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尾年终车祸频频深层原因
精确报道
法制网记者 杜萌
12月6日凌晨零时左右,一辆挂淮北牌照的小型白色面包车与一辆挂河南牌照的拉满石子的农用货车,在安徽省淮北市人民路与202省道交叉口处发生追尾事故,白色面包车内3人当场死亡、1人重伤、1人轻伤。 淮北消防、交警、医护人员先后赶到现场实施救援。
“每年12月份是全国交通事故高发月份。”公安部近日作出的一份交通事故状况分析中说。
独家数字 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件数呈上升波动趋势
记者从公安部获知:在今年已经过去的11个月里,全国已经发生交通事故34.9万起,造成8.2万人死亡、40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3.6亿元。
据了解,仅是今年11月,一次伤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就有多起。
11月30日19时,陕西省略阳县金家河境内省道上,一辆由拉萨至成都双层卧铺客车侧撞于路边岩层,造成4人死亡36人受伤,事故发生地段处连续下坡,肇事车辆挤停在十多米的深沟边。
11月24日,载有青海海东地区农民工的货车,行驶在青海省若羌境内某路段下坡时,刹车管突然破裂导致翻车,酿成20人死亡、2人受伤的特大惨祸。
11月21日早晨6时许,距离哈尔滨市50公里左右的双城市周家镇发生严重车祸,一辆中型面包车在拉载52名小学生上学途中,经过一座桥头时坠入桥下冰河,造成8名小学生死亡,39人受伤。
据公安部权威统计显示:2001年至2005年,全国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件数呈上升波动趋势。
最新特点 国道省道交通事故最多,大客车肇事最为突出
公安部对2001年至2005年特大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表明,国道、省道发生的交通事故最多:从道路分布看,国道发生事故占总数的46.9%;省道发生事故占总数的32.2%;县道和乡村公路上发生事故占总数的19.5%……
统计数据同时显示,西南地区和华中地区南部事故最多;昼夜事故发生比率为三七开;高速公路事故比重大幅度上升;在汽车肇事序列中小型客车位列第一,大型客车第二,重型货车第三,而大客车肇事最为突出。
权威分析 超速超车疲劳驾驶是主因,执法不严管理不善成助推器
著名交通问题专家段里仁在今年5月北京举行的中国—西班牙城市交通研讨会上称,“目前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一,当前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重”。每5分钟就有一人丧身车轮,每1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伤残。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
段里仁提供了如下数字:根据全球各交通和警察部门的统计,去年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50万人。其中,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10.4万人。目前我国包括汽车、摩托车、农用车和运输用拖拉机在内的机动车总量已经达到1.2亿辆,但是由于交通道德严重缺失,导致交通事故居高不下。
来自公安部对2001年至2005年特大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表明,因驾驶人违法行为肇事的比例,占5年交通事故总数的62.5%;因机械故障等车辆原因肇事占总数的21.3%;因意外导致的事故占总数的8.3%。
在驾驶人违法行为中,超速行驶导致事故的占总数的17.5%;违法超车导致事故的占总数的9.7%;违法占道导致事故的占总数的7.2%。其他违法行为主要有疲劳驾驶、逆向行驶、酒后驾驶等。
而当前道路交通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是:
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比较淡漠,违章现象比较普遍;
道路交通工具总体构成不合理。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行极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同时,报废车、非法拼组装车、“大吨小标”车辆上路行驶,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公路安全设施相对滞后,一些险路、危桥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
道路运输企业多、小、散、弱,特别是相当一批道路运输企业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不重视安全生产,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一些地方和单位对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不重视,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管理措施不落实,一些执法队伍素质不高,存在着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等问题。
记者手记
公民应树立交通道德理念
中国已经步入汽车社会的门槛,但是交通意识和交通道德却还没有建立起来。汽车与行人的矛盾,汽车与道路的矛盾,汽车与环境、资源和能源的矛盾日益突出。
勿庸讳言,生命对于每个公民来说只有一次,没有任何事情比我们的生命更重要。无论你赶路急于开会学习、参观旅游、访亲会友,假若驾驶人因一念之差铸成事故,出现伤身夺命的悲剧,永远无法挽回已往的平安幸福。
无论是驾车还是乘车,系好安全带,很难做到吗?
行车时一定要遵守限速的规定,要减速行驶。要遵守交通标志所设定的限速,很难做到吗?
机动车避让人行横道线上的行人,很难做到吗?
在冰雪路面、湿滑路面,驾车时要匀速行驶,遇有情况要有预先制动,不要踩急刹车,很难做到吗?
道路通行秩序、道路安全、道路通行效率都要通过规则来确立,人人遵守通行规则,把安全礼让作为交通道德的一种理念来确立。遵守交通规则,一如遵守人类文明中一切有益于社会稳定的良序,应视为具有高尚品格修养的公民美德而受到赞誉。(责任编辑:徐艳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