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昔日的贫困户、今日的万元户,胜利村农民张洪贵抑制不住丰收的喜悦,开心地笑了
人民网电 题:扶贫资金怎么花,农民说了算--黑龙江省探索扶贫开发新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纪实
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 黑龙江省兰西县胜利村农民张洪贵冒着小雨正在抢收玉米,丰收的喜悦写在他的脸上。张洪贵自豪地说:“以前吃救济,生活没指望。自从党和政府扶持我上了养鹅项目后,收入增加了,盖了新砖房,致富的信心更足了。”昔日贫困村的特困户,如今成为了万元户。
为了改变全省行政村近1/4贫困村的面貌,扶持张洪贵这样的贫困农户实现脱贫,走上致富路。2002年,黑龙江省通过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战略,对全省3052个贫困重点村实行分期分批扶持。
在扶持推进过程中,黑龙江省创新扶贫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制定扶贫开发规划,让农民参与;民主公选贫困户和扶贫项目,由农民决定;扶贫资金怎么花,农民说了算。由于尊重了农民的意愿,扶贫工作又是从农民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八难(增收难、上学难、看病难、喝水难、行路难、看有线电视难、耕暄难、畜牧技术服务难)入手,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靠劳动实现脱贫致富,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为构建和谐龙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年来,黑龙江省共扶持了1032个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965.8元增长到1947.7元,共有32万户、125万人摆脱了贫困。
扶贫项目农民决定
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以前的扶贫资金是钱难要,好花;现在是钱好要,难花!”黑龙江省扶贫办主任陈华说,由于缺乏监管,以前的扶贫项目随意挪用、变更,资金使用效益不好,贫困农民意见很大,我们就下决心探索扶贫开发长效新机制。
2002年10月18日,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黑龙江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这是新时期出台的全国第一部有关扶贫开发的地方性法规,条例规范了各级政府和部门扶贫开发的行政行为,使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了有法可依的法制化管理轨道。“条例的实施,转变了政府职能,变“人治”为法制,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农民得到了实惠,还保护了干部。”陈华说。
与此配套,黑龙江省还制定了《黑龙江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规程》,对村级规划制定、项目库建立、扶贫资金管理、项目实施和验收评价及民主监督的内容、程序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从制度上促进了整村推进的规范实施,增加了社会公信度,树立了“阳光作业”的良好形象。“以前扶贫资金的分配可是大家关注的焦点;现在扶贫资金怎么分、分多少,电脑说了算。”省扶贫办副主任姜文斌介绍说,扶贫资金的分配主要取决于重点村数、实施村总人口和县农民人均收入三个因素,然后按照因素权重法对重点村资金进行测算分配,最后把各个县的因素权重指数、应分配的资金在网上公开公布,接收社会监督。“由计算机对扶贫资金分配实行自动管理,避免了“暗箱操作”,刹住了以往跑办钱进的歪风,体现了公平公正。”
上扶贫项目,由农民决定。黑龙江省扶贫办因地制宜,根据各地自然条件、资源优势、传统习惯推荐扶贫项目,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公选,选定的项目公示7天。村民们全体通过后,县扶贫办对项目进行论证,完成投资预算,然后开始实施。这样,既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使民主管理的内容具体化、程序规范化,又增强了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兰西县胜利村党支部书记赵正友说,我们村水、草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养殖业,村民们从推荐的项目中公选出养大鹅、养羊项目。在扶贫办的扶持下,大家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特别高。两年的光景,村人均收入翻了两番,达到了2815元。农民们还形象地说,这叫政府出“菜单”,我们来“点菜”。
“媳妇可以不娶,胶鞋不能没有”。拜泉县平等村76岁的老人梁志海提起原来的村道就直摇头,一到下雨天,路滑坑又深,人都走不稳,甭提干活了。“行路难”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民的生产发展。当县扶贫办的同志征求农民上啥项目时,村民大会不到十分钟,100%村民表决同意:修路。
