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子女幼儿园出路何在
见习记者 章建森/文 本报记者 吴新燕/摄
核心提示
在杭州,3-6岁年龄段的民工子女大约有上万人。因为户籍、费用等问题,杭州几乎没有适合他们的正规幼儿园。 他们中的一部分因父母无暇照顾,被随意安置在父母打工的居所,以至于安全事故频发;而一部分,则进了一些同样是弱势群体开办起来的、多半没有办学许可证的幼儿园,而这些幼儿园因为不达标、经费困难等问题面临着被关停的困境。
近日,记者跟随省政协委员、民进杭州市委副主委、杭州师范学院教授肖锋,民进市委委员周谷良作学前教育相关调研。两位委员认为,民工幼儿的安全和教育问题亟需社会关注。
现状
民办幼儿园是民工子女首选
下午4点多,5岁小女孩胡玉静静地待在一个不到3平方米的小屋子里等着妈妈回来——隔着一堵墙,便是某公园的厕所。
胡玉的妈妈宋成娣来自安徽,在西湖区一个公园里做环卫工人。胡玉在附近一所幼儿园上学,这几天感冒,没去上学,4天来就一直呆在这个小屋子里。
“妈妈,我不出来,旁边的监视器会看到的。这样,你又要没工作了。”很难想象,这句话出自一个5岁小女孩之口。
宋成娣的前一份工作是保姆,因为常常把胡玉带在身边,东家就把她辞了,“说老是把孩子带在身边,没法好好的工作”。胡玉一直记着这件事。宋成娣好不容易找到了现在的工作,并在附近找到了一个愿意接收胡玉的民工幼儿园。
然而这家幼儿园可能将于明年关闭,宋大姐很担心:“那怎么办呢?总不能老是让孩子待在那个屋子里吧?”
宋成娣告诉记者,这一带的外来务工者,孩子大都上了胡玉所在的茅家埠幼儿园。一来是希望孩子早点受教育,二来实在没空照顾孩子。而且在这一带,只有这家幼儿园的价格他们还能勉强承受。
“这里是最便宜了,但我们还是分期付款的。”宋成娣说。
“这些家长有意识让孩子上幼儿园已经很不错了。有的干脆让他们带在工作场所或留在家里。”一直关注民工幼儿园问题的民进杭州市委委员周谷良老师说,“这就是民工孩子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上幼儿园已经不单是教育问题了,还是安全问题。”周老师说。
民工子女幼儿园良莠不齐
在杭州城北开了一家幼儿园的吴小丽(化名)老师最近很高兴,因为她的幼儿园被评上了“丙”级,她几年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
谈起她的办园经历,她叹了口气道:“充满艰难啊。”
“最难的是房子问题。”她说,她的房子是一家国有单位的,租下房子后,她把所有收入都投入到装修中。半年前,单位的领导说房子有别的用处,要收回。吴小丽天天往那家单位跑,一次次地求告,终于感动了单位的领导,房子以远低于市场价继续租给吴小丽。
相比吴小丽,其他民工幼儿园就没有这么走运了。他们中有的没有正式的“名分”,没有等级,只在教育部门备了个案,有的干脆就是私下里办的。而像吴小丽遇到的资金和办园场地问题,几乎普遍存在。还有些幼儿园因为办园条件不达标,面临被关闭的命运。这样的民工子女幼儿园,在杭州有近百家。
据估计,杭州至少有上万3-6岁的民工子女,大批民工子女幼儿园应运而生。记者调查显示,很多人开办民工子弟幼儿园是看准了这个市场,但办园者的素质良莠不齐,幼儿园的办学条件也相差甚远。而这些民工子女幼儿园,基本上由其所在的街道管理。
周谷良说:“因为办园的很多自己本身就是弱势群体,所以他们都面临的困难更多,更复杂。政府不支持,没有资金来源,很多幼儿园甚至连备案都没有,被关掉也是正常的。”
另一位业内人士则说,类似这种幼儿园,每年都要关停一些,但每年都会新开很多,“因为需求量很大啊!”
专家建议
政府应该以规范扶持为主
周谷良说,幼儿教育不属义务教育法范畴,我国目前也没有相关的法律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我们国家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签约国,也就是说,从遵守公约的角度讲,政府有义务解决民工子女学前教育的问题”。
“这个不单单是教育公平的问题,更是关系千千万万孩子安全的问题。”周谷良说。
省政协委员、民进杭州市委副主委、杭州师范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肖锋也参与了相关调研。他认为,对于主要接收外来民工子女的幼儿园,“政府部门应该规范它、扶持它,不要一关了之。”
肖锋认为,光靠政府还不够,也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有关企业、村、街道等有关单位也应该给私人办学、尤其是外地人办学提供方便。“毕竟农民工为杭州的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051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