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亚运会开赛几天了,金牌已决出过百枚,但我们并没有看到太多激烈争夺的场面,反倒有不少索然无味的比赛场次以及令人哑然失笑的滑稽镜头占据着电视转播的画面。
中国女篮106:30大胜黎巴嫩队76分;中国女足12:0狂扫约旦;中国乒乓球队更是“慷慨大方”,频频赠送对手一个个大大的“鸭蛋”;非球类项目也不乏搞笑的场面,比如,伊朗赛艇队划着划着竟迷失了方向,掉转艇头直往岸上冲去......如果你愿意,可以轻松地列举出更多。
太多低水平选手的加入,以及选手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是带来以上赛果和滑稽场面的原因。由此,我不禁要问:亚运会是不是该考虑“瘦身”了?即缩减人数缩小规模。
关于“瘦身”,奥运会早就提出并开始实行了。2002年,国际奥委会在墨西哥城的特别大会上作出决定,今后奥运会比赛项目必须限制在28个大项、301个小项内,运动员人数则限制在10500人以内。“瘦身计划”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始实行,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然而,在国际奥委会千方百计琢磨着如何给奥运会“瘦身”时,亚奥理事会似乎反其道而行之。多哈亚运会赛期15天,设39个大项424个小项,运动员超过一万名,创下亚运会历史上多个“之最”———规模最大、人数最多、项目最全。
大型国际综合性运动会“瘦身”,除了可以使选手之间的竞技水平更接近,让比赛更精彩外,更大的作用是控制举办运动会的成本,减少承办城市的负担和“麻烦”(如过多的场馆赛后如何处置)。多哈亚运会投入28亿美元,光开幕式就耗费近2亿美元。2010年广州亚运会要不要攀比?
关于亚运会“瘦身”的问题,有人提出来过,但亚奥理事会内部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奥运会走精英路线,而亚运会更多地考虑发展和普及,控制参赛人数,恐怕于发展普及不利。
其实“瘦身”和发展普及并不矛盾,也有很好的解决方案。比如说可以分散举办更多的预选赛,让选手们在水平相当的氛围内竞争,优秀者才参加决赛阶段比赛。又比如,可以考虑把一些非奥项目移到近年兴办的亚洲室内运动会上进行;也可以学一学中国的做法,办一个非奥项目的体育大会。
亚运会“瘦身”后,赛期可能会缩短,也许有人会觉得不过瘾。对于区域综合性运动会来说,我觉得10天左右的赛期就足够了。赛期缩短后,我们看到的多是精华,而不是又长又臭的“垃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