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任务和投资规模在全国实施
退耕还林25个省区中居于首位
本报讯(记者王雄)从1999年到2006年,国家累计下达我省退耕还林(草)计划任务3209.5万亩。截至目前,全省共完成3085.12万亩,国家已投资141亿元,全部兑现结束国家投资将达到222亿元。 计划任务和投资规模在全国实施退耕还林的25个省区中居于首位。通过实施退耕还林,我省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是记者在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上了解到的情况。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省森林覆盖率由退耕还林前的30.92%增长到2004年的37.26%,净增6.3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增幅最大、增长最快的时期。全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4万平方公里,累计达到8.77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64%,年均输入黄河的泥沙量减少1.3亿吨。总体来看,我省生态状况已由退耕前的“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向“总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大量劳动力从粮食生产中解放出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设施农业、农村工商业和劳务经济,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农民收入稳步增长。通过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广大退耕农户得到实惠,全省有208万户830万人累计人均受益达到1228元。由于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剩余劳动力从事多种经营或者外出务工,拓宽了增收渠道,收入稳步增长。2005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052元,比1999年的1456元增加596元,年均增长85元。
——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一是粮食生产由倒山种地、广种薄收向精耕细作、少种高产转变;二是畜牧业生产由自由放牧向舍饲养畜转变;三是生产结构由以粮为主向多种经营转变;四是生产方式由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增强。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越垦越穷、越穷越垦”是导致贫困的根源所在。随着政策兑现到户和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农民群众生态意识明显增强,实施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建设,把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许多地方提出了生态立市立县战略,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环保产业、生态旅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