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发展若干重大战略性问题前瞻
作者:胡场顺
上个世纪20年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伟大的《建国方略》,种种构思体现了孙中山建设强大中国的美好愿望。今天的中国,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向世界强国阔步前进。 生为现时代的中国人,我感到无比自豪。我想以期许未来的目光,对中国发展若干重大战略性问题进行前瞻性展望。
一、着眼于“十二五”规划期开始实行全国12年制义务教育,为强大的中国培养高素质国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9年制义务教育得到普及,这对提高全民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着眼于从“十二五”规划期开始实现全国12年制义务教育,将实行12年制义务教育作为新的国家教育发展目标,大幅度提高全民族特别是青少年人口平均文化程度。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文化异常落后,城市居民中的40%、农村居民中的80%以上是文盲。列宁在1913年写道:“人民群众被剥夺了受教育、获得光明、求取知识的权利的野蛮的国家,在欧洲除了俄国以外,再没有第二个。”正因为这样,十月革命后的俄国无论是在经济建设还是在民主政治建设上,都遇到了由于文化的落后所带来的一系列困难。所以,列宁强调,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文化异常落后的状况,俄国就不能建成社会主义。所以,列宁提出把“文化革命”作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纲领。包括扫除文盲,提高全体人民的文化水平;培养和造就各方面的专门人才;进行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教育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是发展国民教育,一切都取决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加快教育事业,列宁强调,一要大力增加教育经费;二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列宁对文化建设和文化革命给以高度评价。他说:“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社会主义的国家了。”现在,俄罗斯普通教育为11年义务教育,少数地区试行12年制。按中国普通教育的学制划分,在俄11年制普通义务教育中,小学为4年,中学5年,高中2年。即使是北朝鲜经济那么落后的国家,也早就在全国实现了10年一惯制的义务教育。
二、在我国陆上边境地区创办边境特区,加快重点边境口岸城镇发展,培养经济增长极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这就是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不仅是经济上的考虑,更重要的是从政治上、从边疆巩固和民族团结这个角度的考虑。我国边境线长达2.2万公里,有九个省(区)共135个边境县市与周边14个国家陆地接壤。到2005年底,全国沿边共有陆路一类口岸65个,其中云南、新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广西六省区有一类口岸50个,占全国的77%,除航空口岸外,绝大多数的陆路口岸分布在这些省区。我国沿边地区基本上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产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地处内陆地区,缺乏直接的出海港口,且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产业与市场发育不完善,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双边的深度合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依托我国沿边重点口岸,积极推进重点边境口岸城镇加快发展,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我国与周边国家在资源、产业与市场等领域的互补优势,开展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沿边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点。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就是进入21世纪后,许多国家特别是与我国相邻的韩国、朝鲜和日本等都开始设立各种特区,它们都把设立特区作为推动本国特定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这种做法与WTO的有关规定并不矛盾。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与《WTO协定》对我国特殊经济区及其补贴的规定并没有禁止设立新的特区。在扶持一国特定区域经济发展时采取特殊政策是可行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第二条规定,《WTO协定》和本议定书的规定应适用于中国的全部关税领土,包括边境贸易地区、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其它在关税、国内税和法规方面已建立特殊制度的地区(统称为“特殊经济区”)。对于特殊经济区的规定是,中国应将所有与其特殊经济区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通知WTO,列明这些地区的名称,并指明界定这些地区的地理界限。
在我国陆上边境地区确立重点边境口岸城镇,创办边境特区,培养经济增长极,是从促进重点区域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的,不涉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税谈判,因而具有主动性和主动权。只涉及到国内税和制定特殊的政策措施。主要还是用足用好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它可以享受双边谈判的成果。如可以享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发展进程中关税逐渐降低的好处。2005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继续毫不动摇地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要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立足国情,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坚持用全球战略眼光观察和谋划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努力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1992年国务院批准沿边开放城市的开放,并批准设立了边境经济合作区。当时批准设立的边境经济合作区有:满洲里市边境经济合作区、伊宁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博乐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塔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瑞丽市边境经济合作区、畹町市边境经济合作区、河口瑶族自治县边境经济合作区、凭祥市边境经济合作区、东兴镇边境经济合作区、珲春市边境经济合作区。这些都属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适用范围。不属于西部大开发政策适用范围的有黑河市边境经济合作区、绥芬河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和丹东市边境经济合作区。这些西部边境城市的边境经济合作区运行10多年了,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和经济管理等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是进一步扩大沿边开放的基础。
