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个苹果卖成三个苹果的价格,是这次参加欧洲果品企业家圆桌会议的我省与会企业家最感慨的一句话。
通过苹果的后续加工、贮藏实现增值,其实各个企业都在努力这样做着。可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弗拉芒鲜果贮销企业参观中,我省企业家的奋斗目标更清晰了。 拖拉机拉来整箱的苹果,然后吊车把木箱放进水池,经过在水池的自动分检之后,机器人再把苹果自动装入贮存的木箱,进入气调库贮藏。这家企业拥有两座大型保鲜库,年销售10万吨,全部通过现场和网络进行拍卖,水果行销整个欧洲。公司销售经理维特曼·劳博在介绍产业的运作时说:果园运来的苹果每公斤仅0.5欧元(1欧元相当10元人民币),经过后续企业的加工、贮藏和包装,到来年的3月进入市场出售,价格至少卖到1.5欧元。
平常挂在口头上的产业化,这时竟让人理解得更加深刻。在欧洲苹果产区,农家生产的苹果,对市场而言仅视为原料,只有经过系列化的后续产业处理之后,才能进入市场,凡贴着商标牌号的苹果价格一下就提升了2/3。看到这一切,有人默默算陕西自己的账。全省产出苹果650万吨,若有1/4的产出经过后续产业链加工处理,再规模进入市场,那实现的效益将会有多大!只有到那时我们才能自豪地宣布,陕西的苹果产业做强了。白水宏达的总经理董志敏感慨地说,心里有底了,本以为自己的企业已经做成区域的大龙头了,看来,今后绝不敢有丝毫的骄傲,要建成苹果强省,我们要走的路还长着呢!
圆桌会议上,一位法国的企业家在发言中反诘:陕西的苹果非常好吃,可为什么大部分苹果仍难卖上最好的价钱?实际他在戳我们的软肋,指我们整体后续产业链还很薄弱。其实这个观点在他们争先恐后的发言中,也并不难发现:他们就是急不可耐地想给陕西推介果品的后续加工设备。布鲁塞尔国王贮运公司还主动邀请我省企业家到他们企业参观,明确表示,陕西果业的发展后劲非常大,希望陕西苹果在更大规模登陆欧洲前,自己企业能先下手,早介入,从服务中获取收益。
我省渭北拥有全球连片面积最大的苹果园,同时也孕育出一批像华圣、海升、白水宏达和延安果业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工厂设备和产能逐年提升,但仍不能适应果业基础发展的需要。在欧洲的10多天,华圣的副总彭晓强始终处在亢奋中,参观时,他留神人家产业运作的细节,当天发回照片,提出改革方案。他感慨地说,现在正是陕西苹果发展的最佳机遇期,我们只需认清大势,采取灵活姿态,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求得加速发展。
近10年来,受新产业比较效益和东方替代产区兴起的影响,欧洲水果产业发展徘徊不前。欧洲每年从全球范围进口大批量水果,其中苹果85万吨,梨30万吨,有机果品20万吨。欧洲人生活富裕,消费水平高,市场价位也高,购买力很强。为抓住机遇,省果业局局长在征得省、部领导同意的情况下,在欧洲途中,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宣布明年适当时间,在我省召开全球果品企业家峰会,吸引更多的果品企业家到陕西来,到渭北苹果园去,促使陕西苹果早日进入全球各地大市场。
(本报记者 李佑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