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
在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即将来临的时刻,国务院扶贫办、人民日报社联合举办了“搞好扶贫开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理论研讨会,对仪陇的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深刻的剖析,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作为一位自始至终参与试点建设的基层干部,我十分激动、倍受鼓舞。在此,我谨代表朱德家乡107万父老乡亲,向各位领导、专家以及关心支持仪陇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把仪陇试点工作作一简要汇报。
仪陇县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和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张思德的故乡,位于川北低山与川中丘陵过渡地带。全县幅员1767平方公里,辖58个乡镇,875个行政村,总人口107万,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县。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2004年8月14日,国家领导亲临仪陇视察,作出了“一定要把朱德故居保护好、一定要把朱德故里建设好”的重要指示。2005年6月,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国家21个部委,在仪陇启动了“搞好扶贫开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试点。一年多来,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四川省和南充市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创新机制,苦干实干,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生产生活条件有新变化。实施了思德水库综合整治,新增灌面9.4万亩,平整土地2.7万亩;基本解决了26万群众饮水困难;修通了连接朱德故里马鞍镇经新县城新政镇到南充市的“两路一桥”,新建通乡油路98公里、村社道路670公里、便民路450公里;修建沼气2.7万口,完成民居环境整治2万户。二是产业培育有新突破。引进龙头企业8家,新建獭兔养殖基地40个、优质肉猪基地10个,今年可出栏獭兔400万只、生猪110万头;订单种植优质粮油20万亩、中药材3万亩,发展优质水果5万亩;年输出劳务达25万人以上。獭兔、生猪、粮油、水果、劳务开发等五大产业初具规模。三是社会事业有新进步。全面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近85%的农民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建立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特困群众救助体系,5480名困难群众享受了农村低保;农户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分别达到40%和60%以上。四是农村社会有新气象。扎实抓好先进性教育,积极开展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为民排忧、为民解困、为民造福的“两带三为”和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社干部的“三项培养”活动,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尤其是通过试点,全县人民深刻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信心倍增,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针对试点工作,胡总书记、回副总理分别批示道:“设想很好。已初见成效。望坚持不懈,扎实推进,让广大农民得益。严防搞花架子,严防搞形象工程”,“仪陇县整合力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试点很有成效。望继续扎实推进,努力探索提高扶贫实效的机制”。
一、坚持群众自主,激发内在动力。一是试点资格民争。由村“两委”组织召开村民大会,民主表决是否参与试点,并形成实施草案,再组织有75%以上农户同意试点的村分片演讲答辩,最后根据综合得分高低确定出试点村。通过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试点村干部群众的建设积极性。同时,采取“动态管理”的办法,对未入围但建设效果显著的村,也在项目上给予支持,形成了“争中干、干中争”的良好局面。二是建设项目民选。改过去由政府安排为村民民主确定。日兴镇九湾村组织村民讨论提出了兴水、修路、养兔、改善人居环境等11个建设项目,然后召开村民大会,让群众以投“玉米粒”的方式,最后确定了“一水二路三产业四人居环境五民主法制”的建设顺序。在此基础上,我们聘请专家指导,抽调专业人员进村入户、实地踏勘,编制成详细的项目规划,经村民大会讨论决定后实施。三是贫困农户民评。贫困对象是政府帮扶的重点。我们改过去由干部确定贫困对象为村两委组织群众民主评定,首先按总户数的15%对贫困户进行提名,然后召开村民大会,进行无记名投票,最后按10%的比例,差额评定出贫困对象,并张榜公示、建卡登记,实行差异帮扶。
二、充分整合资源,实现整体推进。一是建立扶贫互助社,整合经济资源。采取“由富裕户购股、为贫困户配股、给特困户赠股”的方式,富裕户按每股1000元的标准自愿入股;贫困户每股自己出资500元,政府补助500元;特困户由政府无偿赠送股金1000元,建立起扶贫互助基金,社员通过“整借零还”的方式借钱发展,扶贫互助社定期举行生产交流、技术培训,解决了农户个体发展中的资金、技术和市场难题。让政府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二是推行村务管理“四权”模式,整合政治资源。探索建立了村务管理“四权”模式,村党支部通过“一提”(提出议题)、“二议”(组织讨论形成议案)、“三听证”(召开民主听证会),实施民主管村的领导权;村民代表大会对重要村务进行表决,实施民主管村的决策权;村委会负责对决定事项组织实施,实施民主管村的执行权;组建村民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监督村务,实施民主管村的监督权。“四权”模式的运行,形成了党在农村的核心领导与村民自治协调统一的新机制。三是开展农民自我教育,整合文化资源。以“争做新农民、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组织群众对解放前后、改革开放前后、税费改革前后和试点建设前后的巨大变化进行对比,增进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评选“和谐农户”,开展清洁卫生评比,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培训实用技术,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本领;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群众的道德素质。四是实行整村推进,整合社会资源。我们以村为单位,统筹规划,科学安排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项目,实现整体推进。同时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试点不仅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农业部、财政部、交通部、商务部、水利部、全国工商联等部委和浙江省的大力支持,而且吸引了澳门巴迪基金会、香港李锦记等50多家知名企业参与;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学者也多次为试点建设出谋划策。