根据既有的基础条件,我国陆上边境地区可以设立边境特区的重点边境口岸城镇有以下18个:云南省的河口、勐腊、瑞丽、腾冲;西藏自治区的亚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喀什、伊宁、博乐、塔城;内蒙古自治区的二连浩特、满洲里;黑龙江的漠河、黑河、绥芬河;吉林的珲春;辽宁的丹东;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兴、凭祥。
三、建设陆上新的国际运输大通道,实现互利共赢,让周边国家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
“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与世界经济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巩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解决与周边国家在能矿资源等方面扩大境外合作运输大通道问题,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让周边国家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红利。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我国陆路新国际通道,经过初步研究提出以下七个可供选择的陆路新国际通道战略构想。
(一)连接云南与东南亚、南亚的中缅印国际大通道
云南“十一五”建设与东南亚、南亚陆路大通道的初步设想是:(1)高标准建设昆明—大理—保山—腾冲通道。该通道昆明—保山段与昆明—瑞丽通道重合,因此昆明—保山段以发展大能力通道为原则,确定通道技术标准,采用铁路电气化、复线化,公路高速化、多车道等建设方案。(2)加快建设中缅印国际大通道,保山—腾冲(猴桥)腾密公路。中印公路始于昆明,史称史迪威公路,经保山—腾冲—缅甸密支那,最后到达印度雷多,全长1200公里。(3)建设中印国际铁路通道保山(大瑞铁路接轨)—腾冲—缅甸密支那—印度雷多铁路。新建铁路从大瑞线的龙陵(镇安)—腾冲(猴桥),全长约120公里。出境后新建铁路长度约480公里,与印度、孟加拉铁路对接,形成与南亚相连接的便捷的陆上国际大通道。(4)加快输油管道建设。目前国家已经启动了建设中缅输油管道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
(二)青藏铁路向南延伸到日喀则经亚东连接印度通道
南亚陆路大通道是我国通往印度乃至南亚国家出印度洋走向世界的又一重要战略通道,是我国面向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战略布局,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随着青藏铁路已建成投入正式运行,中印关系进一步改善, 2006年7月6日重新开放连接中国西藏自治区亚东县与印度锡金段的乃堆拉山口,南亚陆路大通道建设逐渐被人们提出,即以青藏铁路的建成运营和区内铁路的延伸、亚东口岸建设为契机,以业已形成的公路网络为基础,北起青海省西宁市,经西藏那曲地区、拉萨市、日喀则地区,南至西藏亚东口岸为出境结点,研究规划拉萨至日喀则铁路、日喀则至亚东的高等级公路建设可行性问题,提升日喀则至亚东公路等级,并以线串点,加快沿线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沟通与协调。
(三)南疆铁路向南延伸经红其拉甫口岸连接巴基斯坦通道
巴基斯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位于南亚西北部,南临阿拉伯海。海岸线长980公里。自古以来就是南亚和西南亚之间的交通要冲。2005年6月24日,巴基斯坦外长卡苏里在巴外交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巴基斯坦愿意向中国提供能源通道和过境通道。巴基斯坦可以进行可行性研究,以便确认是否可以把拟议修建的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和土库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两条陆路天然气管道以及卡塔尔至巴基斯坦的海底天然气管道延伸到中国。如果中国通过喀喇昆仑公路和巴基斯坦正在修建的瓜达尔港或者卡拉奇深水港连通起来,对中国西部大开发将十分有利。2006年2月20日,在中国访问的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对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说,巴方希望中方充分利用巴的地理优势,把巴作为在本地区的贸易和能源走廊。2月21日穆沙拉夫总统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表示,巴基斯坦想充当中国进入中亚市场和能源领域的运输线。此次访问,穆沙拉夫专门提出了巴成为中国“能源通道”的大胆设想,这为中巴战略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四)新疆与俄罗斯陆路中俄阿尔泰边境喀纳斯直接通道
新疆与俄罗斯有54.57公里的边境线,中俄阿尔泰边境绝大部分为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惟有喀纳斯达坂是一个缺口(海拔2720米)。目前,在喀纳斯达坂有一条便道,可徒步或乘妈穿越。如果在中俄边境建设喀纳斯一类口岸,在口岸以北的俄罗斯一方,有一条长几公里的平缓宽谷向北延伸,再往前走就是开阔的平原,在距离喀纳斯达坂直线距离50公里的地方即有简易公路通行,修建口岸公路的工程量较小且比较容易。在口岸以南的中国一方,地形较为复杂,修建通往口岸公路的工程量和难度相对大于俄方。但是,该口岸自然条件优于新疆现有的部分口岸,如海拔低于红其拉甫、吐尔尕特等口岸,也不象阿拉山口口岸那样风多风大。每年通关时间至少可有6个月;如果配置机械除雪,可达9个月以上。中俄阿尔泰边境喀纳斯直接通道可以考虑公路、铁路、隧道和管道等多种形式。根据资金、工程难度、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可行性,近期应以修建公路为宜并设立国家一类口岸。这不仅能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中俄两国在各领域合作的一些交通急需,而且有利于未来修建铁路、隧道和管道等综合交通运输通道体系。建设新疆与俄罗斯陆路大通道¬¬¬——中俄阿尔泰边境喀纳斯直接通道,对加强新疆与俄西伯利亚地区的经贸合作,保障我国能矿资源安全,实现经济合作共赢具有重要意义。
(五)中蒙西部能矿资源运输大通道
与我国西北部接壤的蒙古国南戈壁省煤炭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建设中蒙西部能矿资源运输大通道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建设中蒙西部能矿资源运输大通道,与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西陇海兰新经济带连通起来,可以带动周围地区和农村发展。建议“十一五”期间在我国西北部地区建设中蒙西部能矿资源运输大通道。中蒙西部能矿资源运输大通道包括以下几条铁路和公路:铁路(境内)——(1)临河~额济纳旗(策克)~哈密铁路(国铁Ⅰ级单线);(2)酒泉~金塔~额济纳旗~策克口岸铁路(国铁Ⅰ级单线);(3)酒钢公司和庆华公司修建的嘉玉关(北站)~策克口岸的嘉策铁路(企业运煤专用铁路);(4)甘其毛道口岸~西小召铁路(企业运煤专用铁路)。其中酒策铁路和嘉策铁路虽然几乎平行,由于巨大的运输量,两者都是需要修建的。但是,考虑到路权的垄断性,建议二者统筹规划,合二为一,建成一条能满足多方需求的铁路。建议国家和铁道部采取积极的态度对企业投资修建的铁路采取参股的办法给予支持,因为单纯由企业投资修建的铁路有可能只追求企业效益而较少考虑公共服务的需要,而修建铁路的路权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具有垄断性。公路(境内)——(1)酒泉~金塔~额济纳旗~策克口岸高等级公路(一级汽车专用公路);(2)策克口岸~乌斯太专用公路。
