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 (通讯员 周统建 记者谈洁)南京林业大学使用一项该校自己发明的治污技术,对校园内“臭名远扬”的紫湖溪进行治理。昨天,该校宣布,该技术治理紫湖溪获得成功,所花费用大约是正常污水处理费用的1%。 这项发明由南京林业大学张齐生院士主持完成,名为“生物改性竹炭对城市河道污水处理示范项目”本报今年2月27日曾作报道。其核心内容简单说来,就是在竹炭里面“种”上微生物,使具有强大吸附能力的竹炭新添一项本领——“吃”污物。将这样的竹炭放进污水里,使得污水神奇变清。
据介绍,紫湖溪主河道全长1500米,宽6—10米,平均水深0.5米,沿途有化粪池等10余处排污口,总流量约为25000吨/天。工程实施前,河道水体发黑,并散发恶臭,生态和自净功能完全丧失,已经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下水道,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和景观价值。因为紧挨学生宿舍区,一到夏天臭起来,底楼的学生们苦不堪言,连窗户都不敢开。
去年4月,在用该技术对紫湖溪其中一条支流进行试验成功后,今年6月,该校正式对紫湖溪进行治理。他们在每个排污口下游的河床上,都用竹炭建起了坝,水流经过时,竹炭就会吸附掉水中污物,并通过竹炭里的微生物把污物“吃”掉。
记者从该校提供的“监测报告”上看到,经过半年的治理,紫湖溪水质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浊度、悬浮物、色度指标都大大降低,已经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记者在现场看到,河水不再黑臭,站在河边都能看到河床上的水草。
据悉,该技术的另一个特点是花费小。治理紫湖溪每年所花的维护费为5万多元,而按常规方法治理的话,费用则将多达400多万元。目前,东北及浙江、四川等地的多个城市,都在使用南林大的这项技术治理城市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