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召开的深圳农民工工作会议,发布了《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的意见》,在工资、劳动条件、社会福利和权利保障等方面,着力抓好“八件实事”,其主旨之一就是实施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计划。
今年3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说,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 深圳把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作为一项政府工作,就是具体的落实和深化,农民工的城市主人翁地位更加清晰。
农民工是产业大军中的一员,理应共享城市繁荣的成果。深圳的“八件实事”,每一件真要落实,都不是那么轻松。作为一项政府工作,重要的是将“看得见”的实事,转化为“拿到手”的实事,因此,就需要企业及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
深圳积极推行零欠薪行动,在欠薪多发的建筑企业实行工资保证金制,就很有针对性。同时,劳务工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正在扩大,农民工子女教育也将统一纳入全市教育发展规划,这些措施惠及的人群越多,他们对城市的认同感就越强。下一步推出的社会紧急救助基金,将使遭受重大疾病和事故伤害、经济能力不足、医疗保险难以覆盖的农民工获得紧急救助——这些措施,无疑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有力的政策推手。在这些基础上,政府针对农民工的其他各项服务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步推进。从为农民工追讨欠薪到从制度上堵塞欠薪漏洞,从基本的劳动安全保障到社会保障日益健全,从经济层面的保障向文化娱乐、精神的层面的保障推进。
值得关注的是,农民工的生活绝不是从工厂到宿舍简单乏味的重复,他们也有私人生活空间,也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农民工要融入城市,需要有参与城市生活的机会和条件,目前深圳开展的各项社区文化活动、法律普及乃至心理健康讲座,就渗入到厂房和员工宿舍区,为农民工融入城市提供必要的服务。
实际上,这些公共政策和社会服务,最终还要依托企业去进一步发挥效能。比如,为农民工提供医疗、养老保障,企业担当相应责任。前几年,深圳就有企业为员工安排“夫妻房”,春节到了,一些企业把员工的父母从老家接到深圳过年。这些举措,在培育农民工对企业的认同,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农民工通过企业这个平台改变自身命运,其对城市的认同也从企业开始。一些企业为农民工提供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他们获得更高的职业技能等级、高校文凭,也使农民工同企业一道成长,成长起来的新型农民工无疑可以分享到城市发展的更多成果。
公共政策和企业为农民工融入城市提供了越来越好的外部环境,在这个基础上,农民工自身的努力更是不可或缺。他们在自我意识上,就要做一个融入城市的有心人,在企业、在城市公共生活中不断自我完善,积累知识、技能和经验。一个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完成城市化的农民工,也就是城市的真正主人翁。(见A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