(六)黑龙江漠河长缨—兴安—俄罗斯加林达铁路国际通道
大兴安岭地区地处祖国的北大门,是西部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结合部。繁荣祖国的北大门,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意义。从漠河县长缨站修一条70多公里长的铁路到漠河(兴安)口岸与俄罗斯加林达铁路接通,就能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接,从而又开辟一条亚欧大陆桥铁路国际通道。这对发展中俄双边贸易,从俄罗斯远东地区进口资源产品和出口、国际集装箱过境运输,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漠河的兴安—加林达口岸前景十分看好。一是双方铁路运输方便。大兴安岭的嫩林铁路纵贯林区,铁路运输设计能力为800万吨/年,目前只用到400万吨/年,运输潜力很大。而俄加林达铁路紧靠江边,运输能力则更大。二是口岸过货费用低。长缨—兴安—加林达铁路国际通道将成为继满州里、绥芬河、二连浩特、阿拉山口之后的有一条欧亚大陆桥。一旦这条铁路国际通道建成,兴安口岸将可常年过货。长缨—兴安—加林达铁路国际通道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七)“珲春—¬东宁”铁路及春化新的国际大通道
东北地区东部铁路是一条沿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东部中俄、中朝边境线走向的南北铁路大通道,1997年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编制了1380公里的可研报告。优先修建东北地区东部铁路珲春—东宁段,并同时建设春化出境铁路与俄罗斯铁路接轨,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避开珲春至东宁段有可能使我们失去一个有利的出境通道。建议优先修建东北地区东部铁路珲春—东宁段,因为这段铁路只有218公里长,穿越东北亚地区的核心区域,并且具有建设新的出境通道的天然条件。修建铁路地理条件十分优越,是修建中俄新的出境通道的理想地点。这里距离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大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直线距离不到50公里,距离俄罗斯哈桑区首府斯拉夫扬卡38公里,距离俄罗斯国家铁路接轨处巴拉巴什仅12公里,也就是说珲春—东宁铁路在春化镇北8公里处的分水岭出境,只要修建10多公里就能够与俄罗斯国家铁路哈桑支线连接起来,开辟一条新的出境铁路通道。
四、建设首都第二国际机场,促进中国环渤海湾首都经济圈加快发展
在20世纪八十年代,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带动了珠江三角洲的高速发展,九十年代上海浦东开发带动了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腾飞。进入21世纪后,人们把东部地区经济新起飞的目光聚焦到了环渤海湾地区,尤其是相距130公里的北京和天津地区。人们不由得联想,今天日本东京湾首都经济圈的繁荣景象就是未来10到20年后,以北京—天津为主轴的中国环渤海湾首都经济圈的美好远景。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中国环渤海湾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将驶上快车道。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带动以北京—天津为主轴的中国环渤海湾首都经济圈的腾飞,建设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已提上议事日程。
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首都大都有两个国际机场,如日本东京就有成田和羽田两个国际机场。中国是发展中大国,借助于北京举办奥运,更主要的是为了加快首都经济的发展,需要尽早建设第二国际机场。要吸取上次首都机场更新改造完工后两年就达到设计运量的教训,1999年11月,首都国际机场新候机楼投入使用,虽然面积是旧的3倍,旅客年吞吐量由原来1800多万人次扩建为2700万人次,这一时间定位是2005年。但是,使用两年后即显得滞后。
根据目前华北地区的净空条件,第二国际机场的选址在廊坊市的曹家务和旧州是合理的。主要有以下理由:(1)廊坊位于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无高山和不可克服的障碍物,净空条件好,便于航空器飞行;(2)与周围机场距离较为适中,距离最近的空军南苑机场49公里,机场空域之间无重叠和相互影响情况,无论是做直线进近、反向进近,还是采取U型程序,都不会与周围机场空域和航线发生冲突;(3)地域上空未设置限制区、危险区,今后建设中也没有安排设置上述区域计划,因此,无须考虑因特殊的设置而降低机场容量问题;(4)选点周围没有大城市和大的居民点以及必须采取噪音限制程序的地面设施,不用对离场航空器规定严格的噪音离场程序;(5)机场空域周围没有烟尘排放厂矿和设施,不会因此影响机场和空中能见度而造成机场天气标准过低,影响航空器的正常运行;(6)这一地区地处我国空中交通枢纽地带,是国际国内主要航路的终点和起点,如:京—广、京—沪、京—昆、京—陕等航空器加入和脱离这些航路都极为顺畅,无须对航路结构、走向进行大的调整和改动。因此,从合理设置空域的角度考虑,首都第二国际机场选择在廊坊是十分理想的。
在廊坊建设首都第二国际机场,还具有区位优势、地理优势、环境优势。廊坊距北京40公里,现有曹家务和旧州两个场址可以建设首都第二国际机场,无论采取高速公路还是高速轻轨铁路,30分钟内即可到达市中心区,也可以通过高速公路和高速轻轨铁路与第一国际机场连接(现有首都机场),交通十分便捷。同时,由于北京三环至五环都与目前两个场址距离很近,这就自然形成了与首都机场相连的快速通道,这在机场布局和通道连接上也是十分合理的。在地理上,廊坊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自然条件能满足机场建设的所有要求:地势平坦、地处北温带机场能见度高、该地区地质情况良好。在交通上,廊坊境内,有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可资利用。环境方面,廊坊位置适中,与周边地区有良好的共融性。
在调整北京经济布局方面,由于北京向西北方向靠山,受山地制约和环保要求,缺乏经济布局合理展开的空间;而向东南方向发展,可以贴近天津面向海洋,振兴相对落后的北京南部地区,经济布局合理展开的空间巨大。因此,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在廊坊建设,对振兴北京南部地区,推进大北京战略的实施,加快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保证首都安全方面,由于廊坊市两个场址都在北京以南,使大量飞机不再入进北京空域即可降落,对加强北京地区空中管制,消除飞行器对北京高层建筑的威胁,保障首都的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在北京到天津的轴线上建设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将在这个一级发展轴线上造成巨大的“基础设施阻塞”,从安全性上也会留下隐患,从战略上没有与现有的首都机场拉开合适的空间。因此,在廊坊市建设首都第二国际机场不仅可以加快以北京—天津为主轴的中国环渤海湾首都经济圈的腾飞,而且可以带动北京相对落后的城南地区的发展。要顾全大局,创新求是,科学决策,实现以北京—天津为主轴的中国环渤海湾首都经济圈腾飞。
