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阳12月7日电(记者刘文国)有关专家认为,从经济承载能力看,中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北地区已具备建设磁悬浮铁路的基本条件。
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毛保华教授等专家,最近在贵阳召开的全国综合交通发展座谈会上透露,上世纪20年代初电磁悬浮原理提出后,过去三、四十年来,磁悬浮技术无论是车辆性能还是运行控制技术,技术层面的多数难题已得到解决。 德国与日本的磁悬浮运输技术,可以认为已达到可投入商业应用的水平。
据了解,以铁路为代表的轮轨运输,极限速度被认为只能达到每小时300至380公里,而磁悬浮运输列车可以达到每小时400至500公里,甚至超过500公里。
据专家介绍,磁悬浮运输虽具有运输效益显著、环保效益良好等特点,但建设造价高昂,推广比较难。中国规划建设的上海到杭州线,规划单位造价为每公里2亿多元人民币,规划建设的德国慕尼黑机场线,规划单位造价每公里4.7亿多元人民币,日本东京至大阪线,规划单位造价高达12.8亿至15.3亿元人民币。
专家们认为,磁悬浮线路的公益性决定了其建设与运营都需要政府的投入和补贴,中国目前只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北地区具备建设磁悬浮线路的基本条件,这几个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交通繁忙,政府承担经济补贴能力较强,交通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据了解,德国和日本分别在上世纪80和90年代建成了试验线路。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