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生活应形成消费文化
合肥论坛网酒吧版管理员“笨×”(网名)昨天拿到新安晚报后,立即被头版“直击夜合肥”所吸引,在仔细阅读全部报道后,“笨×”认为这组报道内容很全面也很客观,头版的标题冲击力较强。
“笨×”一直非常关注合肥的夜生活:总体感觉合肥的酒吧在数量和档次上都和一些大都市有着很大的差距,一些大都市酒吧的经营面积也是其5~10倍。
其实合肥市民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笨×”说,他所认识的很多人经常晚上开车去南京泡酒吧,就是为了感受那里的酒吧氛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合肥的酒吧业,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消费文化。
在“笨×”看来,酒吧并不仅仅是喝酒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交流和交往的平台,经营者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活动去普及这种消费观念。
省文管局局长何长风说,合肥的娱乐业之所以长期处于止步不前的状态,重要原因就在于受市民消费习惯的限制。日落而息观念亟待改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很多市民看来,夜生活总是与“暧昧”联系在一起,简单地认为过夜生活的人不是富人就是坏人。某机关公务员李丽以前就是这样认为的。
李丽告诉记者,她看了本报“直击夜合肥”报道后,改变了长久以来形成的观念,很意外也很新颖。李丽说,其实昨天才看到“夜合肥”这几个字眼时,还以为是记者做的一组暗访稿件。“但‘直击夜合肥’的一组报道让我知道了合肥的夜晚原来也可以这么丰富,至少消除了我对部分场所的恐惧。”李丽说。
要推动合肥市民接受和形成新的消费习惯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离不开政府和媒体的引导,何长风说。
在安徽日报社理论部主任宋宏看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应该说是传统农耕文明时代的生活方式,合肥要发展文化产业,首先有必要改变市民传统的生活方式,将更多市民的夜晚生活,从家里拉到各种文化娱乐场所。午夜文化应该大众化
合肥市民刘爱民告诉记者,在他和许多朋友看来,合肥夜晚文化娱乐场所显得档次比较低,让普通市民不敢涉足。市民高会林说,夜晚也想带着家人走出去,但总感觉消费有点高。
江淮大戏院总经理徐英胜告诉记者,本报“直击夜合肥”报道,不仅让他对合肥午夜文化娱乐市场有了认识,更给他带来了诸多思考:目前合肥的演艺市场还处于一个培育阶段,作为都市夜生活的一部分,既要考虑收益也要考虑受众。所以演艺市场的消费门槛不能设置得太高,这样才能吸引一部分受众去接纳它。在内容上应该加入一些时尚因素,传统的演艺表演理念已经开始在退步,必须融入酒吧文化等新的东西。
至于娱乐业发展本身的不足,何长风认为,合肥的娱乐业现在比较明显的一个问题是不能规模化,经常是零敲碎打、各自为政,而不能集中起来形成气候。
合肥市文化局办公室胡贵中书记认为,合肥人还喜欢在饭桌上交流感情、联络事务。这与合肥文化娱乐业本身的单调有必然联系,比如长沙的酒吧不但数量多而且层次丰富,高中低档一应俱全,各个收入层次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适合的消费场所。文化产业离不开配套措施
合肥雅联娱乐城负责人程斌祥说,一个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夜晚文化娱乐业的盘活,必须要有各种各样的措施和服务相配套。程斌祥告诉记者,例如合肥市的公交车运行时间,很多地方一到晚上9时以后就停运了,稍远一点的地方甚至连出租车都找不到,市民不要说夜晚出门了,就连晚归都成问题。
合肥市文化局办公室胡贵中书记认为,用政府政策的导向来帮助娱乐业形成宽松的发展氛围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希望今后的政策能够多从经营者的角度考虑。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荣兆梓教授认为,从目前合肥经济的快速发展来看,人们夜晚消费观念将得到有效改善,合肥的午夜文化产业有着巨大潜力。
本报记者 张晓嵘 王俊 殷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