另外,原空军北京南苑机场油库技术员李效应同志也提出了在南城南六环外魏善庄镇新建首都第二国际机场的设想。他认为随着首都经济的飞速发展,承担着日益繁重的国内外事务,特别是肩负着承办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空中交通日益繁忙,首都将面临着航空业的巨大挑战,北京迫在眉睫地需要建设第二国际机场。
首先对首都航空市场业务量进行分析。首都当前航空市场业务量,目前北京航空市场量为(以2002年为基准)4900万旅客、550万(吨)空运货物、204400飞机升降架次。最高日飞机起降架次为792(架)/天,首都国际机场已超负荷运行。首都2008年直至2050年航空市场业务量,根据北京的发展情况以及同世界上同等城市相比较,北京2050航空业务量将达到12264万旅客、1144万(吨)空运货物、525600飞机升降架次。日飞行量飞机起降将达到1400架/天,这高于目前北京航空业务量的2.5倍。航空业务量分析结果说明首都航空业远远不能满足首都经济增长的需求,北京必须建设第二座国际机场。
其次,首都第二国际机场选址分析。北京城以长安街分为南北两部分,以中轴线分为东西两半,以天安门为中心正北方向是怀柔、密云;西北方向是延庆、昌平;正西方向是门头沟;西南方向是房山区;正南方向是大兴;西南方是通州;东南方向是顺义。总体地形势是:西北多山,东南平阔。以下对各方向地理形式分析如下:(1)正北方向是怀柔、密云:地形多山,不能满足机场飞行的净空要求。(2)西北方向是延庆、昌平:地形多山,不能满足机场飞行的净空要求。(3)正西方向是门头:地形多山,不能满足机场飞行的净空要求。(4)西南方向是房山区:地形多山,不能满足机场飞行的净空要求。(5)东北方向是顺义:首都机场已存在,与首都机场造成重复,不能发挥优势,另外此方向切断了北京城向东的发展。(6)东南方是通州:与首都机场处在同一条空中走廊,空中交通困难,另外此方向切断了城市向东的发展。(7)首都机场的扩建:首都机场现有两条跑道,扩建一条跑道后由于空中交通和现有条件的限制不能使三条跑道和新旧候机楼同时发挥最大的效能,造成很大的浪费。(8)正南方向是大兴:此位置地形平阔,净空条件优越,适合建大型国际机场,但此位置与空军南苑机场造成冲突。
结论:首都第二国际机场位置选择。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北京的正北、西北、西南、东南、东北不适合拟建第二国际机场,但在正南方向中又与南苑机场造成冲突,北京周边环境都不适合建设第二国际机场,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建在哪里?——只有南城南六环外魏善庄镇新建首都第二国际机场。
魏善庄镇距天安门26公里,紧连中轴路,距南六环2公里,距南五环10公里,长久以来因空军南苑机场的原因,在周边形成了一片很好的飞行净空环境,在这优越的环境中,在魏善庄镇良好的基础上新建首都第二国际机场有得天独厚的优势。(1)长期以来魏善庄镇周边形成良好的飞行净空环境。(2)机场周边地域开阔,自然条件便利,气候条件优越,人口密度小,无高层建筑,对于机场建设非常便利。(3)与首都机场遥相呼应,更加适应城市的发展,实现城市中旅客方便、快速运行的目的。(4)距天安门26公里,紧连中轴路,距南六环2公里,距南五环10公里,西侧紧邻京开高速路,交通便利,无需投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5)交通的便利使专机、公务机、客运、货运服务更加快捷方便。(6)此区域很容易使机场与进城地铁四号、五号线相接。(7)利用轻轨把天津、北京、石家庄以及周边地区熔合成一体,更加优化华北地区的整体资源,实现华北地区航空运输服务一体化。(8)此区域有京九线、京沪线、京广线三条主干线,使机场与外界交物流交换更加快捷方便。(9)与首都机场飞机南北进近线相距20公里,空中交通便利。(10)更适应首都的整体规划,使此区域成为首都的南大门,成为新一代的交通中心。
五、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
水资源是影响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后,越来越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困扰。我国水资源人均拥有量只有世界平均人均拥有量的四分之一,而且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主席就针对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南水北调的宏伟设想。经过50多年的研究论证,2002年12月以来,南水北调工程中的东线工程和中线工程已陆续开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干支流调水入黄河上游的跨流域调水重大工程,是为补充黄河水资源,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重大战略措施。这是一项改造自然环境、支撑我国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乃至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西线调水进行了多次查勘,研究了多条引水线路。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汇报材料)》(2002)中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是:年调水量170亿立方米,干线长度1072公里,静态总投资3040亿元,实施时间2011—2050年。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虽然目前水利部和有关单位及有识之士提出了不少方案或设想,但仍然还有进一步研究探讨的余地,需要客观、科学、公正地研究。进而争取工程尽早开工。因为制约西部大开发的关键因素是水,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作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最大工程,是解决西北六省区以及黄河上中游缺水最直接、最重要的渠道。
(一)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研究现状和关键点
黄河水利委员会目前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干流上游的通天河及支流雅砻江、大渡河的源头河段调水。调水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巴颜喀拉山是调水的长江水系河段与黄河相应河段的分水岭,引水坝址、输水线路和动力电站布置在巴颜喀拉山两侧。巴颜喀拉山以北的黄河地势,海拔高程为3500—4500米;巴颜喀拉山以南的地势,雅砻江高,通天河、大渡河较低,海拔高程为3000—4000米;山南长江水系河床高程低于山北相应河床高程80—500米。因此,从长江水系向黄河调水,就需要修建高坝、长隧洞,或高扬程大流量的泵站等建筑物。
黄河水利委员会通过综合比选,考虑投资估算、可调水量、工程地质条件、海拔高程、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国民经济评价等因素,推荐了以下方案:(1)通天河引水方案。推荐通天河自流方案,即同加—雅砻江—黄河。坝高292米,总库容260亿立方米,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108亿立方米,年调水量90亿立方米,隧洞最长洞段长度同—雅—岗164公里,或同—雅—章89.1公里,隧洞内径约10米;(2)雅砻江引水方案。推荐了雅砻江自流方案两个,即仁—章自流线(仁青里—章安河)。坝高240米,总库容183亿立方米,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61亿立方米,年调水量50亿立方米,隧洞最长洞段长度58.3公里,隧洞内径约10米;仁—岗自流线(仁青里—岗龙)。坝高262米,总库容244亿立方米,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61亿立方米,年调水量50亿立方米,隧洞最长洞段长度164公里,隧洞内径约10米;(3)大渡河引水方案。推荐了大渡河抽水方案,即大渡河斜—贾抽方案。坝高252米,总库容46亿立方米,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58亿立方米,年调水量50亿立方米,隧洞最长洞段长度18.98公里,隧洞内径约8米。在通天河引水方案中,黄河水利委员会没有推荐的治家—多曲抽水方案。治家坝址海拔高程3990米,坝高180米,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97.8亿立方米,年调水量80亿立方米,隧洞最长洞段长度30.3公里,隧洞内径约11.5米,两级泵站抽水扬程425.5米。
