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海淀新区开发建设展在海淀展览馆开展,已酝酿了两年多的海淀北部新区未来5年发展规划终于撩开了面纱。未来5年海淀北部新区各项建设的总投资将达到963.41亿元。
“北部新区将建设成为生态型、田园式、现代化的新型城市。 ”海淀区北部地区开发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助理张飞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描绘北部新区的发展目标。
打造“新型城市”
海淀北部新区“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海淀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整体规划指导,城市功能先行;保护生态环境,同步考虑产业;以城市化带动新农村建设,统筹解决‘三农’问题。”
根据规划,2008年,北部新区将初步形成新型城市形态的基本架构,2010年基本建成生态型、田园式、现代化的新型城市形态。北部新区将建设成为首都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功能区,提高海淀现代化水平的新增活力区,北京高新技术研发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城市西北部重要的旅游区和宜居区。
在空间布局上,北部新区将形成以中心城镇和产业园区为节点,以交通干线为轴线,以经济发展战略布局为骨架的“一核、一轴、双心、两带、六组团、多点”的组团式城市化网络结构。即形成以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主的新区绿色生态核;强化沿八达岭高速公路—北清路轴线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形成永丰和稻香湖2个城市公共职能中心;打造大西山、南沙河两条休闲旅游发展带;建设和形成上地组团、永丰组团、温泉组团、北安河组团、苏家坨组团、上庄组团及多个高品质居民点。
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新区发展的生态、产业、人居以及综合服务四大城市功能。在生态建设上,以“一山三水”为依托,坚持“在生态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保生态”的原则,加强生态网络体系建设,构筑首都西北部生态屏障;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产业发展上将依托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的多个专业园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大西山、稻香湖两大风景旅游区,加快发展旅游产业;依托保留的农业用地,努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努力打造生态之城。坚持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先行,不断完善城市管理与城市服务体系。到2010年,新区将基本形成生态型、田园式、现代化的新型城市形态。
中关村“挥师北上”
海淀北部新区规划总面积226平方公里,这一面积超过海淀区总面积53%的地域,无疑为一直受土地困扰的中关村科技园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北部新区汇集了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永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文化教育基地、中关村创新园、北大文化创意科技园、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和稻香湖国际教育园等八大专业科教园区。
张飞虎介绍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把海淀北部地区定位为科技创新中心。因此,新区经济发展将以园区为主要依托,以专业园区为载体,按照产业聚集、规模发展的要求,把专业园区建成产业集聚效应突出、创新能力强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创新基地。”
永丰产业基地已成为北京地区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产业的集中地。在未来5年,将吸引工业科研直接投资130亿元。随着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完全建成的永丰基地将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产业升级的根植地,成为产、学、研、居一体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中关村创新园的产业定位主要是发展以集成电路设计、数字内容、3G通讯、下一代互联网、信息安全为主要领域。目标是构筑一个涵盖企业孵化、技术产品转化和产业发展与市场接轨的完整的自主创新体系。中关村创新园投资规模36.5亿元人民币,计划5至7年建成。2007年底完成全部一级土地的开发;2008年底实现开复工面积1/3;2009年实现开复工面积2/3;2010年实现全部开复工;2012年全面完成园区开发建设。
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将定位以信息和通信产业为主。计划于2010年建成,预计有300家企业入驻,可形成年产值500亿元左右,年实现税收15亿元,解决3万人就业。华为公司是中关村环保园第一家签约入驻企业,占地约928亩,将实施约4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规划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预计到2008年,项目销售规模达到313亿元人民币,员工总数达到1.8万人。目前,华为公司已经开始对L05标准厂房进行全面装修,同时完成了规划方案的国际招标,启动了一期用地的各项手续办理,且进展顺利,预计可于近日全面破土动工。
