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专稿:香港《南华早报》11月23日发表文章,认为中国与印度的经济腾飞各有特点。文章摘要如下。
在围绕中国领导人访问印度而进行的大肆宣传中,金融业一直在推销最新发明的“Chindia”(中印)一词,以期说服客户相信中国和印度有很多共同点,可以奏出统一的投资主旋律。
作为一种理念,它或许有助于推销股票。然而,实际上,中国和印度除了都是人口大国且经济都正从薄弱基础上突飞猛进之外,几乎找不到其他共同之处。
另外,两国的差异点远远多于相似点。把两国作为一个统一的投资实体来对待明显过于简单化了。
毋庸置疑,中国和印度的经济腾飞将对世界其他地方产生巨大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国毫无差别甚或类似。
暂且将中国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几乎是印度的4倍这个事实放在一边,单从经济结构方面来看,两国就大相径庭。
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和出口推动,两者加起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
印度则相反。消费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超过60%,而投资仅占1/4左右。印度存在贸易赤字,因而净出口根本无法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一席之地。
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人口结构造成的。印度人口以年轻人为主,逾60%的人口年龄在30岁以下,因此,印度人倾向于消费。
相比之下,中国人口正在老龄化。近60%的人口年龄超过30岁,因而中国人往往倾向于攒钱以备日后之需。
因此,中国资金充裕,而印度则资金短缺。由于资金较充裕,中国将大量资金投在打造世界一流的制造业和建设基础设施上。
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印度制造商寥寥无几,印度的基础设施也十分落后。
但正如分析人士所指出的那样,中国居高不下的储蓄率始终是一把双刃剑。
大量廉价资本令中国企业兴奋不已,它们竭尽全力抢夺市场份额,追求快速增长而不太看重盈利。专家估计,明年中国上市企业的平均股本回报率将为16.5%。
印度资金相对短缺,投资效率必然较高。这个差异对投资者而言关系重大。
看来中国和印度虽属同一块大陆,却处在不同的地壳构造板块,且运动轨迹各异。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