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们合个影吧。”昨天上午10点多,在完成特奥会志愿者报名后,同济大学冀建波、章子华等几名同学胸佩2007世界特奥会会标,在特奥会宣传展板前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昨天是“国际志愿者日”,2007年世界特殊奥运会志愿者招募活动在主会场淮海公园广场和分布全市的10多个分会场拉开帷幕。据不完全统计,昨天全市各报名点共有约8000人登记报名。
虽然主会场的活动从上午10点正式开始,可8点刚过,就有热心市民陆续赶来。在报名现场,大学生、青年白领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冀建波、章子华等几位同学一早就从学校出发,乘了一个多小时的车赶到主会场。章子华告诉记者,在刚刚结束的2006年上海特奥邀请赛上,他和许多同学担任了志愿者,负责开幕式布展、引领特奥运动员参赛等工作。在某药业公司工作的梁梅是通过手机短信获得报名消息的。趁着在外联系业务的空隙,她特地赶来报名:“特奥运动员那种勇敢尝试,争取胜利的精神非常有感染力。希望明年能和他们零距离接触!”而来自中华职业学校的陆奕和他的30多名同班同学不仅填写了报名表格,还提前进入“角色”,义务为其他报名者服务。
当特奥志愿者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中老年市民也踊跃加入其中。“我有和残疾人一起生活的经验,也有当志愿者的经历,我肯定能够胜任。”递交报名表之后,56岁的贾霞雯从挎包中掏出一张自己担任上海市第六届特奥会志愿者的工作证,言辞恳切地向工作人员毛遂自荐。贾霞雯告诉记者,她的女儿就是名智障人士,也是一名特奥运动员,曾经在市特奥会上获得过50米短跑金牌、铅球铜牌。“孩子能有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社会的关心。我现在退休了,理所当然要回报社会,为特奥会出一份力。”
本报记者 邵珍
2007年世界特奥会志愿者招募现场热闹非凡。
本报记者 刘定传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