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翔鹭石化车间一角。(梁伟 摄)
编者按 25年来,各类企业在经济特区建设的主战场,立下了汗马功劳。厦门工业产值从经济特区成立之初(1981年)的10.07亿元,发展到2006年的2430亿元(预计数),增长218.21倍。优势企业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张,大大增强了厦门市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对全市工业经济、乃至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评选特区突出贡献企业,就是寻找特区25年来最大的功臣。今天起本报推出经济特区突出贡献企业评选行业扫描系列报道。
今年11月17日,厦门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腾龙芳烃年产80万吨PX项目和翔鹭石化年产150万吨PTA二期项目在海沧动工。这两个项目建成后,厦门将成为世界级的芳烃系列产品制造中心和中国最重要的PTA生产基地。
产业的化学反应,成就了厦门经济特区的梦想。
展翅飞翔的鹭鸟
中国要发展石化,福建要发展石化,是毋庸置疑的。石化不仅是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产业,更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1991年,特区建设10周年时,翔鹭化纤开工建设。
翔鹭化纤是聚酯化工的下游项目,通俗地说,就是利用原料生产短纤、长纤等聚酯纤维,提供给其他厂商制造出各种纺织品和非织品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翔鹭化纤起步时并不轻松。因为它的原料都需要进口,生产成本较高。但是,作为第一个投资海沧的石化项目,翔鹭化纤从1995年投产到现在,产值年年攀升,奠定了厦门石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带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它对我国经济的最大贡献,就是与几个同行联手,使市场上售价高达每吨3万元的进口聚酯纤维,迅速下降到每吨1万元左右。
2002年,翔鹭石化精对苯二甲酸项目建成投产,解决了涤纶纺纤的原料问题。11月17日,总投资108亿元人民币的腾龙芳烃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开工建设,腾龙芳烃厦门有限公司总经理林英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PX项目的落地,将使得厦门地区形成PX-PTA-PET的垂直整合,形成纵向规模化的生产局面。
特区与世界的链条
2005年,亚洲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石化生产地。仅PTA一项,亚洲产能占世界的72.6%,而亚洲的消费也占了全球的74.4%。而这其中,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PTA需求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势头。
巨大的市场,成就了厦门石化产业。利用港口、信息和特区窗口的优势,厦门石化迅速起步,每一次产业链的升级,都离不开与世界的接轨和支撑。
海沧的芳烃产业链是从末端产品聚酯开始,逐步向上游产品做起来的。翔鹭纺纤原料PTA要进口,产业上游在国外,引出翔鹭石化;翔鹭石化的上游PX也依赖进口,这又催生了腾龙芳烃。而它们的相关下游企业,也纷纷进驻厦门。南亚管材、南亚管件、明达塑胶、长华塑业、汇大化工等也相继落户海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海沧石化产业链已经粗具规模,形成了以翔鹭化纤、翔鹭石化、腾龙树脂、柯达感光为核心的石化产业链。
按翔鹭集团掌门人俞新昌的规划,翔鹭和腾龙将形成从上游至中游再至下游的化纤产业链垂直整合,达到原料自给自足、循环节能的目标。到2008年,翔鹭集团可与中石化、中石油和中燃集团并列成为我国石化“四巨头”。
那时,厦门的石化企业将直接与世界诸强对话。
全球倾听厦门声音
值得骄傲的是,翔鹭PTA和腾龙PX的单线生产能力都是世界第一的。
而且,厦门石化的世界第一,不单单是聚酯化工。
比翔鹭早些入厦的柯达,也在刻录着厦门的工业年轮。厦门从引进柯达的生产线建成厦门福达感光公司,到引进柯达的资金,从吸收大规模投资到学习一种先进管理理念。柯达这个全球巨头至今仍对厦门的高效率运作赞誉不绝,并将加大在厦门的投资。
“未来的厦门,将成为世界级的芳烃系列产品制造中心”、“柯达‘独捧’厦门”……这是对厦门选择石化化工产业的赞誉和展望。厦门选择了石化,提升了厦门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这是经济特区赋予厦门的机遇,也是历史带给厦门的使命。商报记者 黄毓斌 陈远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