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山:让墨子进入当代精神生活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6-12-6 9:30:13 ·来源:新京报
从《墨攻》出发探究墨家文化学者讲述墨家军事、政治、科学思想及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11月底,改编自日本漫画的电影《墨攻》上映,票房成绩不俗。该片讲述距今二千三百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墨家弟子革离,使用高超的守城技术和战法,帮助弱小梁国抵御十万赵国强军侵略的故事。“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以及与《孙子兵法》攻伐之术并称的墨家守城之术,使得墨家思想充满了神秘主义色彩的军事光环。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山在北师大举行了一场名为《<墨攻>与墨家》的讲座,结合电影《墨攻》,讲述了墨子与墨家在军事、科技及思想文化方面的知识,并总结了墨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墨子
,名翟,春秋战国时期人。据考证约生于公元前468年,卒于公元前376年,是我国古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所创立的墨家虽然消亡了,但墨家“兼爱非攻”的政治军事思想及科技、逻辑上的成就,在近代又重新开始受到研究重视。
人物
李山觉得墨家消亡使民族的发展缺少了一面,墨家思想应该进入当代精神生活。
李山1963年出生,河北新城人。199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在《诗经》研究、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领域卓有成就。近年来专注于中国文化史的研究,曾出版《中国文化概论》。 这是宋朝开封抵御蒙古兵时用到的鸟形火箭与抛火球。在《墨子·备城门》十一章中详细解析了战国时期城防工事的战略布局、守城器械的制造和使用、人员的配备等。在电影《墨攻》中,梁城守军将撒有硫磺的稻草点燃,用以熏敌。
墨家与军事
“非攻”是具有现代意识的战争观
在战国时,儒家和墨家为两门显学,当时有“儒墨”之称。墨家源于低贱的手工业者,所以墨家与下层人民结合得比较紧密,是一门劳动人民的学说。墨家始终站在民众的立场上,其“非攻”思想是建立在弱小一方的基础上,认为战争是一种盗窃行为,战争的获利者为君主,受害者为人民。墨家的这种思想是一种民主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具有现代意识的战争观。打仗得好处的是上层,下层人民出工出力,其结果只是被新的上台者剥削。一个民众不知道自己的利益、情感在哪儿,也就不知道应该怎样去维护自己的利益。我想,如果墨家文化当时没有被消灭,那中国就不会是一个王权那么稳固的社会,导致民主推行的困难。
墨家推崇全民皆兵的战争思想,提出战事一起,人不分男女老幼,地不分南北,全都要上阵。墨子在讲守城时讲得很清楚:挖护城河,建望楼,建成瓮城。瓮城,又称月城、曲池,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多呈半圆形,少数呈方形或矩形。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如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我在居庸关看到过典型的瓮城,还有前门也是瓮城。这个在《墨攻》电影中也有体现。
墨家与科学
墨子
做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
墨子
从几何的观点看待具体世界,他的观点中涉及了八大光学原理,小孔成像,照相机原理,杠杆原理,几何上点和线的定义等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呢?因为他本身就是工匠出身,在学术之外,他还能够对世界进行思索,这是其他学者达不到的,四大发明,其实都应该归功于劳动前线的人。比如在墨子的书里,有这样的话“圆,俱底”,这不就是几何概念吗?说什么是圆呢?就是每一面都能触底,这就是几何中圆的切线原理。
在谈及几何光学知识时,墨子在当时就已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墨子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并对实验结果作出了精辟的见解。在一间黑暗的小屋朝阳的墙上开一个小孔,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屋里相对的墙上就会出现一个倒立的人影。为什么会这样呢?《墨经》中写道:“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入也高,高者之入也下。”这句话的意思是:因为光线像射箭一样,是直线行进的。人体下部挡住直射过来的光线,射过小孔,成影在上边;人体上部挡住直射过来的光线,穿过小孔,成影在下边,就成了倒立的影。这是对光沿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
《墨经》中还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了物体和投影的关系。墨家认为,光被遮挡就产生投影,物体的投影并不会跟随物体一起移动。飞翔的鸟儿,它的影子仿佛也在飞动着,实际上并不然。墨家指出飞鸟遮住了直线前进的光线,形成了影子。一瞬间后,飞鸟移动了位置,原来光线照不到的地方,现在照到了,旧影就消失了,而在新的地方,出现了新的影子。这就是说,鸟在飞翔中,它的影子并不跟着移动,而是新旧投影不断更新。