以前就想修,可是一家一户又干不了。现在政府来帮我们修路,大家伙儿老高兴了,投工投劳没得说,头顶烈日填筑路基,峁足了劲干,没有打退堂鼓的。只用了3个月,我们就用上了水泥路。村民任海高兴地说:“路好了,外面的人来收大豆,每斤涨了一毛多钱。”老梁接过话茬说,政府帮我们建了沼气池,还扶持我上了养猪项目,做饭拧开关,方便又干净;6月份,还喝上了自来水,“现在这日子多好啊!真要感谢党和政府。”
施工队经理李欣说:“农民们监管可认真了,亲自看着下料,路面厚度每天都要拿尺子量几回,真是比给自己家干活还仔细。”
工作“到位”不“越位”。贫困村底子薄,基础差,需要大量投入,但扶贫资金有限,怎么办?陈华说,我们就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凡是农民能干的,都交给农民去干。在扶贫项目建设中,广泛动员农民投工投劳,让“农民参与干”;所实施的扶贫项目由农民进行监督,让“农民看着干”;实施后的扶贫项目由农民监管和使用,更好地发挥作用,让“农民来管理”。据不完全统计,四年来,农民累计投工投劳210万个,使修建村屯道路的成本至少节省1/4,极大地提高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
放母还犊滚动发展
“托起”贫困农民生活的希望
为了破解扶贫资金有限而任务艰巨这一难题,黑龙江省积极探索“一次投入,滚动发展,长期利用”的长效扶贫新机制,推行“放母还犊”滚动扶贫的办法,有效解决了贫困农民的生产发展问题。
据介绍,贫困户每户扶持2个基础母牛单位的生产性项目,折合资金6000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信合贷款和群众自筹)各3000元。养殖业项目由县扶贫办牵头组成采购组,村干部和贫困户代表负责议价选购;畜牧局代表负责检验检疫;财政局代表负责支付资金;扶贫办代表负责组织监督。发放给贫困户后,县扶贫办与贫困户签订滚动扶贫合同,并进行公证。被扶持的农户,在规定的时限内按一定比例回收幼畜,用于滚动扶持下一批贫困户。
去年,通河县依山村村民袁秀兰订购了10组种貉,县扶贫办资金扶持1万元(含贷款7000元),袁秀兰投入5000元。冬季卖貉子皮纯收入达1.4万元。袁秀兰再以6组种貉作价归还扶贫办扶持她的1万元,扶贫办把农户归还的种貉再扶持其他贫困户。村民们看到增收效果明显,纷纷找到扶贫办、村委会,要求扶持发展貉子养殖项目。在袁秀兰的带动下,该村现已发展貉子养殖户133户,户年均收入达到1.5万元,其中120户当年实现脱贫。截至目前为止,黑龙江省已回收滚动扶贫牛1.541万头、羊4万只、猪2.8万头、禽32.8万只,在国家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共滚动扶持了2.7万个贫困户。袁秀兰说:“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多亏了政府的雪里送炭啊!”
省扶贫办主任陈华深有感触地说:“农民脱贫致富的愿望非常强烈,但苦于没有‘扶手’。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当好‘扶手’,托起贫困农民生活的希望,坚定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
引导扶持农村扶贫联合体。2003年,在省扶贫办的扶持下,桦南县新庆村吸纳了52户贫困户养猪,实行场村共建的发展模式,采取“大户带动、贫困户加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滚动发展、利润分红”的经营合作方式,兴建了新庆村贫困户养猪场。猪场作为村生猪养殖的龙头,每年拿出20%的利润,以无偿供给仔猪的形式扶持贫困户。村支书张锡文说,“单靠从土地里刨食顶多能混饱肚子,想让贫困户脱贫致富就得啄磨出点新道道,合作经营养猪符合我们村的实际情况,结果一搞就灵,贫困户都从中受了益。”为了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黑龙江省积极探索公共事业扶贫项目滚动发展新模式。为了解决贫困村农民洗澡难的问题,哈尔滨市扶贫办在10个贫困试点村投资兴建了太阳能公共浴室,由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公选承包人的方式经营,收回的资金滚动建设新的扶贫项目。目前,已回收资金507万元,新建5所卫生所,4个畜牧站,12个农机服务队,为贫困户的脱贫积蓄了再扶持能力。滚动发展引领和谐新风尚。明水县发展村农民付德海被扶持了大牛项目,按照协议规定,将来产的牛犊要滚动扶持给贫困户李孝忠。老张经常主动割草买饲料喂养魏冬生的大牛,一来二去两家结成对子,互帮互助,精心饲养的奶牛体格健壮。当大牛产下一公一母两个牛犊,魏冬生二话不说就把母犊子给了老张。这段“双赢”的佳话传遍了周边乡村,大家纷纷效仿,一时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和谐新农村已在悄然形成中。12作者:傅立波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刘华 国 内 国 际科 教 娱 乐社 会 体 育专 题 法 治
相 关 新 闻:
综 合 新 闻:
···· 拉美左翼继续强势······· 构建和谐龙江·····进入专题····················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