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构建和谐南京的生动实践,在南京信访部门展开。
近几年来,南京市信访量始终保持平稳下降态势。早在2000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就率先建立起领导接访日制度。2002年,南京市全面启动和强化部门信访工作,市级机关48个窗口单位普遍建立了信访接待室。
在新修订的《信访条例》实施后的第一个领导接待日,南京市市委书记罗志军就接待了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居民,当场协调解决了一起涉及4万多名群众生活用水的问题。自2003年以来,南京市、区、县以及市级机关部门共9860人次参加了信访接待,受理群众信访逾41750件次,95%以上的问题得到了及时妥善的处理。
群众的信访问题大多数发生在基层,解决问题主要靠基层职能部门。2000年以来,南京市在全市推行解决信访问题“重心下移”,把信访的“触角”伸进两大集中源头:社区和职能部门,实现了群众信访的下行、分流和化解,努力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中。
2005年2月,市劳动局根据困难企业职工普遍反映的医保难问题,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研,随后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解决市属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问题的意见》。当年,16.11万困难企业职工全部参加医保。
今年5月初,南京市鼓楼区工人新村居委会接到信息员报告,小区商住楼上住户正准备联名写信给市政府,反对楼下开俱乐部。得知此事后,居委会主任找到房主核实,察看施工现场,到房屋管理局了解房屋安全问题,及时向居民反馈。一场可能产生的集体上访被及时化解。
由街道代替群众与相关部门打交道,工作人员替有信访要求的群众跑腿办事,是南京市从2003年开始推出的信访代理制度的核心内容。此外,还有代理员和陪访员。信息员深入社区每栋楼,及时搜集信息发现线索,小问题由代理员帮助解决,大问题则由陪访员陪同群众代表上访。除信访代理制之外,南京市还在各社区推行分析排查会、群众评议会和矛盾调解会。“三会一制”的全面推行,有效地实现了基层信访信息的快速上传。目前,南京全市275个街镇、4500个社区全部建立了信访接待室。
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健全,疏通了社情民意反映渠道,逐步形成了南京信访“大平台”的特色,以创新为动力的南京信访成了构建和谐南京的“前哨”,搭建了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推进了南京信访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建设。(薛海燕王晓东 陈雯瑾)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