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的北京,气温骤降。清晨7时,坐在公交车上的郝悦感到了彻骨的寒意。
“我要利用周六周日,多跑几所学校,尽快成立高校手语联盟。”郝悦说,这是她“野心勃勃”的一个计划。
郝悦是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四年级学生。 她参加了手语翻译志愿服务项目,已在北京20多所高校举办手语讲座80多场,被称为“手语女孩”。
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还有1年零8个月的时间,但已有无数的像郝悦这样的大学生自觉投身到志愿服务的行列。而自今年8月28日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招募工作启动以来,更是在北京掀起了一股参与奥运、服务奥运的热潮。招募活动开展短短1个月,北京地区的报名人数就突破了20万人。报名者来自各行各业,他们都有志成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大军中的一员。
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把志愿者生动地比喻为“奥运会的面子”。2008年的北京,将有10万名志愿者成为北京奥运会的“面子”。其中,7万人将成为北京奥运会赛会志愿者,3万人将成为北京残奥会赛会志愿者。
这些志愿者在赛时,将分布在北京市内的31个竞赛场馆、14个非竞赛场馆、40多个训练场馆和指定的饭店、交通场站,以及京外6个协办城市的各个场馆,在竞赛组织、观众服务、安保交通、礼宾接待、语言服务、新闻运行、医疗救助等80多个业务领域、近千个服务职位上开展工作。这对志愿者的组织工作形成了极大的挑战。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指出,志愿服务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占据核心地位。志愿者用言语和行动体现着赛会精神。
今年24岁的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的研究生马泽仁2004年报名参加了雅典奥运会的志愿服务工作。马泽仁负责奥运村运动员网吧的守卫兼网管,每天工作8小时。有一次,因为太累了,就不自觉地把手插进裤兜里。
“对不起,中国的志愿者,请你把手从兜里拿出来好吗?”一位来自希腊当地的志愿者立即小声地提醒他。
马泽仁的脸一热,冲那位志愿者点点头,马上把手拿出来。下班后,那位希腊志愿者告诉马泽仁:“志愿者把手放在兜里,给人一种很随意的感觉,让人觉得你工作不认真,服务不尽心尽力。如果有记者来拍摄,志愿者这样一个动作丢掉的可能不只是国家的面子,还给整个奥运会抹了黑。‘细节’做得好坏,直接决定了奥运会举办得是否成功。”
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主任金元浦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10万名核心志愿者的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参与热情、事务安排等的整体风貌如何,关系到奥运会的成败。所以,十万大军,一张“名片”。奥运志愿者是北京的“名片”,是中国的形象大使、北京的形象大使。
志愿者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今年65岁的常志复正在学习手语和英语,她的目标是成为北京2008年残奥会的志愿者;今年77岁的谢亮是北京东城工商分局的离休干部,他在东直门长途汽车站义务指路5年之久,直到今天。他说,如果成为奥运志愿者,我从现在就开始学习英语,学好英语。
志愿者也不是北京人的专利。今年年底,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将启动京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申请人的报名工作,明年3月将启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外国人的报名工作。
目前海外的华侨华人超过5000万人,分布在世界各地,这是其他奥运会举办城市和国家所难以相比的。他们熟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风俗习惯,有丰富的跨文化交流经验和语言优势,将成为北京奥运会海外志愿者队伍的核心力量。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和全体市民的盛会。”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北京志愿者协会会长刘剑说,“赛会期间,除了服务于奥运会和残奥会的10万名赛会志愿者外,我们还将组织数十万人的城市志愿者,他们将在场馆周边重点区域和全市主要交通枢纽、旅游景点、商业区等领域提供志愿服务;从现在起到2008年,还将组织数百万人参加‘迎奥运’志愿服务和奥组委前期志愿者项目;我们还将组织开展上千万人参加的‘微笑北京’主题活动,让所有的北京市民都参与到奥运会当中来,把北京打造成一座充满人文气息的微笑城市。”
今年8月8日,北京志愿者协会联合中央及首都25家新闻单位发出微笑倡议,正式启动微笑活动。8月28日,活动定名为“微笑北京”,口号为“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北京的中学生评出了“微笑大使”,北京西城区44中学生李姗姗“大使”说,2008年,她将升入大学,成为一名奥运志愿者,“微笑将是我递给别人的第一张‘名片’”。
在北京,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微笑北京”主题活动,报名成为微笑志愿者、佩戴上“微笑圈”,微笑在市民中接力,和谐在社会中传递……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曾指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要成为微笑的使者,成为追求和谐、传播友谊的先锋。志愿者将用微笑架起不同种族、地域、文化间人们沟通的桥梁,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信任。2008年,志愿者的微笑就是北京最好的名片。
2008年,北京流行微笑。
本报北京12月5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