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刚刚从气象部门获悉,12月8日—12日左右,我国将发射第二颗业务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05星,该星入轨后将定点于86.5度E赤道上空,并命名为风云二号D星。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风云二号D星将达到最佳状态,和C星一起可为奥运气象服务提供坚实的保障。
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我国卫星气象事业经过多年艰辛努力,取得了长足进展,先后成功发射了4颗风云一号极轨气象卫星和3颗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为气象、海洋、农业、林业、水利、航空、航海、环境保护等提供了大量公益性和专业性服务,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气象卫星“族谱”
据悉,在我国,气象卫星是发挥应用效益最好的卫星应用典范之一。气象卫星观测内容和应用服务领域,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气象范畴,从观测的角度,已扩展到包括地球外空、地球大气层以及地球表面十分广阔的范围。我国风云一号、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观测资料实行“实时、免费、共享”的使用方式。气象卫星遥感的各种信息产品,已为气象、海洋、农业、林业、水利、航空、航海、环境保护及军事等提供大量公益性和专业性服务。
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制自己的气象卫星,并于1988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风云一号C星是我国第一代极轨业务气象卫星。星上遥感仪器由风云一号01批试验星的五通道增加到十通道。其中风云一号C星在轨工作5年,大大超过两年的设计寿命。风云一号D星于2002年5月15日成功发射,D星在C星的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实现了极轨气象卫星双星业务运行,是我国航天史上寿命最长、效益发挥最好、应用范围最广的极轨气象卫星。
风云二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分别在1997年和2000年发射两颗风云二号(A、B)研究试验卫星,2004年发射的风云二号C星为业务应用卫星。相对A、B两颗卫星,风云二号C星扫描辐射计由三通道增加到五通道,探测仪器和卫星的性能指标都有了明显改进。目前在轨运行的风云二号C星工作状态及性能十分稳定。
据介绍,即将发射的风云二号D星将与风云二号C星构成双星观测系统,并形成在轨备份能力。风云二号D星发射升空后将扩大我国静止气象卫星的观测范围,提高观测密度,进一步增强对灾害性天气系统的监测预警能力。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风云二号D星将达到最佳状态,可为奥运气象服务提供坚实的保障。
气象卫星“投入产出比”最高
气象卫星与其他气象探测方式相比,极具优势,它不受国界和地理条件限制,在大气层外以独特的视角实现了许多常规观测无法进行的探测。多年来,气象卫星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以台风为例,从“珍珠”到“杰拉华”、“碧利斯”、“格美”、“派比安”、“桑美”、“宝霞”等,今年影响我国的台风不断。气象部门启动汛期应急服务机制,对影响较大的登陆台风实现24小时连续监测。在气象卫星实时有效的监测和准确的预报服务下,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大为减少。
气象卫星监测其他自然灾害的效果也很显著。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气象部门就利用气象卫星对森林和草原火灾进行监测。今年5月21日—6月2日,内蒙古、黑龙江的特大森林火灾就是凭借气象卫星的慧眼监测,才能成功扑灭的。今年广东省进入9月以后,大部分地区少雨干燥,全省林火进入高发期。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调动一切技术力量,开展林火监测工作。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从1988年起,就开始进行广东省林火卫星遥感监测的服务工作,近20年如一日地为广东省林火监测提供优质服务。目前,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的遥感服务已扩展到干旱、灰霾、植被、海温、地温和空间天气等监测方面,及时提供的网上资料为当地政府和全省台站使用。遇高温、大风、暴雨、林火热点较多或较大时,气象部门会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通知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为防灾减灾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
另外,气象卫星遥感植被信息和地面观测资料的综合还可以用于农作物估产,气象卫星在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空中和地面水资源的调查、全国生态环境和大气污染的监测、数据共享等方面正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气象卫星也是全球公认的效益投入比最高的应用卫星。
(李凤荷 杨绮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