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近日,记者从安徽省核电办公室获悉,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下称中广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核总)将于近期分别在安徽省芜湖市和池州市正式成立公司,专门进行核电站的具体运作。 海盐因建核电站而“脱贫致富”,这成为安徽各地争抢建设核电站的一个动力 资料图片
在能源短缺的情况下,作为新型能源,核电将成为未来的首选能源,国家能源中长期战略规划中确立要在2020年使全国核电机组装机容量从目前的700万千瓦左右发展至4000万千瓦,特别是国家开始统筹考虑沿海与内陆发展核电的问题后,很多内陆省份发展核电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而作为内陆省份之一的安徽省,其近期在核电领域动作频频,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1 核电梦想由来已久
早在1970年,安徽宁国就曾被列入国家建设核电站的候选厂址之一。1984年,当时的省计委根据省政府指示,组织20余名专家穿行于皖南山区、丘陵地带,为将来的核电站选址。
接下来的多年中,安徽一直为实现自己的核电大省而努力。
1995年,安徽完成《安徽省核电站厂址规划初步设想》报告;1997年12月,安徽成立核电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有三任省长亲任组长;2000年,安徽核电项目前期工作由调查研究转入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2003年4月,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开始参与安徽核电项目前期工作;2005年,《安徽省核电工程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被审议通过。
2005年10月,安徽省核电发展研讨会上,酝酿已久的拟建于皖南、四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总投资将超过230亿元的核电站建设项目正式浮出水面。
随着2006年6月5号安徽核电筹建办公室揭牌,11月2日,中广核集团芜湖核电筹建处揭牌,安徽省的核电已一步步走上台面。
前后算来,安徽核电梦已走过超过36年的漫长道路。
2 能源大省为何要发展核电
作为全国一个重要的能源产地,安徽省煤炭资源十分丰富,总量已达908亿吨,保有储量246.8亿吨,位居全国前列。长期以来,安徽95%以上的电力供应依赖于煤炭。但在全省每年约7000万吨煤炭销量中,仅有不到1/4供给本省发电,有时还要靠买煤发电。同时,安徽省还在兼顾实施“皖电东送”战略。
受电源结构等因素影响,安徽省从2003年起开始出现“硬缺电”现象,“拉闸限电”从一个枯燥的技术语逐渐成为流行的口头禅。
从改善电力结构和满足未来特别是华东地区用电紧张的要求考虑,安徽需要在发展煤电的同时考虑发展其他的能源电。而安徽省的水利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均不算发达的情况下,发展核电成了唯一的选择。
另外,核电站的建设运转会给当地经济来来巨大的拉动,据安徽省核电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介绍说,秦山核电站所在的浙江省海盐县就由建站前的贫困县发展到现在的全国百强县.这也许是安徽省各地争建核电站的最大原因之一。
3 核电站场址选择
在确定发展核电的大方向后,安徽积极落实核电站选址。
参与核电工程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专家倾向于将核电站厂址选在长江沿岸。因为紧邻长江,不但可提供充足的工业用水,而且便于大件物品运输,优势比较明显。同时,皖南靠近“长三角”地区,核电站一旦建成,不仅可缓解皖南紧张的供电形势,同时便于“皖电东送”。远离煤基地的皖南地区成为专家们基本一致的核电站建设厂址。根据这一意见安徽省长江沿岸的安庆、芜湖、池州等县市已闻风而动,力争成为核电站厂址的首选地。
而安徽省芜湖市更有先拔头筹的决心,2006年9月17日,中广核委托长江中下游水文资源勘测局到繁昌进行水文站选址工作,目前水文站已经开始建设,即将投入使用。
据当时的中广核集团董事长钱智民在实地考察芜湖核电繁昌芭茅山和董公山两处选址后说,“芜湖很适合核电项目,在这里建核电成本可能减少10%至20%。”
记者了解到,目前芜湖核电“基地”已经被完全保护起来。“基地”所在的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保护措施:将以芭茅山和董公山为中心的500米半径范围划定为限制区、非居住区。同时将以芭茅山和董公山为中心的5000米半径范围控制为发展区域,保护期设置为10年。
4 安徽有能力建核电站吗
据《安徽核电工程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规划,安徽省将在皖南两地开工建设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先期将建两台100万千瓦机组,到2015年即可投入商业运行,预计投资额约达234亿元。
作为欠发达的省份安徽省是否有建成核电的能力?
引进资本合作建设目前看来是最主要的方式。安徽省政府与主要承担国家发展核电任务的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电投)签订了合作建设核电项目的原则协议。
另外,安徽省核电建设还向重要能源输出地的上海敞开“大门”。安徽省政府明确表示,支持上海申能集团公司、上海电力股份公司等上海市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安徽核电项目的开发。
除了一些中央级大企业之外,安徽省内企业也对核电项目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安徽皖能股份有限公司在2005年年报上提出了参股安徽核电项目的长期规划。
目前,安徽省正尽力争取使安徽核电项目能被列入国家的“十二五”规划。(记者 张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