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下的阿富汗
与《西游记》演绎的“九九八十一难”一样,行走在现代中亚之路上,还是有险阻时时伴随。
撰稿/黄 祺(记者)
在人们的印象中,阿富汗是什么?是“阿富汗少女”肖像中蓝色、惊恐的眼睛,或是经历爆炸满处瓦砾的街道,还是被残害的巴米扬大佛?
因为战乱和恐怖活动,阿富汗几乎被当作了爆炸、死亡、危险的代名词,真实的阿富汗被蒙上了面纱,变成神秘的世界角落。接近乌兹别克南部城市铁尔梅兹边境时,紧张的情绪不由控制地在队员中蔓延,但这紧张中掺杂了好奇的兴奋,大家都想要看看,这里是否真的是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世界。
进入阿富汗,“玄奘之路”考察团的女性队员,被列为高度保护的对象,在这个伊斯兰国家,女性的面容是神秘的,成年女性在公开场所“抛头露面”,是不被允许的,蒙住面容的好处是避免男性的骚扰,而挑战禁令的代价将非常惨重。据说一位西方女记者在阿富汗采访时没有蒙好面纱,被当地人用石头砸伤。
到达铁尔梅兹与阿富汗的边境之前,包括我在内的5名女队员专门学习了包裹头巾的方法,头发是绝对不能暴露在外的,面庞严实遮住只露出双眼才最安全。
进入乌兹别克海关之前的最后一道检查站,当地人的车和我们的车队并排等待通过,几个司机过来探听我们驾驶的陆风越野车是哪国生产的。边境城市的气氛并没有想象中那样紧张,边境居民对我们即将进入阿富汗没有多大兴趣,反而对中国汽车更加好奇。
也许是我们做了过多精神准备,例行公务的通关过程显得十分容易,海关办公楼以外100米左右是一座白色大桥,跨过这座名为“友谊桥”的大桥,对面就是阿富汗。就要踏上神秘的土地,兴奋代替了紧张,“玄奘之路”车队是第一支从陆路口岸进入阿富汗的中国民间车队,队员们都在尽力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这一刻。由于边境军事管制区禁止使用照相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掏出了录音笔,一边朝阿富汗方向迈步,一边口述录音,连海关办公室墙上悬挂的过关统计数据也不放过。
我们乘上阿富汗司机驾驶的当地面包车,驶过友谊桥,5分钟左右的路程,却像是在跨越历史。桥头一面墙上用英语写着“欢迎来到阿富汗”的标语,此时看来,心境复杂。
阿富汗的独特,在我们踏上阿富汗土地时开始显现。我们雇佣的面包车司机,一律穿着白色长裤、长袍,有的在长袍外套一件西服上衣,每个人都有着浓密的胡须,这样的形象我们并不陌生——从巴米扬大佛遇难到阿富汗战争,世界各地的新闻节目里,都不可能躲开阿富汗人的身影。我们这些中国来的女人,引起了司机们的注意。过度关注的眼神,让人感觉不安。
车队再次出发,队伍之前多了一辆尼桑小货车,货厢里背靠背端坐着4名士兵,手端冲锋枪,他们是我们向导的阿富汗朋友请来保护车队的,这位阿富汗朋友目前是国会议员,在北方联盟拥有自己的势力。尽管战争已经过去,但战争和恐怖袭击的阴影,还是让这个国家的人民习惯了与枪为伴的生活,在我们看来如此夸张的警戒措施,并没有引起路人太多的关注。
进入阿富汗北方第一座城市马扎里谢里夫之前,公路一直在戈壁滩里延伸,两侧没有植被,也很少有房屋,但公路上却很繁忙,装饰花哨的油罐车在奔驰,一辆接着一辆。2001年美国对阿富汗的战争,被认为是美国意图控制经过阿富汗的里海能源通道,看看公路上忙碌的石油运输车,多少能对这个理由有一些理解。身在石油要道上,加油却是个问题,路旁加油站简陋到只有两台加油机,以及为加油机遮风挡雨的破布,汽油的最高标号是73号。
250万人口的马扎里谢里夫是阿富汗第二大城市,街道很热闹,黄色的出租轿车、马车、自行车、行人拥在街上,只是很少看到女人,偶尔见一名妇女怀抱着婴儿站在街边,一块白色的布从头顶一直罩到脚踝,我只能从她套着时尚高跟凉鞋的双脚想象,她应该是一位容貌美丽的女人。
街道两侧的楼房很简陋,3层的楼房已经算是高层建筑,一些房子的三楼没有天花板,柱子的钢筋裸露在外,就像是刚刚经历了爆炸。清真寺是这座城市中最精致的建筑,清真寺外的人行道上,一长排地摊摆满了旧衣服,看上去,这个位于市中心的旧衣市场,生意十分红火。政局动荡和恐怖活动是阿富汗的大问题,贫穷更是。
赶到首都喀布尔洲际酒店,已经是凌晨,洲际酒店被认为是阿富汗最安全的酒店,战争期间,所有外国记者都住在这里。我们第一次被要求在进入酒店大堂时经过安检,酒店大门外一张禁止携带枪支进入的告示,提醒着这里毕竟还是一个动荡和特殊的国家。
11月5日,是“玄奘之路”考察团车队进入阿富汗的第二天,也是最后一天。车队行驶到喀布尔市郊,道路两旁开始出现连绵的铁丝网和围墙,有的地方还有轮胎或者沙包垒起障碍物,用来保护围墙里的美军基地不受袭击。除了为美军提供日常用品的超市旁能看到美国士兵,喀布尔市区难觅美军身影。车队驶离喀布尔时,一架军用直升机在公路的上方盘旋,这是我们在阿富汗见到的最大军事设备。
玄奘与阿富汗的渊源,巴米扬大佛的故事就可见一斑。在玄奘途经今天阿富汗的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才刚刚诞生,佛教在这一地区还非常兴盛,玄奘游历了阿富汗境内的佛寺,并在《大唐西域记》里详细记载了寺院和佛像。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描述了巴米扬大佛的雄壮和精美,除了已经举世闻名的两尊立佛,玄奘还记载有一座睡佛位于两座巴米扬大佛之间,位置上更靠近那座小一点的佛像,大约长274.32米,高54.86米,比两座佛像大5倍。
2001年3月,巴米扬大佛被奉行原教旨主义的塔利班政权摧毁,让全世界感到痛心和震惊,这更让考古学家们对玄奘记载的卧佛充满了期待,今年7月,有新闻报道一位65岁的法国籍阿富汗考古学家,正在根据中国《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在阿富汗巴米扬山谷发掘世界第一大“卧佛”。
出于安全考虑,“玄奘之路”考察团没有能够进入如今仍然动荡不安的巴米扬地区,与《西游记》演绎的“九九八十一难”一样,行走在现代中亚之路上,还是有险阻时时伴随。
(责任编辑:王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