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狭窄的小巷连自行车也难通过。本报记者李幸璜 李英挺摄
海甸溪北岸边散落着一个个村庄,村民世代以打鱼、种田为生。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展,村里的田地被征用建房修路,当地人的渔民、农业户口也被改为非农业户口,村委会被改为居委会,他们从“农村人”一下变成了“城里人”。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这里的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仍不建全,作为居民小区,它缺乏很多必要的小区环境,还具有“城中村”的特点。
庙和戏台充当文体活动中心
在海甸溪北岸边的各个社区,庙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居民常聚在庙堂里打牌、看电视、看报、聊天等,有的庙里还设有自己的小型图书室。原本比较庄严肃穆,用来祭祖、祭神的“娱神”之地,变成了充满人情味儿的“娱人”之地。在四庙等地,居民干脆直接在庙门上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牌子。
每座庙的正对面无一例外是戏台,居民爱看琼剧,逢年过节便凑钱请剧团演出。平常,这些戏台要么空着,要么放上台球桌供人娱乐。有些村,庙与戏台间还有较大的一块空地,便拉上网,当作排球场。但多数村没有这样的条件。
一般小区常见的健身器械在这里见不到踪迹,并不宽敞的庙和戏台成了居民唯一的文体活动场所。
区内难见垃圾桶、绿化带
在社区内弯弯曲曲的小巷里转悠,没见到一个公共垃圾桶。行人有点垃圾,只能拿在手里扔在外面街道垃圾桶里,不愿拿就随手扔在地上,所以这里的街道比较脏。
不仅没有公共垃圾桶,连居民集中倒垃圾的地方也很少见,有些人家把垃圾袋放在门口,有些把垃圾倒在墙角、树下。“私人不可能自己买垃圾桶放外面,一是贵,二是买了也会被偷,或被损毁,但政府又不管这些事,所以维持街道整洁只能靠自觉了。”一位大妈无奈地说。
此外,除了村头以往留下来的古树,社区内也没有美观、统一的公共绿地,要么自家庭院种些花草,要么闲置的宅基地长些杂草灌木,显得有些凌乱。
开放式小区 治安有隐患
一般的小区多是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有围墙围护,保安守门,陌生人进出会被关注、询问,因此形成了一个治安相对稳定的圈子。
但海甸溪旧城是老城区,众多民房依巷而建,蛛网一样的小巷互通,各个巷口直接和道路相接,没有围墙、栅栏,没有固定的保安岗,任何人可以随时自由进出社区。同时,由于社区本身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大,成分复杂,所以治安存在不少隐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