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丝绸之路的研究中,钱币文物的搜集、考释、分析与研究是不可缺少的一环,对认识丝路的历史文化、经济、宗教和艺术方面的问题可以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由上海博物馆主办的“丝绸之路古国钱币暨丝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昨天起在上海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国内外近60位这个领域的尖端学术带头人出席这次会议。 这既是钱币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事件,也使上海博物馆推出了馆藏丝绸之路古代国家钱币。
参加“丝绸之路古国钱币暨丝路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包括伦敦大学尼古拉·威廉姆斯教授、柏林自由大学的亨利·法克教授、耶鲁大学的韩森教授和法国国家图书馆的蒂埃里教授等。成吉思汗金币首展
丝绸之路古国钱币主要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制作使用过的各类用于贸易流通的货币总称。上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丝路古币和中国历代货币是研究领域的两大门类,与中国古代钱币由青铜浇铸等方法制成不同的是,这些货币都是机制币。
上海博物馆藏有杜维善、谭端言伉俪捐赠的2000多件丝路古币,前不久重新开馆的上博钱币馆展出了其中的重要部分。首次展出的蒙古帝国成吉思汗金币异常珍贵,“这枚金币上第一次发现成吉思汗的铭文,记载了铸造的时间和地点,在铸造时就具有纪念币的性质,很可能是不流通的,数量非常有限,”上博专家王樾介绍说,“更为重要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见证着成吉思汗发起的‘西征’的历程。”据悉,虽然命名为成吉思汗金币,但不一定是他本人下令制作的。其现存的可统计的数量为60枚,但绝大部分都在海外,曾在大英博物馆展出,在上海博物馆以常设展的形式推出。完整收藏见证丝路历史
上海东方早报记者从研讨会现场了解到,从全球领域来看,能集中展示丝路钱币的主要是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博物馆的丝路古币,种类繁多,使用流通地域广泛,时代跨度大,是国内仅有的艺术性强、主题明确的丝路钱币收藏。“相对于国外博物馆等收藏展览大量外国文物,中国的博物馆很少有海外文物收藏,作为常设展推出的更少,上博系统化地展出这批丝路古币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与会一位专家说。丝绸之路本身是一条东西贸易之路,承载了大量历史、文化交流信息。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各国货币对于研究各国历史文化有特殊地位。“从古代贵霜国的货币中可以窥视其王系的变迁。”王樾举例说。
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表示,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民众对于古代丝绸之路的研究都很关注,见证丝路文物遗存的收集工作是一大难题。“钱币收藏历来讲究系统性,这让丝路古币成为研究丝绸之路各类文明的最重要的实物标本。这也是上博大力推出此次研讨会的另一层意义。”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