10家(增6家)左右技术中心进入国家级技术中心行列。
4.企业发展目标:培育15家左右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集团和龙头骨干企业,其中,5~8家超100亿元,2~3家超500亿元,1家超1000亿元。同时,积极扶持30~50家主业突出、核心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打冠军”企业。
5.品牌培育目标:力争在“十一五”末期,广州装备制造业形成30个(约增15个)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名优产品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总产值50%以上。
6.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目标:平均万元产值能耗下降20%左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工业废水、废气排放100%达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