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城五塔,东城无塔。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大青不动、二青摇,三青走到卢沟桥。”还有什么“酒仙桥上走酒仙,高亮河开祭高亮。”这些老北京的传说故事在年轻一代已经逐渐鲜为人知,但在老高头讲起来,那是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加上老爷子声如洪钟、底气十足,又是眉飞色舞、嬉笑怒骂,滔滔不绝中令闻者震耳欲聋,见者倾情动容。
老高头大名高焕达,系北京建工集团五建公司退休职工,今年63岁,地道的老北京。
京城百事通
一聊起北京的典故传说,老高头的话匣子就合不上了。先说“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再说北京小吃:“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特遗憾,北京烤鸭就不用说。涮羊肉、卤煮火烧,都要吃。吃小吃,最地道的地方,是从宋庆龄故居往西走,直着走有个大牌楼,叫九门小吃,那儿全。”
老高头对北京地理的熟悉更是旁人难及的,他想都不想,拿出一张纸就在上面画地图,边画嘴也不闲着,“内九外七皇城四,这北京城的几个城门出来了,北京城的大体轮廓也就成了。”随便说个地名,他都能在这个简易地图上标出方位,还有前进路线。“您在路上问路问着我您就瞧好吧,绝对指得您是顺顺当当,不绕弯路。”现在由于北京新建了很多小区,老高头有些不熟悉。不过他没事就四处转,因此还是难不倒他。
潭柘寺的庙,戒台寺的松,北京的塔、北京的名人故居、北京的斜街,还有所谓有名胡同三千五,无名胡同赛牛毛。这些地方以及掌故全在老高头的脑子里存着呢,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随着北京的国际化色彩越来越浓,老高头感到京味越来越淡。城区的膨胀、外来人口的增加、建设步伐的加快,使很多老北京的传统、故事、传说都逐渐流出人们的记忆。不过只要有老高头这样的老北京在,老北京的故事还会继续流传下去。
看不够北京城
像老高头这么通晓北京历史、文化的人,却总嫌看不够北京。当年是一个司机,就走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现在退休了就骑自行车游逛在北京的角角落落。
“不逛不行啊,看不够,它老有变化,东单到北新桥,地安门到鼓楼,买卖、老字号都变了。大栅栏里面、前门大街也大不一样。前两年重修永定门,从南非买了12根柱子,立上去时看了一趟,涂上漆后又去了一趟。”
因为曾经参加北京城乡建设几十年,北京的一点一滴的变化在老高头脑子里都留下深刻的记忆。他对北京的变化很敏感,经常站在一个地方仔细打量,用他的话就是“相面”,观察这儿观察那儿,跟以前有什么变化,都要搞清楚。碰上管事的人,还要给人家念叨念叨,提提意见。
圆明园改造的时候,重修围墙,开始是使用混凝土。对皇家园林也有研究的老高头一听到这个消息就坐不住了,“皇家园林山系的处理、水的处理、岸边的处理,都有讲究,我给圆明园写信提意见,不能用混凝土,要用虎皮石,要恢复原来古香古色的原貌,不能乱改啊,那是破坏。”后来,圆明园围墙的重修改用虎皮石了。
老高头觉得,北京不管宣传什么,京味要保持,还得浓度大。他最感惋惜的就是很多胡同都拆了,被破坏了。他回忆起以前住灯市口本司胡同的时候,院子里就有月牙河流过,房东是清朝户部大臣的后代。“我们家住前院,他们家住中院,里面都是假山,院子里种着花草树木藤萝,枣树梨树苹果树海棠,弄得跟故宫似的。现在都拆了盖楼了。”
老高头成天逛北京、看北京,逢人便讲北京,而他所做这一切的核心就是爱北京,有爱才有动力。
看着北京的建筑、道路、环保、绿化一天一天地改善,老高头非常自豪。他希望自己能做个奥运志愿者,用自己对北京的认识和理解向世界展示一个京味十足的北京。他说:“在北京,我代表北京,外国人一来,我代表的就是中国,不能失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