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随着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大,外币理财产品悄然生变,来自市内银行的信息表明,投资者一年前热捧中长期外币理财产品,现在却热衷短期外币理财产品。
市内银行称,居民投资外币理财产品,除考虑美元等一篮子货币利率因素外,还考虑人民币和外币的汇率,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加大后,很多投资者开始由“买长”转为“买短”,以减少汇率风险。
投资者口味悄然改变,银行也急忙出对策:一方面,短期外币理财产品逐渐增多,中长期外币理财产品正在削减;另一方面,市内银行今年下半年陆续推出的外币理财产品,1年以内的占了多数。
东亚银行重庆分行人士透露,人民币汇率自由波动幅度加大以后,1年期以内的外币理财产品数量,已与1年期以上的外币理财产品“平分秋色”。
外币理财产品除了期限短期化,有的银行还开始引入“汇率风险”保障机制,规避风险。据介绍,这种“汇率风险”保障机制的操作办法是:每季观察人民币升值最高幅度,譬如每季最高锁定2.5%的人民币升值幅度,升值时,相应提高投资者收益率;而贬值时,保持已锁定的最高收益率不变。
中国银行重庆分行人士透露,投资者除了看好期限变短的理财产品,更喜欢“到期支取,保证本金”。
新闻链接
最高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
最高收益可达5.8%,最高收益比同期存款利率高数倍……银行宣传理财产品时普遍都有“承诺”。
但业内行家提醒投资者,银行所谓“最高收益”,并不等于“实际收益”。简言之,“最高收益”是银行喊的口号,“实际收益”则是投资者最终所得的收益。
时下银行理财产品,大致分为两类: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前者适于保守型的投资者,后者适于对利率、汇率走势稍懂的投资者。记者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