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淑敏给孤寡老人缝补衣服王淑敏(右)扶着刘保振老人散步、晒太阳。
本报驻衡水记者 李海菊 文/图
新闻提示
阜城县漫河乡赛马庄村今年60岁的王淑敏从教师岗位上退休6年来,工资全部资助了村里的孤寡老人和村里的公益事业,无私地照顾着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一个个孤寡老人,还组织20多名妇女照顾一位瘫痪在床的孤寡老人,并为其养老送终,自己却一直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破房子,穿旧衣服,没有存下一分钱。
偏瘫孤老的临终幸福
2000年退休后,平常忙惯了的王淑敏得知村里88岁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孙东岭患了偏瘫,就召集村里的23名妇女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到了2003年夏天,孙东岭连床也不能下了,王淑敏等人对他照顾得更细心了,两个人一天,像亲生女儿一样每天护理老人,洗手,洗脸,洗脚,拆洗棉衣、被褥,送饭送水,冬天又送去火炉和煤。在王淑敏等人的精心照顾下,去年,93岁的孙东岭在幸福中闭上眼睛。
接花甲孤老回家过冬
连远房本家也没有的潘保田老汉70来岁了,因为孤身一人,精神还有些问题,家里就没怎么开过火。去年冬天,平时经常给他送饭的王淑敏怕他冻坏了,好说歹说,将潘保田接到家中住了两个多月。今年冬天,王淑敏又把潘保田接到了家中,穿着王淑敏给买的棉衣棉裤,盖着暖暖和和的被子,吃着热热乎乎的饭,潘保田一直笑呵呵的。当说到王淑敏对他的照顾,潘保田一下子号啕大哭起来:“要不是王老师,我早就冻死了!”
作古稀夫妇的“亲人”
今年都70多岁的刘保振、马淑珍老人无儿无女,连兄弟姐妹也没有。前几年,两位老人先后患了脑血栓,行动非常不便,王淑敏就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经常过去帮着干些家务活,扶着老人散散步、晒晒太阳。
听到记者提起王淑敏,浑浊的老泪一下子流了刘保振一脸,他呜呜咽咽地说,王老师为他们家做的好事,说上两天两夜也说不完,今年夏天一场大雨中,他家年久失修的房子漏了,眼看屋里的水越积越多,雨越下越大,行动不便的他与老伴躲在炕上一个不漏的角落里,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这时,王老师冒着大雨赶了过来,把屋子里的积水淘了出去,找来盆什么的接住漏雨,直到雨停了才离开。天一放晴,王老师就把他家的屋顶修好了。前些日子天冷了,王老师又送来炉子。
王淑敏的爱心由来已久
赛马庄村村支书冯长福告诉记者,王淑敏老师的行为绝不是一时冲动。退休前,王老师在村小学任教,看到学校教室坏了,她就自己掏钱买砖、买灰进行修缮,还把自家的树种到校园,自费给孩子们装体育器材。一年夏天,学校院子里积水了,王老师掏了1000多元钱雇人给垫上了。村里装变压器的小屋子坏了,王老师就带人悄悄买来砖给修上了。村里的路被水冲坏了,王老师又悄悄出资修好了……
冯长福还说,从2002年开始,春节时,他们村200多户村民都会收到王老师亲自写的春联。今年王淑敏家种了西瓜,西瓜熟了,王淑敏没急着去卖,也没有让自己的亲朋好友们尝个新鲜,而是挑了大个儿的,给村里20多个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送去了一个。今年中秋节,王老师又带着月饼到乡养老院和临近的景县宋门乡养老院看望了老人们。前些日子,王老师又出资办起了秧歌队,组织村民们自娱自乐,重阳节还去养老院表演,与老人们联欢。
王淑敏感动了整个村子
赛马庄村位于阜城、武邑、景县三县的交界处,原来一直是个三不管的村子,很乱,邻里打架斗殴的事时有发生。冯长福说,为了让因琐事闹矛盾不说话的孙明普与潘连生两家和好,王老师自己掏钱买好礼物,送到孙家说是潘家送的,送到潘家说是孙家买的,这样跑了七八次,经过几个月的工作,两家终于握手言和了。
不只是孤寡老人,平时听说谁家的老人生病了,王老师都会买些东西去看看。听说景县曹高村一位单身老汉得了股骨头坏死,从打工的外地回到老家,王老师就给送去吃的、用的;听说后八丈村一村民家中漏电失火,着了房子,王老师马上送去了衣服和被褥……这么多年来,每月七八百元的退休工资没攒下一分不说,王老师家还住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破房子,穿的也是旧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
王老师不仅自己做好事,还带领村里的妇女一起做好事,感化了村民,婆媳关系好了,孩子们孝敬老人了,邻里和睦了,许多村民们在她的感化下也开始以做好事为荣了:村里一个19岁的小姑娘在车上捡到1500元钱多方打听归还了失主;70多岁的侯彦云老人义务为村民们垒锅台火炕……连一直不太支持她的丈夫潘连州也被感化了,今年秋天,潘连州碰到一对陌生的外村母女的自行车坏了,用人力三轮车把那对母女送到了10多里地外的家中。
说起为什么把自己的工资都用于公益事业,王淑敏说:“我认为我的工资是党和人民给的,不属于我个人,我要把钱用到大家身上,要把自己的幸福与大家同享。我要和穷人一样穷,比别人吃得好穿得好,就觉得对不起党和人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