稻香湖国际教育园是中关村文化教育基地的国际部,位于稻香湖风景区内,定位以园区南部国际性品牌化的“亚洲教育北京论坛”的永久会址为依托,提供一个开放式、国际化的教育合作平台,园区建设以国际教育传播为宗旨,将全面发展国际教育及其衍生项目、国际教育家俱乐部、会议中心等项目,预计建成后能够同时容纳1.5万名师生。
拉动镇域经济起飞
新区正在成为海淀区新的经济增长极,2005年新区增加值达122.27亿元(含上地产业基地和西苑边缘集团),但是,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劳动力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统计,2005年,新区农民人均所得为7377元,仅为山前农民人均所得的62.0%;特别是园区建设与镇域经济尚未形成合力,农村经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
规划提出,要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以城市化带动新农村建设,研究探索新的开发模式,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着力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张飞虎说:“没有新区的开发建设,镇域经济很难发展。园区的发展、城市化的加快,旅游、都市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给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给农民提供了转岗的机会。总体上,通过园区带动,在城市化过程中,使农村经济加快发展,农民安居乐业,最终达到有机和谐。”
据了解,海淀北部新区正努力探索新的土地开发模式。在园区和城镇开发建设中,研究探索新的开发模式,采取土地入股、物业分成、资产连接互动等多种形式使农民带着土地、资产进城,建立城市化进程中镇域经济同步发展、农民群众同步富裕的有效机制。
他们还加大了对农村经济和集体资产的监管力度。集体资产处置结束后,鼓励有条件的单位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集体经济组织进行改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或股份公司,并使其在未来城市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此外,北部新区还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三农”的范围,使农民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产品,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发展。
解读关键词
宜居:
形成“4+10”格局
海淀北部新区将形成“4+10”格局型居住形态,包括西北旺镇、温泉镇、苏家坨镇、上庄镇4个中心区和辛店、大牛坊、亮甲店、冷泉、东埠头、南安河、北安河、聂各庄、草厂、稻香园10个集中居住区。
海淀计划在新区开发1120万平方米的房屋,其中500万平方米作为6.5万农民的回迁房。其中西北旺镇中心区已建设21万平方米的农民回迁房,2100户农民搬进新楼房;温泉镇中心区将规划建设用地61.75公顷,建筑面积43.37万平方米,包括住宅、学校、商业、文体中心、市政配套等,其中30.82万平方米全部用于农民安置,目前已经完成了6万平方米的农民新居建设,2006年还将启动20万平方米;位于苏家坨镇中心区的经济适用房即将动工建设,总占地面积达40.93公顷,建筑面积达38.769万平方米,将用于苏家坨镇8个行政村的农民安置。
交通:
构建“五横五纵”路网
海淀北部新区的道路交通借助于八达岭高速路,形成以京包快速路、六环路为主线,以南北向的上庄路、颐阳路、温阳路、圆清路、北安河路,东西向的沙阳路、北清路、东北旺北路、翠湖北路、翠湖南路为骨架的五横五纵的路网体系。各类道路的规划总长度589公里。目前,按照规划,北部地区已经完成各级道路建设261公里,基本形成通达的道路交通骨架。“十一五”期间,北部地区将加快道路建设,形成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同时研究推进地铁4号线北延,形成新区与城区的轨道交通联系。
旅游:
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海淀北部新区自然风光优美。大西山、南沙河、北沙河、京密引水渠“一山三水”的地貌形态天然浑成。大觉寺、七王坟等大量历史文化古迹更是为这块得天独厚、上风上水的宝地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北部新区将以大西山旅游区和稻香湖旅游区为核心区域,按照国家标准规划、开发、建设、管理旅游区和旅游项目,积极创建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重点发展具有特色和规模的会展、度假、体育、休闲、农业观光、文化、民俗等旅游项目和产品。
目前,新区已经完成上庄闸、翠湖湿地、杨家庄水厂等多个蓄水坝和一批与水收集利用有关的碧水工程。稻香湖体育休闲公园规划面积约3700亩。公园建设将体现生态、景观、休闲、健身、服务等综合功能。
社会事业:
形成三级配套体系
海淀北部新区建设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的指导思想,对社会事业及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进行了多层次的配置,形成永丰和稻香湖两大职能中心,温泉、西北旺、上庄、苏家坨4个职能副中心以及居住区生活性服务设施三级配套体系。
