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按:承蒙诸位读者厚爱,江南时报民意版获得了成长中需要的莫大动力,借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进一步弘扬“平民视角、民本取向、官民互动”的办刊理念,更好地服务读者,本报特邀请10位兼具“真学问、道义感、责任心”和“草根情怀、改革意识、高端视角、民意代言”的知名学者、教授,成立江南时报民意顾问团,是以今日集体亮相。 我们相信,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中,顺应民意、表达民意、畅通民意、落实民意,是永恒的动力。
张颢瀚(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长江三角洲区域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东南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作为媒体,新闻和信息是其两大主要职能,这两种职能都是了解和传递民意的重要渠道。所谓民意,就是与老百姓的个人和家庭、现在和未来密切相关的话题。因此,媒体传达民意,就要实现国家利益和百姓利益的结合,国家未来和百姓未来的结合,新闻性、趣味性与导向性的结合。并且,要站在比较高的视角来观察,不能简单地认为民意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具体事情。其实,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趋势,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很多前瞻性、宏观的问题不仅事关国家发展,更贴近民生诉求。从这个角度看,媒体要关注大众的渴望与需求。总体说来,就是在形式上,要让老百姓喜闻乐见,在内容上,要与老百姓密切相关。
叶南客(南京市社科联主席、南京市社科院院长、南京市社科普及讲师团团长、研究员)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了解民生,把握民意,呼应民诉,博采民智。希望《民意·原声版》成为了解真实民意,传播正确民意,引导健康民意,预测未来民意的公共舆论平台,成为沟通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的桥梁和纽带。希望南京市的广大社会科学专家学者在《民意·原声版》中发挥应有的独特作用。希望南京市社科普及讲师团成员成为《民意·原声版》中普及社会科学知识的常客。
汪政(江苏省文联、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办公室主任、秘书长)《民意·原声版》的创意非常好。现在媒体做民生新闻的很多,但如何理解民生,并不是都能到位的。是不是真的以人为本,是不是真的把民众的利益作为观察的视角,是不是真的能保持民意的真实性,是不是对生活有深度的解读,努力彰显新闻的人道情怀,往往是考量的关键。
李良玉(博士、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邀我担任报纸的民意顾问,我实在怀疑自己能否履行这个职责。有一次,某媒体要做一个片子,让我去参谋。我劈头就问他们,这部片子你们设计给谁看,要达到什么效果?他们不假思索地回答,首先给领导看,让领导满意,我愕然。我才知道,中国的媒体,是夹在长官意志和民意之间的,他们也很难。近代以来,媒体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强大的社会舆论,政府的意见,官员的意见,老板们的意见,平头百姓的意见都要反映,然而最重要的是平头百姓的意见。反映民众疾苦,关注民众问题,抒发民众心声,增进民众幸福,是媒体至高无上的职责,书以共勉。
张光芒(博士、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当我们称赞“民间立场”的时候,当我们说“民意不可违”的时候,不要忘了,“民间立场”绝不是一块招牌,而“民意”也并非不言自明的,更重要的工作在于深入民间,调查民情,研究民意,然后才能谈得上坚持立场和顺应民意的问题。民间生活充满了原生态的成分,原生态的民情民意有时候也会是多元的和复杂的,因此走向民间也是一个发现民间的过程,民间精神还需要被提炼和塑造,真正代表民意的呼声还需要被梳理和鉴别,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和口号,我们见过太多的“伪民间”和“假民意”了。
阎勤(江苏省人大代表、南师附小校长)我理解的“民意”实际上就是绝大多数老百姓的愿望。就说我们工作生活的南京吧当前绝大多数老百姓的愿望是政府职能部门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心为民所系”。现在党和政府高层决策是好的,问题是职能部门缺位,很多好政策不落实或不到位。在城市,建立良好公共生活秩序是每个市民的热切愿望,是社会公德建设最广泛的民意基础。政府职能部门的效率与诚信决定了能否建立良好的公共生活秩序。有了职能部门的表率,广大市民热情友善、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文明守法等好的习惯才能自然养成,进而发展为城市的“民意”基石。
查锦成(南京市人大代表、南京航天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什么是民意?民意不是个人或一些群体意见的简单相加,民意指的是大多数民众的倾向性意见。对于来自社会的各种声音,我们一定要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分清哪些是民意,哪些是特殊群体或个人的利益诉求。为建设和谐社会,我们要把民意作为党和政府进行重大决策及不断发现和修正错误的最重要依据,还要防止一些强势社会群体利用他们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方面的优势,去谋求过分的利益,导致社会的不公。满足特殊利益群体或个人利益诉求的条件应是:1、不损害更广泛民众的利益。2、不对其他利益群体及个人正当利益造成损害。过度关注特殊利益群体或个人的利益诉求,不仅可能损害更广泛民众的利益,甚至会破坏法制。
许培新(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宣传处处长)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心里想的,嘴里说的,都来源于他们平平常常的衣食住行,也就是这些平平常常的衣食住行则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其中也充满了普普通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而反映老百姓衣食住行中的喜怒哀乐的意见和愿望就是民意。民意是人们对于某一具体事务或问题所产生的反应,不管是众说纷纭还是众口一词,只有当人们可以用公开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意见时才会构成社会的影响力。民意是民心所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公众舆论。而民意必须真实,是老百姓心中的真情实感。能让老百姓公开的讲实话,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即使有些实话不中听,甚至难听,也可能是错话,但只要能允许大家公开表达出来,那就能知晓真实的普普通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才能为解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的问题办些实事。
薛正毅(南京市政协委员、民革南京市委委员)东汉王充有句名言:“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因此,生活离不开参政议政,参政议政让生活更有意义。结合多年的政协委员经历,我认为重视民意应该实现三个坚持:一、坚持说老百姓的话,为老百姓说话;二、坚持充分发挥好政府与百姓上情下达、下情上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三、坚持说真话,反对说假话。对我来说,鸡毛蒜皮也是民意,民意即第一讯息,我们要把反映民意融入每一天。
刘小冰(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教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咨询组成员)和谐就是把民意表达出来。我认为和谐涉及到老百姓的三个层面,安居乐业、生老病死、子孙后代。通俗一点,它囊括了现在的住房、就业、看病、教育等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就是把这些作为一切决策的出发点,就是解决好上述问题。我说三点:一、传达民意是国家生存的基础。和谐社会就是民意能通过民主的制度表现出来,政府决策处处体现民意。二、民意传达是有边界的。不管个人还是群体,在表达民意时都要遵守边界,绝不能肆无忌惮。既要在道德层次合理,又要在法律层面合法。三、媒体要发挥好自己的力量。并非所有的民意都能通过制度充分表达出来,因此才要发挥好媒体这种“非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