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网站:AA的乌托邦?
“我们高举的AA大旗,是我们要去努力实践的理想国,还是用来规避公众责任的幌子?”11月28日,南宁“7·9”事件一审判决后,一个网友在“绿野”网站上诘问。
作为“AA+户外”原则的最早倡导者,“绿野”一直在活动中奉行“费用分摊、风险自担、责任自负”的约定,这也成为各大户外网站奉行的“潜规则”。
记者◎贾冬婷
户外AA的“潜规则”
“晨峰”每次爬雪山之前,都会在家中抽屉里放一张“免责条款”,平安归来后再撕掉。这样的免责条款,他已经撕掉好几张了。“晨峰”是目前“绿野ORG”的5人管理小组成员之一,被认为是“绿野”最资深的“老驴”之一。他对记者说,万一自己遭遇不测,不希望家人、朋友追究同行者的责任。
2000年5月,“晨峰”第一次登雪山,挑战青海玉珠峰。他后来提到:“当时和同行的‘太白客’聊登顶,他的话非常实在,感觉我们是巨大馒头上的两只苍蝇。是的,在玉珠峰洁白而巨大的山体上,人实在太渺小了,何谈‘征服’?我们是幸运的,2只‘苍蝇’都在风暴中安全下山。一星期后,另外3只‘苍蝇’在玉珠的风暴中永久留在了那儿。”在2000年5月11日的这次玉珠峰山难中,5名登山者遇难,包括3名“绿野”人。
这是“绿野”1999年成立后,网友发生的第一起山难。这样的“黑色瞬间”还有几次:“农人”2001年10月3日在徒步三峡巫峡段时,失足掉下山崖;“大海”,2003年4月30日从雪宝顶上滑坠;还有“Kristian”,被公认为“做人严谨,行事冷静”的老K,2004年12月29日死于四姑娘山雪崩。
户外,就意味着风险如影随形。而AA,意味着参与者并没有法律上的“合同”关系,不承担法律责任。虽然不是每人都像“晨峰”那样落实在抽屉里的纸张上,但“免责条款”,不仅在“绿野”,在整个户外圈子里都是约定俗成。比如,在《绿野自助户外活动公约》中提到:“活动性质属于自由结合、自愿参加、风险自担、责任自负,原则上发起者不会对任何个人承担法律责任。”
“事实上,从网站所有权问题,到网站管理者、活动组织者的免责问题,目前‘绿野ORG’是建立在诚信基础而不是法律基础上的。”“绿野”网友“Mudplayer”意识到,“网站持有人的声明、活动组织者的免责声明,并没有法律保护,只是网友相互之间形成了文字的协议和承诺”。
“晨峰”说,“7·9”事件是第一例到达法庭判决阶段的户外安全事故。之前,在户外网站发起的AA制活动中还未有过。比如“绿野”,作为管理者之一,“晨峰”曾参与过好几次事故的处理,包括遇难、迷失等等。他说,以前大都私下赔款解决,哪怕打官司也都在庭外和解,比如2000年的玉珠峰山难,被告上法庭,最终庭外赔款解决。“绿野”虽然也意识到外部的法律风险,但之前主要还是致力于游戏规则的自我修复。
责任AA:领队的高风险与低回报
各种安全事故,“绿野”每年都会发生两到三起。绿野ORG“周末户外活动版”版主“韦铜锤”对记者说,在网站、领队、队员三方中,作为活动发起人的“领队”承担着最大责任。所以,自1999年创建开始,“绿野”对领队的资格把关越来越严格。
“晨峰”刚加入“绿野”是1999年,当时北京的户外圈子也就一两百个人,彼此之间很熟悉。后来网络普及了,网友也开始鱼龙混杂,“特别是2002年以后,上万个网友,露个面就组织活动。要是诈骗的怎么办?”“绿野”于是开始对发帖人、即活动领队的资格进行审查。
“韦铜锤”印象中第一次的领队责任事件是“云十三”。2003年7月13日,一行13人在云蒙山迷失。队长和队员都是“绿野”新人,谁都没走过那条路线。幸运的是,后经老乡和“绿野”多方努力,获救。
“韦铜锤”说,这以后,“绿野”认识到,“领队只是眼睛,不是大脑。是核心人物,不是决定人物”。他们逐步完善了对领队的资格审查。例如,在“周末户外活动版”上,规定的领队资格是“在‘绿野ORG’注册时间超过一年,对‘绿野’有较深的认识和融入;参加过6次以上‘绿野’2级以上强度的野外穿越活动,有良好表现和组织能力者;或者参加过3次以上‘绿野’3级以上强度的野外穿越活动,有良好表现和组织能力者。新晋领队在独立带队前,须在以往活动中担任副领队(或领队组成员),以优良的实际演练(客观评价)完成准领队向领队的过渡。”“韦铜锤”说,对不满足这些条件的发帖人,由资深领队转变而来的“版主”就要锁帖。
