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中非民间商会保定直属分会会长刘建军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明年2月份,将有20名保定农民赴乌干达,在那里建设“保定村”。
近20年来,保定农民出国务工15000人次,其中非洲国家占13000多人次。 这些出国的保定人在非洲建起了“保定村”,而他们在国外赚了钱回国后,又效仿大城市,盖起了小洋楼,被外界称为“非洲村”。
被誉为“河北出国劳务输出第一村”的定州市号头庄乡吕家庄村便是著名的“非洲村”,而这个村因为壮年劳动力长期在国外打工,已经成了“空巢村”。
记者探访
“空巢”村落
留守老人盼儿归
12月初,记者来到了距定州30公里的吕家庄。虽然正值午饭时间,但整个村子内显得空旷、寂静。最引人注目的是村内散落在低矮的平房间的小洋楼,有三层的也有两层的,风格各异。
通向村里的水泥马路边到处都可以看到一拨一拨的老大爷在晒着太阳、聊天。
73岁的高老汉坐在自家的两层楼“豪宅”门口的石头上抽着闷烟,他的两个儿子都在毛里求斯做建筑工。“俺就希望能过个团圆年,两个儿子有5个春节都没有回家过了。”眼看春节一天天临近,高老汉哽咽着对记者说。
吕家庄村副支书郭占京告诉记者,该村共有700多户共3000多人,是保定市总人口的1/3000,目前有400多人出国打工,占了整个保定出国务工人员的1/10。他们主要分布在毛里求斯、阿联酋、卡塔尔、新加坡等国家,在非洲的占了90%左右。外出打工的都是村里的青壮年男劳动力,年龄都在18岁至40岁之间。村里留守的55岁以上的老人有700人左右,18岁以下的有800人。
豪宅“公厕”
村民向往城市化
记者走访了村内的几个“豪宅”,除了楼房外观装修得像欧洲等国的风格外,室内装修却不乏村里的“土味”:在宁任道老人儿子家客厅29英寸的彩电上,还罩着一个人工缝制的电视罩,上面绣着“早生贵子”的字样;席梦思床旁边到处是大大小小的瓦缸、瓦罐之类的物品,里面装满了猪饲料和泡菜;大门一侧还打了一个狗洞……
令记者最为不解的是,在村里的所有“豪宅”内,每家每户的厕所都分为两间,都贴着男女厕所的标志,就像城市里的公用厕所。
宁任道老大爷说,他儿子盖房子时,看到其他人家都是这么做的。“感觉很有档次,有城里人的感觉。”
不重教育
高中文化仅两人
村民李要坡从新加坡回来3个月了,在他的监督下,家里用12万元盖完新房子后,他又要返回新加坡了。
李要坡说,他们家族中,三代都有人教书,他们都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他的孩子现在在市里读高中,家里都盼着孩子能考上大学!
据悉,整个吕家庄村致富后,对教育却不太重视,孩子们读完初中毕业后,年龄稍大点的就出去打工了。村里有高中以上文化的,现在只有李要坡的侄子和他现在读高中的儿子。
2000人次 1989年
7000多人次1998年至2000年
10000人次 2001年2002年
12000人次 2003年
近15000人次 目前
“海归”追忆
出国打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