水利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和黄河水利委员会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基本一致,是我国主要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因为水利部是主要负责我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部级行政单位,而黄河水利委员会则是负责我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的规划研究单位。它们方案的特点是:(1)所调水量的供水范围主要是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和山西等6省(自治区)的部分缺水地区;次要考虑临近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等;必要时可相机向黄河下游供水,缓解黄河下游断流等生态和环境问题。总的感觉是侧重解决黄河中下游干流河谷地区及华北地区用水,而考虑西北干旱地区乃至新疆部分地区很少。(2)预计开工日期比较长。第一期工程预计2020年生效并可进行调水量的配置,第二期工程预计2030年生效并可进行调水量的配置,第三期工程预计2050年生效并可进行调水量的配置。(3)调水量直接进入黄河,由于工期长而不得不在黄河流域的支流开展一系列引水工程,如引大济西、引大济湟和引洮工程以及中游的水土保持工程,减少了支流入黄水量,支流减少的入黄水量将由西线调入的水量进行补充。(4)对于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调水依靠大柳树水利枢纽的建设。(5)黄河水利委员会推荐方案中,隧洞最长洞段长度过长,恐怕工程技术上不可行。如通天河引水方案,隧洞最长洞段长度同—雅—岗164公里,或同—雅—章89.1公里;雅砻江引水方案,即仁—章自流线(仁青里—章安河)隧洞最长洞段长度58.3公里;仁—岗自流线(仁青里—岗龙)隧洞最长洞段长度164公里;大渡河引水方案,即大渡河斜—贾抽方案隧洞最长洞段长度18.98公里。黄河水利委员会没有推荐的治家—多曲抽水方案,隧洞最长洞段长度30.3公里,隧洞内径约11.5米,两级泵站抽水扬程425.5米。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综合报告》认为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大西线”调水设想,在技术和经济上是不可行的。总结其它各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或构想后,我们直接给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的关键点在于:
第一、利用我国地貌西高东低的地势特征,改变原有的水文自然分布并借以改善人们现有的生存条件,是研究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各种方案或设想的共识。打开中国地理版图,就会发现我国地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平地少,山地多,西高东低,呈现三大梯级的地貌格局和南多北少的水文分布。具体来说,利用我国地貌西高东低的特征,克服巴颜喀拉山南侧北高南低的高程障碍,沿着第一阶梯的边缘,先由南向东,使五大水系巨大的往南流的水转向东流,然后再转向北流,这成为许多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或设想的主要思考方向。
第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或构想的受水地区既要重点考虑解决黄河中下游干流河谷地区和华北平原用水,也要充分考虑西北河西走廊乃至新疆部分干旱地区用水,以便使以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为主的西北干旱地区成为我国未来重要发展后备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区域。
第三、调水水源方向是处于我国地貌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的部分水量,这是由我国地势地貌和水文自然分布客观条件决定的,也许先是从金沙江开始调水,逐渐向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延伸。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综合报告》完全否定类似“大西线”调水的有关设想,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第四、翻越巴颜喀拉山这一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是关键,主要集中在两个河段,一个是金沙江上游通天河海拔3800米—4000米河段,一个是大渡河斜尔尕海拔3500米河段。这两个河段都要充分利用,利用这两个河段的引水工程有可能并行不悖。
第五、应坚持高水高用原则,对从通天河引的水,应充分利用它是“高水”,要尽可能“高用”。主要考虑向青海、甘肃河西走廊、新疆输水。对于打算利用大柳树水利枢纽向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和新疆输水,不能寄予太大希望,因为大柳树与黑山峡之争已逾50年,况且水位太低,已有打算利用大柳树水利枢纽向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和新疆输水的方案经过的都不是经济发达地区。如果将向黄河上中游6省区输水与向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和新疆输水分开来考虑,就有可能真正找到“高水高用”的方案。
(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原创性新构想:南水西调
甘肃省河西走廊是我国西部一块重要的战略要地,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与西亚经济文化交流的要道,当今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咽喉,是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之一的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拟建的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通过长期建设,河西走廊地区已初步形成以黑色冶金、石油化工、航天发射、旅游为主体的产业格局,成为甘肃省农产品重要生产基地和经济增长最活跃的地区。河西走廊东西长1000公里左右,南北宽一般在40—100公里,土地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的60%,人口约500万,耕地1000多万亩。这里土地辽阔,光热条件良好,昼夜温差大,适宜多种优质农作物生长。