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军事博物馆“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进入第52天。尽管初冬的北京天气寒冷,但展览现场的气氛仍旧十分热烈。人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这里,追寻当年红军曾走过的一段不平凡的红色足迹。
“原来计划展览于11月24日闭幕,由于前来预定参观的单位和个人还有很多,所以展览日期将延至12月10日。 ”军事博物馆编研处处长姜廷玉介绍说,“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延长展览时间,并为多家单位开办了夜间专场。”
5日,长征展览巡展刚刚在贵州落幕。今天,记者就在军博展览现场遇到了来自贵阳市的王文佐。他一大早就赶到了展厅,因为在外出差错过了当地展览,所以他专程来北京看一看。他激动地对记者说:“我流着眼泪看了两遍展览,还拿摄像机把展览都录了下来。我要教育我的孩子,好好向先烈们学习,勤勤恳恳建设我们的国家。”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手托画板,专心致志地临摹着红军长征主题大型壁画,在川流不息的参观人群中,显得格外显眼。他是来自北京市门头沟区的一名美术爱好者,叫司修儒。他向我介绍说:“虽然没有亲历过长征,但通过这个展览,我仿佛回到了那个红色年代。过草地雪山的大型仿真景观比历次的长征展览都好,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使人身临其境,为我进行长征题材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今天的参观者中,中小学生特别多,留言十分踊跃。一位叫作薛菲的中学生这样写道:“70年前的胜利,鼓励着70年后的我们;长征精神,始终伴随我们茁壮成长!”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薛菲写着写着就哼唱起刚刚学会的《长征组歌》。
在展厅的一角,讲解员正在讲一个感人的长征故事,不少人为之动容——一次过草地,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为了抢救陷入沼泽地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还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交党费。长征中,这样的事情几乎天天都发生。然而,队伍每天都在顽强地向前,向前……
这就是长征精神,这就是历经枪林弹雨、雪山草地仍然打不烂、拖不垮的硬骨头精神,这就是面对敌人的屠刀与诱惑却没有丝毫奴颜媚骨的大无畏精神。
70年前的长征,作为一个符号,已经走进了历史,却深深铭刻在我们记忆的最深处。而不老的长征精神,宛如美酒一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永远激励着我们。(本报北京12月6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