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年一度的“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活动昨天在各城区同时启动。下城区文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医务人员正在给适龄儿童喂食脊髓灰质炎免疫糖丸。今后,外来儿童也能享受到同等待遇。记者李忠摄
本报讯(记者葛婷婷)生完孩子后,医生会上门教产妇怎样正确哺乳,怎样给宝宝的脐带消毒,同时检查产妇的身体恢复情况;孩子从出生到3岁,能接受多次正规的身体检查……诸如这些城里人才有的待遇,今后在杭州的外地孕产妇和孩子,也能享受到了。昨天,下城区城市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项目正式启动。
这个项目由国家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确立。杭州市下城区是全国仅有的三个试点之一,另外两个试点是北京市的朝阳区和大兴区。
发现一个,管理一个,服务一个
下城区有15万流动人口。统计数据表明,在这些流动人口中,妇女和儿童是健康系统管理中的弱势群体。这与“城市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项目”关注的要点恰好契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部的郭素芳主任说,设立这个服务项目,目的是保障城市中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妇女儿童的健康,降低流动人口孕产妇及婴儿的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流动人口不愿接受健康管理,而是信息传递的渠道不够畅通。”下城区妇幼保健院院长朱月伟说,不少初来乍到的外来务工者,并不清楚可以从哪些途径获取健康咨询和保健服务,甚至连在哪里可以为孩子打疫苗,他们也不知该从何了解。
“发现一个,管理一个,服务一个。”朱月伟说,这是下城区为流动人口提供母婴安全健康服务的主要方式。
怎么发现?多部门联动
这个城市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项目中,为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儿童制定了详尽的服务内容,包括孕妇要接受起码4次产前检查、两次产后访视;1-3岁的儿童要接受起码4次的健康体检;贫困产妇分娩可享受一定程度的费用减免等。
但是,有一个问题:如何去发现这些来到城市,工作和居所都不稳定的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儿童?
“有那么几种途径,”朱月伟说,公安部门在办理暂住证时可以掌握一部分流动人口的情况;计生部门在办理准生证时可以掌握一部分流动孕产妇的情况;教育部门在管理入托儿童时也能掌握一部分情况。“另外还有社区的楼道长、公共卫生助理员,他们能在日常的工作中,发现外地来的孕产妇和儿童的情况。”
除了上述部门,项目还把民政、建设、劳动、工会、妇联以及各个街道都列入具体实施项目的工作体系中,明确规定了工作内容。比如,街道计生办每月要将掌握的孕产妇的数据上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公共卫生助理员如发现流动人口孕产妇,要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上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试验5年后看结果
据了解,这个项目要连续“试验”5年。5年后,根据现在启动时制定的目标,国家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来考核。这些目标包括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或大于80%,流动人口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或大于85%;流动人口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到90%;贫困孕产妇救助率达到50%……
另外还有一层“试验”的意思。“比方说,政府要对贫困孕产妇实施救助。那么每年应该拨多少钱?我们的实际情况就可以作为参考。”朱月伟说。当然,流动人口的“自我健康保健意识”有了极大的提高,这也是“城市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项目”的实施效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