区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52种,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开发潜力。但是,河西走廊地区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不超过200米米,属于典型的干旱地区。其中,民勤县年平均降水仅110毫米,而年均蒸发量则高达2646毫米,水资源十分匮乏,单位面积占有水量只有全国平均值的1/10。民勤沙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巴丹吉林大沙漠与腾格里大沙漠在民勤已多处交汇。如果民勤不保,则武威要受到威胁,作为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之一的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有可能因沙漠化而被拦腰切断。民勤仅仅是河西走廊的一个缩影,由于全球性气候变化,祁连山冰川融水比上世纪70年代减少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雪线正以年均2-6米速度上升。资源性缺水对整个河西走廊的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地级中心城市都将会构成威胁,尤其是威胁到我国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威胁到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之一的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安全。随着西部开发重点区域之一的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发展壮大,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沿线经济比较发达的武威、张掖、酒泉、嘉玉关、敦煌、哈密等地级城市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对水资源的需求会上升。再就是今后如果通过河西走廊向新疆输水,由于沿途经过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比其它路线更加有利于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
温家宝同志对民勤生态问题到目前为止有12次“批示”和“指示”,可见总理高度重视。笔者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权威水利专家陈传友研究员一起研究,提出了“南水西调——阻止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根本解决河西走廊资源性缺水的战略对策” 初步研究报告。从这几年的治水经验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河西走廊地区的干旱与沙漠化问题,除了很抓节水外,还要进一步研究从外流域补水,即地方提出的“坚持内节外调,节调管并重,以节水为主的方针”。要从根本上阻止民勤的沙漠化,解决河西走廊资源性缺水问题,必须采取“南水西调”的重大战略举措,可以从通天河向河西走廊年调水40—50亿立方米,为了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其他方案或构想相区别,特称之为“南水西调”,即从南边的通天河向河西走廊调水,穿过巴颜喀拉山和祁连山,越过乌鞘岭分水岭,整个河西走廊就可以实现自流,这里的“西”是指河西走廊。从长远来看,还可以考虑将来向新疆输水。
(三)南水西调的具体方案
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与走廊北山之间,东起乌鞘岭,西至甘肃、新疆交界处,大部分为山前倾斜平原,海拔多在1300—2500米。由此可见,它的东、北面为浩瀚的大漠;西面为新疆干旱区;南面虽有黄河,但水资源入不敷出,可望而不可及;只有西南面大江大河较大,从北向南有黄河、通天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特别是通天河距河西最近,直线距离约600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 以上,居高临下,不仅控制调入区,而且相邻的新疆、宁夏、黄河流域都在调水控制范围之内。
通天河支流细曲与德曲汇入干流区间,年平均来水量100亿立方米左右,海拔3900—4000米。以此段为取水口,并筑坝抬高水位,坝高按250米计,提水扬程按300米计,假定取水口高程为4500米,沿细曲北上,在海拔4500米的高程上,穿过约18公里长的隧洞,翻越巴颜喀拉山(最大埋深约200米),进入扎陵湖支曲多曲,流入扎陵湖、鄂陵湖(以下简称两湖),入湖海拔4280米左右。经过两湖调节于鄂陵湖东北面沿海拔4270米放水,经托素湖南侧、绕苦海北侧,大约在楠木塘北面海拔4200米的高程,沿北坡向南输水,并经过拟建的毛龙洼水电站。水电站海拔约3400米,发电水头800米,发电出力约170万kw,发电尾水沿3350 米等高线,通过倒虹吸跨过坝河,转向东北,然后沿黄河左岸北上约20公里后,转向东北,大约行程60—70公里至新哲农场,复向北,通过倒虹吸至青海湖支流,并自流至青海湖畔3300米左右的高程转向东流,大约经过100多公里长的输水干渠至倒淌河附近,再穿过约18公里的隧洞至南响河上游(也可能是沿青海湖东端经海晏北行),沿南响河自流入湟源县城南岸海拔3100—3200米高程处,跨过湟水沿3100米等高线北上,再通过隧洞穿越钟领梁、越过娘娘山和大坂山进入大通河流域,沿大通河右侧向东南输水,约在13公里峡谷处穿过大通河,并沿左侧东南流,下行约35公里转向北流,并以25公里长的隧洞跨过祁连山余脉乌鞘岭至与古浪县接壤的天祝县安远镇南面海拔约3000米的高程上,再沿西北方向输水至古浪县南海拔2300米处发电(也可能是从青海省门源县冷龙岭东到仙米乡之间到甘肃省天祝县毛藏乡或哈溪镇之间穿过祁连山分水岭),发电水头700米—750米,发电出力约150万kw,发电尾水向北至武威、民勤、金昌、山丹等地,整个输水线路长初步估计800多公里(不计河、湖输水长),大于10公里长的隧洞11余处,其中最长的为25公里;大型电站2处,总装机容量约400万kw;提水站一处,扬程约300米;倒虹吸与渡槽11处。
(四)南水西调方案特点
我国和世界调水工程很多,各有特色。“南水西调”调水工程的特点很不一般:
1、工程可做到进可攻,退可守,立于不败之地。近期主要解决河西走廊地区,远期如增加水源,可从古浪沿3000米等高线可放水至新疆,解决北部南疆用水;从南木塘放水至曲什安河进龙羊峡,可部分解决黄河流域用水。
2、水源有保证。近期从通天河调水40—50亿立方米解决河西走廊用水。如果远景水量不足,可考虑取水向南延伸,增加调澜沧江30—40亿立方米的水量,如果还不够,还可向南延伸增调怒江100—130亿立方米的水量,雅江200—210亿立方米的水量,所以方案水源源远流长,工程一劳永逸不易报废。
3、工程规模大,输水线路长,但是均为常规建筑物,不存在技术难题。且工程单一,主要为土石工程,只要有劳力,兴修起来较快。输水线路均在分水岭地区,基本上没有移民问题,占用耕地也不多,社会问题少。
4、发电、供水互不干扰,先发电后供水,两者均有保证,因此效益明显。仅发电一项每年便可收入几十亿元,而且节省大量煤炭,改善西北电力结构和大气环境,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突出。
5、把生态用水作为调水的主要目的之一。设计在河西走廊东、北两面海拔1300—1500米的高程上植树造林。只要保证水,种树种草才能保证成活。有利于改善青海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6、渠首虽然提水300米,耗电较多,但水被提上来后,仅三天时间又在楠木塘附近,以更大的水头落下发电,发电量远远高于耗电量。启动电流,可采取向两湖借水的方案,即放水发电(两湖蓄水150亿立方米,湖水水面积1100公里2),发电同时提水,造成水电循环的局面,这种方式避免了工程的重复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力地促进了调水的实施。