作为版主,他参与了今年几次事故的处理。今年2月28日,由“阿芒”带队的灵山发生队员“雪球”冻伤事件,造成其4个指头被截。“雪球”的父母原找了律师准备上诉,但因其中没有金钱纠纷,最后道歉解决了。负责收队的“好好干活”总结说,“因为途中下雪,虽然山下不冷,但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大风会让人感到非常寒冷。这次灵山山顶的温度是零下12℃,下山途中,由于大风和太阳出来后的化雪,感觉上已然跟零下二十几摄氏度差不多了。所以要及时检查人员装备,坚决劝退衣着单薄者。有人戴棒球帽,有人连手套帽子都没有戴,没有发生更严重后果,实属万幸”。“韦铜锤”认为,领队“阿芒”虽然经验丰富,符合版上规定的带队资格,但在这次事件中是有责任的:“阿芒”对寒冷天气预计得不够好,没有特别提醒队员注意,也没有提醒“雪球”在运动中注意活血。另外,天气突变时,要完成任务还需3小时,回撤也需3小时,“阿芒”并没有当机立断选择回撤。作为惩罚,“绿野ORG”永久性地取消了他的发帖资格。“韦铜锤”说,“绿野ORG”自此规定,在“领队组”中加设一个具备初级救助技能的医务官。
在今年5月“绿野INFO”的“库布齐”事件中,领队“单飞”也有责任。“韦铜锤”说,按规定,走这种长线都要先进行体能测试,但因“小倩”与几个队员熟悉,去海陀拉练时“单飞”把关不够严,带她去了。而原定租的骆驼,主人中途又反悔跑了,导致负重比预计多得多。“单飞”事后及时与“小倩”的父母、兄妹沟通,后来也捐了钱,“小倩”家人就没有再追究。“韦铜锤”当时正与“单飞”同宿舍,他说,这件事对“单飞”打击挺大。原为绿野INFO“山版”版主的“单飞”因此引咎辞职,在“绿野”就此隐退,只在自己的MSN上召人了。而穿越“库布齐”的难度,在“绿野”上也由2级直升到4级。
事实上,领队在队伍里扮演着一个全方位“保姆”的角色:培训,天气,路线,辨别方向,探路,体力,急救等,单靠某一个人很难做好。“韦铜锤”说,一系列事件让“绿野”认识到,要进一步加强“领队组”的力量,有主领队,副领队,CFO(首席财务官),医务官,共担责任。
而与领队的高风险形成对比的是,对其激励机制却几乎没有。“韦铜锤”说,因为活动是AA的,领队不会收取额外费用,只是在私下里口碑相传,“此领队甚好”,或在其后跟帖。“韦铜锤”说:“我发的活动,一般就有上百人跟帖。”
靠网络广告盈利的“绿野INFO”的总经理“长工”说,他们的网站活动还是AA制的,因此领队也是义务的,年底会评“荣誉领队”,“但只是送送衣服什么的,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明年打算设立‘领队基金’”。
“长工”说,上周开始绿野INFO上就出现了奇怪的帖子,比如12月2日的“一个人的冬季大五台”,不接受别人的报名。“这个发帖的ID是个有名的领队,而且写明了路线、计划、花费。其实还是招人玩的,但就是为了规避‘南宁事件’可能带来的领队法律责任”。
“一个团队的成败,由队伍中最差的那个人决定,而非队伍中最好的。”“韦铜锤”说,对于团队成员,“周末户外活动”版规定,要客观评价自己的体力、装备、心理素质以及自己的时间和其他条件是否满足活动要求,并接受领队检查。另外,在今年2月的灵山冻伤事件中,出事的“雪球”是由其同事代报名的。“韦铜锤”说,今后除非是情侣代报名,否则不允许别人代报名了。
“AA制在户外参加者的技能、装备、经验存在相对大差异的时候,AA的理想国是不可能实现的。”网友“长弓挽月”认为。
费用AA:无补偿服务的诚信与低端化
有关费用的AA,最常见的问题是有报名者无故缺席。“三夫”户外俱乐部总经理杨为民(“测谎仪”)说,比如一辆车有16个座位,最终来了15个人,因1人缺席造成其他人分摊的包车费用增加。他说,“三夫”从2000年开始,就要求参加俱乐部组织活动中的报名者预先缴纳车费的20%,之后再归还。而“绿野”规定,无故缺席者应缴纳已造成的分摊费用,补缴费用的处理由该队商议决定。若被认定应该补缴,不缴纳的缺席者将会被打入“黑名单”。
在非盈利的网络平台上,“绿野”等户外网站长期以来遵循装备自备、费用AA制、领队无偿服务的原则。为杜绝商业化,“绿野”规定,有关商业人员不得参与网站和论坛的管理,包括:商业户外俱乐部的专职、兼职人员;户外用品店的专职、兼职人员;商业网站的营销人员;旅行社的专职人员。
但在实际操作中,因领队长期带队同样的线路,一些老乡会私下给领队一些优惠、回扣之类。杨为民说,一般小的山核桃、野果之类的无所谓,但是金钱上的交涉,一定要让队员知情,否则将会被除名,这个人也就在户外圈里名声扫地了。也就是说,领队不能赚取一分钱劳务费。
