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一下跪人格就平等?
纪卓瑶
一位年轻记者,面对一位被救助者的下跪感谢,做出了同样的下跪动作,在10余分钟的互跪时间里,这位年轻的记者完成了当天的采访。此举引发很多网友的关注。(12月5日《郑州晚报》)
何永刚在解释自己当时为何会做出此举时说:“他们(指被采访者)的年龄都比我大,病人的哥哥已经56岁了,比我爸爸还要大;还有一个孕妇,我怎么能接受他们的这种谢意啊。 我只想通过陪跪来寻找一种平等。”
我相信这是一个有良知的记者。面对其情其景,他这样做是真诚的,也是不得已。但是,我并不认为何永刚这样做就很“出彩”,更不认为记者给被采访人一下跪,双方的人格就平等了。
今夕何年,下跪早已褪去了“礼仪文化”的衣冠。不要说对别人,既使对父母长辈也很少有人施于如此厚重的“大礼”了。面对被采访人的超常举动,作为记者究竟该如何应对?这无疑是对一个记者的素质和智慧的考验。被动地承受有悖道义不足取,惊慌失措可能弄巧成拙,只有以巧妙恰当的方式及时阻止方为上策。
具体到何永刚下跪这件事,应该说他当时的出发点是期望通过陪跪来寻找一种“平等”。从表面上看,记者这一跪也确实似乎达到了某种“平等”。而事实上,这种陪跪并未挽回被采访人的人格尊严,只能说是在人格尊严伤害的层面达到了一种“平衡”。
近年来,下跪事件频发。其中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向强势下跪。我们往往认为下跪者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而实质上是社会权力结构的不均衡以及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平造成的。如果一个人不是有求于别人,谁愿意放下心中朴素的人格、平等观念,而选择用下跪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然而,权力资源的分配永远不会绝对的公平,弱势和强势总会存在,在此格局中,民主、平等的意识更为重要,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利益的权利和自由,但更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采取让人容易接受的方式。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下跪的方式都是出位的,而用相同的方式来回报或者招架同样是出位。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