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改善生活,是“十一五”开局之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收入增加了、就业岗位更多了、社会保障更完善了……人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喜人变化,迈向更加富裕的小康。
扩大就业,为百姓提供更多“饭碗”
就业是民生之本。 开局之年,就业再就业交出满意答卷。1—9月,城镇就业态势平稳向好,932万人捧上了“新饭碗”,用9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的目标任务。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92万人,其中帮助“4050”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99万人。到9月底,城镇登记失业人数8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比上半年降低0.1个百分点。
城市登记失业率稳中有降,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分析前9月的就业形势首先得益于我国经济快速稳步增长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出台并全面落实各项扶持就业的政策也对就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北京市再就业人员白加宁,前不久申请到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有了这笔贷款,我的砂锅厂又能扩大规模、多招些人了。”老白笑逐颜开。一年多来,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的落实,好比“及时雨”,有力地支持了全民创业促就业活动;税费减免政策的实施,使成千上万名下岗失业人员“轻装上阵”;技能培训的广泛开展减少了结构性失业,提高了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从就业好政策中受益的不止城镇职工,还包括大量农民工。农民进城怎么才能找个好工作?技术技能最重要。国家推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围绕用工量大的餐饮、酒店、建筑、家政等行业,对农村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到目前为止,已培训农村劳动力700万人,并转移就业600万人。
收入增加,消费升温
“涨养老金啦!”今年下半年,这条好消息在退休职工中迅速传递。国家出台政策,调整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截至11月,全国已有25个省份将调标资金全部发放到企业离退休人员手中,其余6个省份正在组织发放。
扩大就业、上调养老金、农民增收——在这一系列惠民措施的强力推动下,城乡居民的“钱袋子”更鼓了。
据全国5.6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9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4%,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0.0%。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也表明,前三季度农民现金收入人均2762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实际增长11.4%,增速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收入增加,百姓消费的热情也跟着上涨。仅今年“十一”黄金周七天时间,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0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5%。住房、汽车、电子通信、高档电器消费持续升温,教育、旅游、休闲和艺术享受等文化消费渐成热点。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累计产销双双超过350万辆,分别为363.03万辆和353.52万辆,同比增长28.94%和26.71%,汽车快速驶入家庭。
扶贫济困,让更多人享受到改革成果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尤其要关注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一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扶贫济困,让更多人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自9月1日起,上海职工最低月工资标准由原来的690元提高到750元,小时工最低工资标准由6元提高到6.5元。这是上海自推出最低工资制度以来,第十四次提高标准。不仅是上海,全国各地都不断完善最低工资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今年有近20个省区市调整了月最低工资标准。
低保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在城镇应保尽保的同时,还逐步走向农村。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农民金俊苍双目失明,妻子患脑血栓,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今年,金俊苍一家被政府确定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上半年已经领到720元低保金。截至目前,内蒙古农村牧区低保制度已向40多万特困群众发放7941万元低保金。
廉租房制度步入“快车道”。各地在住房建设规划中都强化了对普通百姓、特别是困难群众住房的关注,重点发展中低价位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济南通过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的方式,今年已为4212户“双困”家庭解决住房困难。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改革发展最终的落脚点。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还存在许多难点有待破解:收入差距如何缩小?就医难、上学贵的问题如何妥善解决?扶贫成果怎样加以巩固?开局之年,我们迈出了坚定的步伐,也取得了可喜的收获,今后还要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创造更加富裕的小康。(白天亮)来源:人民网(责任编辑:万学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