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科学旗手力战何祚庥:称伪科学是学术界耻辱
宋正海:有人要一棍子打倒民间科学
何祚庥:一棍子能打倒的就是“伪科学”
文/本报记者 马军 摄影/本报记者 田雨峰
中国科学界完全爆发了一场争夺话语权的夺“根”之战。对峙双方一是被指为“伪科学大本营”的“民科旗手”宋正海;另一方是中科院院士何祚庥。
“伪科学”掐住了谁的死穴?
宋正海说的很明白。 “伪科学”制造了三起科学冤案,被“打假斗士”当成棍子打倒一片民间科学。他要站出来,从主流科学家手中夺回话语权。
何祚庥的回答很简洁。非要把错误的东西说成正确的就是“伪科学”。一棍子能打倒的就是“伪科学”。
值得注意的是,双方都称国家民族至上,以百姓利益为重。本报以五个版展现这场争论,希望能让更多的人看清科学争论的实质。
宋正海
今年68岁。1964年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毕业后,分配至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所,曾任生物学地学史研究室主任、科技史综合研究中心主任。90年代后从事历史灾害学、海洋文化、天地生人综合等研究。1998年退休,保留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身份。
宋正海:伪科学这词是学术界最大耻辱
半个月150人签名
青年周末(以下简称“青周”):这次签名活动,是谁策划的?
宋正海(以下简称“宋”):这事最先是我想出来的点子。11月14日之前,我就写好了这封签名书,在我们的“天地生人讲座”上贴出来,征集签名。
放到网上之前,名单上已经有40多人签名了,大都是我认识的。
到了14日,我再到网上,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大家,征求签名。一批总共发出了300份电子邮件。
然后,再通过信件的方式,发给了几位领导。肯定能收到的,我们以前也发过。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是没有内线的(笑)。给《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主要媒体也都发了。
有人还提议说:是不是也要发给人大?因为我们这次要求修改“科普法”,立法是人大的事。后来我一想,算了,国家领导一转,应该也就转到人大去了。
还有很多人帮我在网上也贴了,14日贴上去,到30日截止。前后总共是150个人,后来签名的那一百多人,我基本上不认识。
导火索是两件事
青周:为什么想起来搞这么个签名活动呢?
宋:在这之前,张功耀搞了一个网上万人签名,要求把中医和中药从国家医疗体系中剔除出去,首先就是因为这事。其次还有一个是方舟子打官司败诉,何祚庥他们要成立一个科技打假基金为他撑腰。
导火索就是这两个事情。我们觉得事情很严重了,不站出来不行了,必须要行动。已经到了危难时刻,不能再让他们嚣张了。
有人有不同观点。他们想重点讨论中医科学性的问题。我说,这个问题已经讨论了不少了,人家照样不听,现在我们出手的话,做法应该不一样了。等他们反应过来之后,我们再开始讨论中医的问题。
青周:你们主要是找哪些人来签名?或者说,什么样的人才符合你们的需要?
宋:他们为了废除中医搞了一个万人签名,征集了138个人。我们就征集了150个人,超过了他们嘛。并且我们强调的是高级职称。当然也有少数,估计10人不是高级。绝大部分都是高级专家,特别是一些老一辈知识分子,能够冒这个风险出来,这很不简单的。
看看谁是主流
张功耀他们废除中医的签名里面,有匿称的,并不都是实名。而我们都是实名,强调的是高级职称,只要有高级职称,有正规单位,我就写上去,这样影响力才比较大。光写一个孤零零的名字可不行。
因为何祚庥老是说,我是院士,我是主流的。那好,我们一下子搞它150个。我们就是要求有高级职称,正规单位,或者有高级职务——看看究竟是你何祚庥代表主流,还是我们代表主流?(笑)
青周:但这150个签名者中一个院士都没有,为什么不去找个院士来签名呢?
宋:这个要做工作的。工作量很大,都是我一人在做,所以一般我是采取放羊的办法,来者上钩,不去央求人家。没有院士也没什么关系。
青周:通过签名来提要求,你觉得这个方法有效吗?
宋:我觉得有效。以前签名活动我们也搞过不少。比如中国民间科学发展问题等,我们都是用签名这种方式的。人稍微多一些,中央就会有反应。
这一次给国家领导人写信,我就是要汇报: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到了一个危难时刻,现在征集到了这些签名,向你汇报,希望你关注。我没要求他一定给我回答。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