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波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加之汽车尾气对城市空气质量日益严重的考验,国际国内许多城市先后掀起了汽车“油改气”的风潮,即将汽车的燃料改变为天然气,从而缓解汽车尾气对城市空气的污染和石油的短缺危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汽车运营的经济成本。 几年来,“油改气”一直是业界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关于国内实施汽车“油改气”的发轫,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1998年国务院成立了全国燃气汽车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并确定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西安等12个城市为推广燃气汽车的示范城市;一说是1999年,国务院成立了全国清洁汽车行动领导小组,并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19个城市进行试点。截止到2004年底,全国正式确定的清洁汽车重点推广应用城市和地区有19个,全国已有燃气汽车21.5万辆,加气站712座,年替代石油116万吨。目前还有许多城市正在进行这一工程的筹备和推广。
而桂林的汽车“油改气”呼声则可以从2001政协委员的一份提案开始,至今已经五年。五年来,由于资金等方面原因,“油改气”在桂林一直是“只见雷声不见雨点”。不过,最近记者了解到,在有关方面的努力下,“气车时代”距离桂林已经不远了。
山重水复:历时五年的提案接力
“为了汽车‘油改气’,我已经在桂林奔走五年多了,至今还是没有实现!”“两会”期间,市政协委员梁荣德先生拿着一份《关于建议市政府加强对汽车油改气工程协调领导的提案》告诉记者。不过他坚定地表示,要继续将这场提案的“接力”进行下去,直到“油改气”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在桂林成为现实。
“之所以说是‘接力’”,他解释说,“早在第一届市政协期间我就是市政协委员,并于2001年提交了第一份关于汽车‘油改气’的提案,但是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原因,提案一直没有得以实施。”在第二届市政协期间,他没有连任政协委员,不过他并没有放弃努力,转而促成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于2006年市政协二届五次会议上提交了第二份关于加快在桂林实施“油改气”的提案。
“这次是我的第三次提案!”在梁荣德委员的提案中,还专门附上了有关部门对此前的两次提案的答复。第一份是2001年市交通局的答复。答复说,出租车燃料由汽油改为液化气,既能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但也存在一些具体问题。一是专用燃气供应站投资巨大。据了解建一个中、小型专用燃气供应站约需800万元。二是单台车设备改制(置)费用也在6000元左右,在目前城市出租汽车行业经营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业主(车主)一时难以承担此费用。三是使用液化气的安全性、技术性要求高,必须建立统一配套的各种管理措施,需取得有关部门协调一致的意见。”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建议在有投资商出资建成专用液化气供应站,且不增加出租汽车业主经济负担的前提下,出租汽车可逐步推广使用液化气。”
在市市政公用局对同一提案的答复中也提到,“在公交车上实行油改气工程,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还需解决技术、气源等方面的问题。”
就这样,提案被“束之高阁”。
柳暗花明:提案接力终现“曙光”
然而这场政协提案的“接力”没有白费。2006年6月13日,市发改委在对第二份提案进行答复的内容表明,这一被搁置了五年的工程似乎重新出现了“曙光”:答复函在明确表态“将积极支持这项工程的实施”的同时,还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桂林新奥燃气有限公司已经提出建设加气站的申请,发改委根据外商投资项目核准程序规定,已复函企业先取得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的初审意见后才办理核准项目,目前企业正在办理有关手续。同时,湖南一家管道燃气公司也向市政府提出投资建设天然气汽车加气站申请,市人民政府已答复该企业按建设程序向有关部门申报。
在这份答复函中,发改委还表示,将向市政府建议加强对汽车“油改气”工程的实施进行统一协调指导,并研究提出鼓励汽车“油改气”工程的有关政策,促进该项工程在我市尽快实施。
记者注意到,从政协委员首次提案到2006年之前,一直制约这一工程无法进入实质操作的“瓶颈”是资金的问题,也就是由谁来投资的问题。而从2006年市发改委的答复函看,已经有企业提出投资立项申请,主动参与此项工程的进展。企业的主动参与正在让这一提案由“概念”向实质性操作阶段发展。
有关企业: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
那么,有关企业对此工程持何态度?他们的工程前期准备工作进展如何?记者于近日走访了答复函中提到的新奥燃气有限公司高层。
“我们对此工程一直持非常积极的态度。作为企业,我们认为我们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就绪!”该公司王世鹏总经理快人快语。随后,他向记者介绍了工程立项的进展情况。
“整个工程的实施取决于几个前提,一是发改委准予申报,这个程序已经完成;第二个是消防部门的审批。11月15日,自治区消防总队已经为我们的工程组织了一个相关评审会,原则通过我们提出的在桂林以‘油气混建’的方式建设汽车天然气加气站,并于21日正式批复。消防的‘关’过了之后就是建规部门批准定点,如果这个审批过程顺利的话,此后的环保、市政、安监等就可以同时进行申报了。”王总经理告诉记者,现在一切都准备就绪,进展的快慢完全取决于政府相关审批手续的速度。他还表示,只要相关手续就绪,他们的整个建站过程可以在3—4个月内完成。“而且我们的第一个加气站的选址已经完成!”王世鹏充满信心地表示。
“我了解的情况是,新奥公司已获投资2600万元,先期建设4个汽车天然气加气站。但是在办理相关手续的过程中,由于涉及的部门太多,导致工程从去年11月份开始申请至今已经一年时间,却尚未办完项目开工手续。”梁荣德委员表示,而他之所以在得知“油改气”已经进入实质操作阶段的时候仍然继续提出类似提案,正是这个原因。
梁荣德委员表示,尽管自己与这个工程没有任何利益关系,但是作为一个政协委员,同时作为一个长期从事汽车行业的“汽车人”,他非常希望能促成这一“利国利民”的好事早日在桂林得以实现。
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有了企业的主动参与,“油改气”对于桂林来说不再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