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因此,作为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 “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从今年起将用3年时间在全国各地和中央国家机关举行,成为一个普法新平台。几个月来的宣讲实践已经证明,这是普及法律知识,在全体人民中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一个好形式。
法制宣传教育需要常抓不懈,要靠细水长流、润物无声地去做。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四个五年普法规划,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必须看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作为依法治国基础的法制宣传教育,也必将伴随初级阶段的整个历史时期。今年,“五五”普法拉开了大幕,我们要把它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点工作,认真抓好。“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正是“五五”普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及法律知识,必须紧紧依靠我国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培养了一支宏大的法学、法律工作者队伍。这是一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相当专业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队伍,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今年“双百”活动中,就有几十名法学家走出课堂、走出研究所,积极参与其中,他们既向广大干部、群众宣讲了法治精神,自身也更好地接触了社会,了解了国情,经受了锻炼。今后,我们还要把更多的法律、法学工作者组织到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中来。
法律宣传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实际,这是今年“双百”宣讲活动的一大特点,也是这项活动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今年的“双百”活动首先在我国西部地区进行,法学家们努力结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西部地区的法治建设实际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民族等的不同特点,着重回答当地最迫切需要了解的法治建设问题。为了保证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宣讲团每到一地,都利用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当地情况和听众需求,并据此对讲稿进行完善,充实,确保宣讲能紧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实际。
法制宣传,既是教育活动,也是法治实践。这里的核心是要收到实际效果,要真正体现法治为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的要求。“双百”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为今后开展法制宣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双百”活动明后两年还将继续在我国中、东部地区举行,相信会创造出更多新鲜的经验。随着在全社会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的深入进行,一定会逐步在全体公民中形成崇尚法治、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良好风气,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更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人民日报》 ( 2006-12-06 第15版 )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