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籍华人余英时获人文“诺贝尔” 享50万美元奖金(图)
|

 |
|
5日在华盛顿国会图书馆﹐国会图书馆馆长詹姆斯·比灵顿向华裔学者余英时博士(左)颁发2006年克鲁奇奖。左上图余英时博士在致词。(美国《明报》图)
据美国《明报》报道,美籍华裔学者余英时日前荣获了第三届克鲁奇奖(TheKlugePrize)。他12月5日欣然出席了在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举行的授奖仪式,与数百名来宾在国会图书馆杰斐逊大厦富丽堂皇的大厅中欢聚一堂。余英时是第一个获得克鲁奇奖的华裔学者。
余英时当晚发表了长篇英文获奖词。他以平稳而儒雅的语调道出了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叩问和感悟。
在他看来,中国儒家文化中包含了《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所规定的有关共同人性和人的尊严的理念,尽管“人权”一词具有特殊的西方语言属性。他说,中国的《论语》和《孟子》就体现了这些精髓﹐如天地之性人为贵。
国会图书馆馆长詹姆斯·比林顿博士宣读了余英时获得这一有世界人文科学“诺贝尔奖”之称的大奖缘由。共同获奖者为91岁高龄的美国学者约翰·富兰克林(JohnHopeFranklin)。授奖词称,这两位学者将美中两国过去被人们遗忘的重要历史,重现于主流学术界,并将之融入各自母国的公众意识。
余英时著书30多部,上下涵盖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烟云。他沉浸于久已忘却的中文文本,孜孜不倦地探索﹐使儒家传统重放光彩。
余英时现为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及历史学荣誉退休教授。他于1962年开始学术生涯,先后在哈佛﹑耶鲁及普林斯顿等三所长青藤大学及密歇根大学任教。上世纪70年代还兼任香港新亚书院院长和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等职,他的大部分时光在普林斯顿渡过。
1930年出生于中国天津的余英时是第一个获得克鲁奇奖的华裔学者。今年两名得奖人将各获得50万美元的奖金。
该奖赞助人约翰·克鲁奇(JohnW.Kluge)为前大都会媒体(Metromedia)总裁。此奖为终身成就奖,获奖人不分国籍﹐可用任何语言从事写作,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哲学﹑历史﹑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宗教﹑语言学及文学评论。(中新网12月7日电记者郭良)
(责任编辑:赵健) | |
|



|
|
|
|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
 |
|
|
|


|
|
 |
 |
月亮之上 |
 |
 |
 |
|
 |
秋天不回来 |
 |
 |
 |
|
 |
求佛 |
 |
 |
 |
|
 |
千里之外 |
 |
 |
 |
|
 |
香水有毒 |
 |
 |
 |
|
 |
吉祥三宝 |
 |
 |
 |
|
 |
天竺少女 |
 |
 |
 |
|
 |
|

|
|
|



 |
|
 |
 |
一个人哭 |
 |
|
 |
退后 |
 |
|
 |
断了的弦 |
 |
|
 |
还是朋友 |
 |
|
 |
水晶蜻蜓 |
 |
|
 |
唱给你的歌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