总之,由于“南水西调”主要涉及到青海省和甘肃省(将来也涉及到新疆自治区和内蒙古西部地区),两省可以先联合起来开展可行性研究、论证。条件成熟后,如果“南水西调”能够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南水西调”能够改善青海省的生态环境,工程经过地区能够受益;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河西走廊资源性缺水问题,防止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遏制沙漠的南侵,保护我国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安全和进一步发展。
(五)建议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新构想:“南水西调”方案研究
通过分析已有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各种方案和构想,大家知道南水西调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一个创新性的构想,这个构想是前人没有提出过的。这个构想是真正地遵循了“高水高用”的原则。从引水水源来看,是遵循了绝大多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或构想中引水水源的方向。从引水路线来看,基本上是经过青海、甘肃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地区,能够控制和向这些区域输水,与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比较吻合,特别是与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之一的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走向大部分一致。正是基于这一新构想,对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提出以下战略性建议:
1、可以把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规划目标进行适当分解,即把向青海、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部分地区调水单独作为其中一个目标;把其它解决西北地区缺水问题,基本满足黄河上中游6省区未来50年的用水需求,并着重解决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需水,同时促进黄河流域的开发治理,必要时相机向黄河下游供水,缓解黄河下游断流等生态和环境问题等作为一个目标。这两个目标并行开展研究,以便加快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步伐。
2、对于水利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现有方案中打算在工程末期利用大柳树水利枢纽向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和新疆输水,因为水位太低,难以顺利达到输水目的地;已有打算利用大柳树水利枢纽向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和新疆输水的方案经过的都不是经济发达地区,线路太长;在时间上对于严重缺水的青海、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部分地区也实在太晚。
3、翻越巴颜喀拉山这一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是这个方案的关键,要将大坝高度、隧洞高度和长度、一定程度的开挖山口、调水量等综合研究,寻求最佳方案。南水西调输送到河西走廊的水由于不经过黄土高原,基本上是清洁的长江水,这样就保证了引水的水质。
4、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和青海、甘肃及新疆开展南水西调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因为该项目属于西部大开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内容复杂,涉及到方方面面,因此必须邀请水资源专业、水工专业、水电专业、地下水专业、经济专业、工业专业、金融专业等专家联合组成一个专门工作班子,开展综合研究。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新构想:南水西调方案示意图
六、高度重视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行新时期的“民拥军”计划
当年斯大林利用一战和二战的间歇,重点发展了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并进行了“生产力东移”。当希特勒进攻前苏联时,前苏联最终在二战中获胜。前苏联从1930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到二次大战爆发这一时期,国民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发展重工业,正式开始了“生产力东移”,开辟新的原料和动力基地。到战争爆发前夕,在东部地区建起了具有全国意义的专业化生产基地,如乌拉尔—西西伯利亚的全苏第二煤炭冶金基地、哈萨克斯坦的全苏第三煤炭基地、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的全苏第二石油基地、乌拉尔—哈萨克斯坦—北高加索的有色冶金基地、乌拉尔—伏尔加河的机械工业中心。同时,还在东部地区建立了化学工业、森林工业、木材工业中心。在后期,随着战争威胁的逐渐临近,加速了“生产力东移”的进程,按照国防利益原则,调整了整个工业布局,在乌拉尔地区、伏尔加河地区分别建立了机械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等战略工业的分部或分厂,并加强了工业的分散布局,建立起一批中小企业,加强了军事工业的建设与生产。二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进攻前苏联不久,就占领了全苏工业重要基地——乌克兰及苏联的欧洲中部地区,而且长期封锁了机械工业中心的列宁格勒(现称圣彼得堡),其他一些西部的工业基地也时刻受到威胁。鉴于此,前苏联加速了“生产力东移”的进程,一方面将西部前线和接近前线的工厂撤退到东部地区,迅速安装并恢复生产;另一方面,加大对东部地区基本建设投资,东部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这些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现在回过头看当年的“两弹一星”可以说确保了改革开放28年来的平安,而“三线建设”则使我国工业生产力纵深配置,为我们今天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这一体制对奠定我国现代国防科技工业的基础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防科技工业实行了“军转民”的方针,进行了战略性的调整,将绝大部分生产能力转向了民用产品的生产。近20多年来,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的过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80年代是军转民的探索阶段,在军品订货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国防科技工业企业以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消费品为主;90年代以来,军转民进入第二阶段,即逐步确立了能够发挥国防科技工业优势和行业特色的主导产业。