历年来,在户外圈里唯一由经济纠纷引发的案件就是2004年的“狐狸事件”。2004年1月13日,“狐狸”在“绿野”INFO上发帖,组织春节山西自助游。帖中写明了活动时间、路线、大约的费用,活动领队为“狐狸”、“大头”、队医为“脚印”,活动为AA制,费用为880元,保险费为20元。共有22名网友报名参加了活动,预先交纳了1100元活动费用,然后分乘一辆中巴、一辆捷达车出发。回来后,“狐狸”虚报中巴包车费5500元为1.05万元,虚报小车加油费1128元,被网友们告上了海淀法院。最终,法院认定被告“狐狸”利用组织网友自助游之机“揩油”的事实成立,一审判决“狐狸”返还多收取的12位网友的旅游费各200余元。
兼任绿野ORG“账目公开”版版主的“韦铜锤”说,“狐狸事件”后,“绿野”更加强了财务制度,规定:领队不准接触财务。CFO不能事先认定,要当场由队员推举。短线活动不允许大额预收款,若长线活动有预收款,需当天当结,在规定时间内要将财务明细公开。“韦铜锤”说,活动后网友主动放弃的结余,将被充作公账,“绿野”的注册用户9万多人,每年的公账数目大概是1万多块钱,主要用于服务器维修、服务器托管、网站标志性物品的制作等。
但费用的无限AA也被质疑。“Mudplayer”指出,“绿野ORG”只对活动中涉及到的金钱进行简单平均,不对金钱之外的付出进行物质补偿。从网站的各类管理人员,到各种活动的组织者,他们都在无偿付出劳动力。例如,对于一个成熟领队的付出,并没有进行物质补偿,换来的是文案上的免责和尊重,还有带队的成就感等其他精神上的回报。
这样的反思是在“绿野”有关滑雪问题的讨论中提出的。“像滑雪,当领队要承担的责任太多太重后,‘绿野’的AA和无物质补偿模式就难以运作了。”“Mudplayer”说,“再比如,‘绿野ORG’赖以诚信为基础,没有能力进行监管,在团购之类的问题上只好采取因噎废食的一刀切,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AA如何与社会对接?
“7·9”事件让AA的乌托邦亟待寻找与社会的接口。据“晨峰”调查,“绿野”中最活跃的一群人,都是大学刚毕业不久,走入社会独立生活的人,以IT业等高科技产业从业人员为代表,愿意接受户外运动的风险。但他们也是家庭和社会的中坚分子,一旦遭遇不测,“绿野”内部的“潜规则”就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规则的冲击。
“晨峰”说,这些未解决的“社会接口”问题包括:在法律上确认并避免网站陷入和网上发起活动之间可能的法律纠纷;在法律上确认义务领队和队员之间的责任关系,如活动计划中明确的免责条款等。活动的保险问题和可操作的方式,现有的旅游意外伤害险中,对滑雪、攀岩、攀冰、雪山等项目保险,网站只能建议参与者自愿购买寿险、车辆险等险种。
在盈利性的户外俱乐部中,这些问题已得到初步解决。例如“三夫”,在骑马、滑雪等俱乐部发起的活动中,参与者仍然AA,领队由企业出钱,双方存在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因此,企业承担合同规定的有限责任,提供“户外特约险”,就不同的活动形式提供保险。
非盈利性的AA制似乎是与商业社会相悖的,但商业化的路显然不是“绿野ORG”要走的。“绿野”网友“狮子王”说:“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参加活动便像在做生意,我们不能再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放松自己,我们把自己放在了上帝的位置,开始注意自身利益是否受伤害,如果遇到点困难,我要考虑去投诉,去索赔。如此爬山还有何乐趣?”
“晨峰”说,“绿野”的“反商”传统,多少和自助文化有关。事实上,“绿野”里不乏成功的商业人士,但到了“绿野”后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绿野”的这种风格。“这也不奇怪,如果真要玩一种游戏,比谁能少花钱多办事肯定会比简单地看谁更有钱有意思得多。”他认为,现阶段唯一可以借鉴的模式就是开放源代码的自由软件和国外的一些社会公益基金,他们也都涉及到与商业社会的接口问题。■
(责任编辑:柯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