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说起“小资”,你会想起谁呢?与男人相比,可能这个词更适合由女人来代言。4个中国女人,记载了“小资”的兴衰演变——
小资文化的创始人:张爱玲
◎身世:张爱玲出身贵族,祖上是赫赫有名的李鸿章和张佩纶,这使得豪门之后的她天生高傲。而另一方面父母的不和、家庭的纷争又造成了她内心的孤独,使她小小年纪便发出了“出名要趁早”的感慨。
◎语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上面爬满了虱子。”这个袍子和虱子的引喻是张爱玲最有代表性的话语,此后它也成了无数小资们津津乐道的语言。
◎穿着
女——旗袍:不仅张爱玲笔下的女人穿着微微泛旧的旗袍,张爱玲本人也是旗袍迷。她不仅穿着旗袍,还乐此不疲地设计旗袍。
男——纺绸褂:“她到了窗前,揭开了那边上缀有小绒球的墨绿洋式窗帘,季泽正在弄堂里望外走,长衫搭在臂上,晴天的风像一群白鸽子钻进他的纺绸褂里去,哪儿都钻到了,飘飘拍着翅子。”如果每一个男人的离开都像这段文字描写的那样韵味绵绵,这些男人怎能不让小资们惦记?
◎表情:矜持、孤高而隔离于世。张爱玲的孤高不同于后世的小资仅仅是一种佯装的姿态,她的孤高建立在她对生命的悲观判断、对人世的清透认识之上,孤高是她的一种生活方式。
◎爱情:张爱玲笔下的爱情苍凉而凄清,是《半生缘》里曼桢与世钧重逢时的那句: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是张爱玲自己与胡兰成的那场“因为懂得,所以爱”的无奈与哀伤。
◎作品:张爱玲的作品,与政治无关、与民族无关,她的作品是现代文坛的一个“异数”,是大上海一个世纪的喧嚣华丽风流云散的寓言,是人性中最让人绝望的那一层窗户纸。她的这种写作姿态成为以后的小资们竞相仿效的范本,在小资写作中你永远看不到政治、国家那些大命题。
◎一句话描述张爱玲:她从海上来
喜欢张爱玲的人说:张爱玲是绽放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沦陷区废墟上令人目眩的红罂粟,是民国时代的临水照花人,是沦凉悲情的最后的贵族。
不喜欢张爱玲的人说:在民族沦亡的时候,她不关心抗日;在爱情与正义之间,她选择了爱情,不管她的文字如何美丽,一个只关心个人生活的小资小姐是不配得到后人的称许的。第[1][2][3][4]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