核工业以发展核电工业及其配套的核燃料体系为重点;航空工业以发展民用飞机为主,兼顾小型客车和汽车发动机、机械装备等非航空产品;电子工业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为重点;兵器民用工业实行“以车为主,兼顾光电、化工”的方针;船舶工业大力发展出口用船舶,同时开展多种经营;航天工业发展应用卫星为重点,并积极扩大发射民用卫星的国际服务。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实行了军转民的结构性调整,并在研制高技术武器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在新世纪,国防科技工业还必须重点解决好资金投入、体制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要通过加速调整、改革和发展,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建立适应国防建设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发展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努力提高现代化水平。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军工技术的和平利用。一个国家,即使经济再发达,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来保卫丰收的果实是不行的。为了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防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维护领土完整,实现国家统一,并为国家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稳定与持续和平的环境,我们必须建立强大的现代国防科技工业。
美国当年在其西部开发中是非常重视军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联邦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向西部倾注财力,其中一个主要的方式就是增加军事订货合同。二战前夕,美国政府在确定军事工厂与基地时就优先考虑将其设在西部地区。二战期间,军事工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该地区的发展,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期间,国防开支剧增,成为联邦政府财政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从而导致大量国防开支源源不断流入西部地区,大大加速了西部的经济增长。据统计,从60年代到80年代,美国西部所得防务合同始终保持在40%以上,最高年份曾达到60.6%。按人口平均计算,该地区所得财务合同远远超过其他地区,1975年联邦政府在各地花费的防务开支,中西部人均为207美元,东北部为309美元,南部11州为412美元,包括加州在内的西部高达623美元。美国西部地区土地价格低廉,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非常适合宇航、原子能、电子、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工业的发展。二战以后,西部和南部抓住美国大量军事工业转为民用的契机,迅速发展了宇航、原子能、电子等高科技产业。美国几个最著名的高新技术工业科研生产基地,如加州的“硅谷”、北卡罗来纳的“三角研究区”、佛罗里达的“硅滩”、亚特兰大的计算机工业等都位于西部和南部。根据美国国会技术评价局的统计,1972年—1977年间,高技术工业就业人数净增最多的10个都市地区有8个位于西部,只有2个位于东部马萨诸塞。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已大大落后于一般国有企业的体制和机制,象北大、清华等国内一流大学的大学生都不愿到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去工作,更不用说研究生、博士生,留不住人才。如果没有一流的人才,怎么能创建一流的国防科技工业?没有一流的国防科技工业,就不能提供一流的武器装备。我们的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机制活了,效益好了,管理经验丰富了,人才济济,资金雄厚,应该有义务回过头来支持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当然,现在是搞市场经济,不是无偿的支持,国家在财政上给一些补助,使之能获得市场平均利润率。国防科技工业企业问题主要出在体制和机制上,而且这又是一个难点。国家应该通过某种办法使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与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开展战略层面的合作。振兴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这是“民拥军”计划的宗旨。
所谓“民拥军”计划。基于这样的想法:(1)过去,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实行的“军转民”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相对于过去20多年我国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取得的进展要落后得多;(2)要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动态比较利益原则,重点提高和发展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运输设备制造业、信息网络产业、航空航天工业、生物工程和海洋开发业等,加大装备工业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力度,继续推进工业化的实现。尤其要加强装备工业进而加强国防军工科技的发展,仅靠国家的财力,是非常有限的。而国内东部发达地区的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如海尔、春兰、联想等)已完成现代企业制度改造,管理机制先进,资金充裕,可以鼓励、引导它们进入国防军工科技企业,发挥它们在体制创新、管理高效、技术力量雄厚、资金多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国防军工科技企业的发展;(3)鉴于海尔、春兰等属于轻加工工业领域的优秀企业,由于行业内存在过度竞争,它们也希望寻找新的投资领域,国家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东部发达地区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进入西部军工企业,把它们的管理技术和资金与军工企业结合起来,打造中国的“波音”和“洛克菲德”,寓军于民、以民拥军。国家对“民拥军”计划实行专项财政支持。当然,我国已经加入WTO,要努力跟上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改善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关系。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象当年搞“两弹一星”那样,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大力发展振兴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以上是我长期研究中国发展战略问题形成的“中国梦”,我想总有一天都会实现的。我们有幸生长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创造和谐未来。 (责任编辑:曾玉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