三、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建设实效。一是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在资金使用上,按照村级规划,整合财政支农资金,进行集中投入;在投入方式上,采取以奖代补、以物抵资、先建后补等方式,调动群众投入;在政策激励上,出台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调动民间力量参与;在金融扶助上,县财政拿出300万元用于贷款贴息,变直补银行为直补农户,引导信贷资金进入。二是完善项目建管机制。在建设方面,优先实施水、路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同时,将县政府驻地由缺乏发展空间和没有水源保证的金城镇,迁到嘉陵江边的新政镇;加快县乡路网建设、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在管理方面,探索了“三书四制”(施工合同书、廉政合同书、安全合同书和准入制、清出制、信用制、追究制)的管理办法,制定了《仪陇县基本建设工程管理办法》,规范项目建设。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项目,建立起农民参与的管护机制,让群众长期受益。三是创新产业培育机制。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核心,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组织6.4万户农户订单生产;引进绿源兔业、梅林公司、瑞成猪业、苏隆集团等自办种养基地20余个,形成辐射示范;规划建设了6平方公里的农产品加工区,为龙头企业搭建了发展平台。
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保障。一是成立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试点建设领导小组,并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具体负责指导试点。同时,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包片,县级部门包乡镇,乡镇包村的责任体系;为了做好试点工作,国务院扶贫办、商务部还专门派曹洪民、罗朝立、施德祥等优秀干部到仪陇挂职指导,保证了试点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下派驻村指导员。遴选了14名优秀干部到试点村所在乡镇担任党委书记,选派了21名副科级领导干部担任试点村第一书记,选派了104名优秀干部脱产到村担任驻村指导员,确保工作落实。三是严格目标考核。建立了严格的目标考核体系,加强督查督办,逗硬奖惩。在前阶段的建设中,因实绩突出,有13名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因工作滞后,有5名领导干部受到降免职处理,有2个村被取消试点资格,驻村指导员被通报批评,并被退回原单位。
经过一年多的试点,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统筹规划、有序实施是贫困地区搞好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要围绕让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认真搞好规划建设,做到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体现效果,又考虑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建设中,我们坚持从群众急盼解决的事情抓起,从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做起,从具备基本条件的事办起,科学规划,按图施工,既让群众看到眼前的变化,享受到试点工作带来的成果,增强信心、激发动力;又保证了试点建设层层递进,不断有新内容,推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尊重民意、让民作主是贫困地区搞好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贫困地区由于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限制,一方面基础设施十分滞后,需要建设的内容较多、投入较大;另一方面由于经济落后,自身的投入又十分有限。因此,把有限的投入用在群众最需要地方,发挥出最大效益最为关键。试点中,我们坚持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都交给群众决定,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了群众主体作用,实现了“为民作主”到“让民作主”的转变,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广大群众的建设热情,找到了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新政镇九岭场村通过民主讨论,决定修建村道公路,村民踊跃筹资投劳,两个月就修通了8公里长的村道路。该村干部感慨地说“以前村上干部也提出修公路,群众认为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事,积极性不高,不愿参与,好心办不了好事;现在由群众自己民主决策,参与热情高涨,责任心一个比一个强。都是做同样的事,群众参与不参与,结果却迥然不同”。
整合资源、综合推进是贫困地区搞好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贫困地区表现尤为突出。因此,贫困地区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扶贫开发为基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实施整村推进、整体推进,促进农村全面协调发展。
改革创新、苦干实干是贫困地区搞好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观念落后是最大的落后。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必须首先冲破一切阻碍发展的落后观念,摒弃贫困地区难以发展的消极思维,克服等靠要的落后思想,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苦干实干,加快发展。要积极探索、锐意进取。试点中,我们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充分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对口帮扶资金,集中投入建设,既保证了项目资金的使用安全,又提高了扶贫实效。通过成立互助合作社,建立扶贫互助基金,既解决了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又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提高共同应对市场的能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加和谐因素,加快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一年多来,仪陇的试点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关怀,得到了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心指导。得到了新闻界朋友的热情关注,对此,我们深表谢意。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重要嘱托,在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的关心帮助下,在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热情关怀下,大力弘扬朱德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积极探索、苦干实干,把仪陇的试点继续推向深入,让仪陇人民过上富裕文明和谐的新生活。(2006年11月29日)
(责任编辑:赵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