墨子
在逻辑学上也很有贡献,过去我们认为中国人没有逻辑,所有关于逻辑的东西都是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学来的。但是你看墨子的《大取》、《小取》,有概念的判断还有推理,我们中国不是没有推理,只是我们过早把它丢掉了。
墨学的消亡
墨家的思想不容于当权者
因为墨家文化后来的消亡,很多关于墨子和《墨经》的内容都没有流传下来,所以也就存在种种猜测。我们知道墨子就是这么个出身穷苦的人,墨在姓氏中很少见,所以有人说是因为他脸黑,还有人说因为他面部受过刑。还有人说他是阿拉伯人,有了这样的传说,电影里面出现个黑人也不奇怪。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墨子是如何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的,我们知道孔子好学,然后有了成就。但是墨子到底怎么起家的呢?他是在哪家木材厂工作过呢?都丢了。有人说他是山东人或者宋国人,也有人说他是今天河南鲁山县人,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后者。
“兼爱”是墨子的另一个思想,也可以说是儒家的仁爱别出来的一支。儒家讲爱要由近及远,反过来说,一个人要是连父母都不爱就不能爱朋友。儒家仁爱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但是墨子是工匠,他带一批小徒弟出来,讲的是兼爱,“兼相爱,交相利”,摆脱了伦理,但是他的观点,被认为是洪水猛兽,隔过了家庭伦理。可以说儒家的仁爱适用于农村生活,而墨家的“兼爱”有些江湖伦理的味道。
但是秦汉以后,墨家思想再也不能传下去了,我说墨家在这个时候横死了。墨家文化的消失与当权者密切相关,这个电影里已经表现得很清楚了,当权者很不喜欢这一套。你想想,一个出身下层的工匠,就这样把学术组织起来,这种东西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与统治者思想是冲突的。当权者重农主义,工商业、盐铁商人、手工业者都被迫迁到远方,秦朝建立了一个集权社会,人们没有生活空间,先秦发展最快的是权力结构,于是有了烧书。后来他们发现这样集权不行的时候,儒家才有了生存空间,权力太疯狂了,疯狂到连思想都不要。
直到清代,科技、逻辑开始逐渐被研究,墨家思想才又兴起。但是历史养成了民性问题,先秦有墨子敢于抵制皇权,但是后来这样的人就没有了,老百姓也就甘于被欺压。你看看希腊、罗马的老百姓都很不好惹,因为民众太泼辣了。
墨家与当代
墨子
能进入当代精神生活是好事
墨子
的思想还有没有可以适用于今天的?我觉得没有,毕竟那是两千年前的文化了,但是我们可以有所借鉴。我们不能把墨子当成一个小生产者,墨家的行为是大义凛然的,而非蝇营狗苟。很多人觉得墨子只会制造,不懂艺术,实际上不是这样。墨子在《非乐上》中曾经批评当政者无视民众生存权与休息权,他指出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总之,墨学作为一大显学出现过,但它最终失败。应该说,它的牺牲是因为不适用于权力,一个在权力面前不屈不挠的势力能怎么办,只能等着被腰斩,但它死得光荣。儒家则是从孔子开始就是走上层路线,尽管孔门弟子也有人出身低贱。到后来,荀子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完全为了权力在考虑而适应社会,甚至已经在从当权者的视角看这个世界,所以要求安定稳定、德行等。同为两大显学,儒家既有超过墨子的地方,也有不如之处,也并不是说有了墨子,中国问题就解决了。有人说墨子是侠客,这样的比喻也不是很恰当,毕竟他没有拿着剑。但是墨学消亡至少意味着,我们的某些天性没有进行发展,民族发展缺了某一面,所以如今凭借《墨攻》这部电影,墨子能进入当代精神生活,是件很好的事情。
他方观点
墨学跟现代思想很接近
李广星(中国墨子研究协会会长)
墨学从汉代以后,影响越来越小,应该说是衰落,而不是消失。如果墨学在中国一直没有衰落,那么中国现在早就是一个超一流的科技大国了。古代思想家只有墨子重视科技,后来的学者都搞科举,当官去了。到了清代中后期,重视墨学的人多了起来,在民国前期梁启超、孙中山这些人是推崇墨学的。
墨学讲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治理国家,这跟现代的思想很接近。墨学还提倡人与人之间平等互爱、主张和平、节约节用、民主法治,这些观点对应在当代,其实就是构建和谐社会。
李山论《墨攻》与墨家
《墨攻》表现传统墨家文化还不错
我觉得《墨攻》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一个科学家,制造了一些防卫武器,但是可以大规模杀伤,结果使用以后,发现杀伤那么惨重,就有点傻眼了。从墨家思想的角度,体现得还是比较到位的。
其实墨子还研究了很多守城的方法,比如灌油,敌人进入瓮城后,立时一片火海。还有一种武器叫磙子,点上火以后,从城墙上滚下来,把企图攻城爬墙的敌人都给滚下去了。墨子还发明了安装滑轮的特制箱子,箱子里面可以装人,把士兵吊下去和爬城墙的人打仗,相当于装甲部队。总之,非攻也是一种攻击,一样可以置敌于死地。我想这也是电影为什么叫《墨攻》的原因,况且如果叫《墨守》也太难听了。
《墨攻》这部影片中所表现的中国传统墨家文化的内容还是很不错的,比起现在的很多古装片都要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墨家的侠义精神———革离义务帮梁国守城;2、墨家的守城谋略———墨家弟子设计了“瓮城”“护城河”,创造了种种有效的守城方法;3、在战国时墨家弟子的社会地位低下———革离到梁国的第一个晚上睡在马棚里等。
整理/采写 本报记者 姜妍 实习生 王亚菲
〖 返回顶端 〗 〖 关闭本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