目前,北清路沿线的文化艺术中心和永丰体育中心及国际医疗中心项目的规划建设已经启动;规划建设海淀卫生大厦及海淀国际医疗中心,同时结合261医院、胸科医院及规划建设的15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形成新区高标准的医疗网点体系;教育方面规划布局6所中学10所小学及多所配套幼儿园,形成全面覆盖新区的基础教育体系;按照分散组团的规划原则,规划建设以体育馆群为主的永丰体育中心和温泉体育场,同时结合稻香湖城市公共中心和玉河景区布置适当的高端体育设施,形成既能满足全民健身,又能满足相应体育赛事和高端人群体育休闲需要的体育设施布局。
基础设施: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海淀北部新区以生态理念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污水处理、电力输送、现代通讯、燃气供应和垃圾处理等,新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高标准和适度超前的原则,坚持城市发展以基础设施为先导的原则,确保安全、集约、高效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和保证。
“十一五”期间,新区将新建3座110千伏的变电站;建设1.0兆帕的高压环网,以满足新区生产、生活的燃气需求;正在筹建一座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的垃圾焚烧厂,配套建设年发电量约1.5亿度的2台12MW汽轮发电机组;日处理能力为4.3万吨的温泉污水处理厂和日处理能力5.2万吨的永丰污水处理厂即将动工。
新区重点发展
金融研发和后台服务
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确立的北京市三大金融功能区之一的海淀区,针对地域特点和产业布局,在北部新区重点发展金融研发和后台服务,目前包括中国银行银行卡中心、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数据中心、中国银联北京信息中心等金融机构已在此聚集。
海淀北部地区处在开发建设初期,有利于金融机构节约成本。这里拥有亚洲最大的综合通讯枢纽和互联网数据中心,云集了大量国内外著名信息安全供应商和提供细分领域信息安全服务的中小型公司,可以就近为金融科技服务部门提供全面、快捷和持续的服务支持。
海淀还将在北清路沿线周边的科技园区内集中建设金融研发和后台服务中心区。该功能区建成后将主要承担起金融运营中心、金融服务软件及系统研发中心、业务创新中心等功能,同时还将开发制造金融设备,提供金融外包服务以及统一的共享服务等。
与此同时,海淀把“金融走廊”和“中关村西区广场”为核心的南部地区发展成为金融中介与金融交易功能区。近两年新落成的中关村西区广场也有包括花旗银行、渣打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入驻。它与“金融走廊”连成一体,在经济发展中相互呼应。
大力发展都市农业
未来5年,北部新区将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创新经营模式、提高科技含量、拓展农业功能、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实施“215”工程(即开发20个高标准农业观光园、打造10类农业精品、建设50个标准化基地),大力推进生态型都市农业、质量型精品农业和特色型品牌农业的发展。
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充分利用海淀区智力资源密集和经济基础雄厚的优势,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制造业和传统手工业等都市型工业以及乡村休闲旅游业,进一步增强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积极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建立园区发展和镇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一方面要围绕园区企业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来发展镇域经济,另一方面要抓住乡镇工业用地享受中关村科技园区政策的优势,继续落实“乡镇专业园区资金扶持办法”,积极推进乡镇工业园区建设,与园区产业有机衔接。
海淀新区概况
海淀区辖区面积430.8平方公里,传统以百望山划界分成两部分。南部称之为山前,约204.8平方公里,是建成区;北部称之为山后,即海淀新区,面积约226平方公里(含上地产业基地和西苑边缘集团),占全区土地面积的53%。
海淀新区共有西北旺、温泉、苏家坨、上庄4镇,62个行政村,户籍人口11.47万人(不含上地产业基地和西苑边缘集团)。新区根据北京市总体规划,海淀新区也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区。
总体发展目标
2008年初步形成新型城市形态的基本架构,2010年基本建成生态型、田园式、现代化的新型城市形态。将新区建设成为首都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功能区,提高海淀现代化水平的新增活力区,北京高新技术研发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城市西北部重要的旅游区和宜居区。
生态发展目标
创建碧水蓝天的优美城市环境,为新区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将新区建设成为北京最适宜工作和生活的城市区域之一。加强生态网络体系建设,构筑首都绿色生态屏障。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的生产生活方式。
社会发展目标
在城市化管理中依法创新性地化解各类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成功示范;在城市化进程中,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新区原住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