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被誉为地球上最奇特的地貌之一,大小100多个湖泊如钻石般洒落其中,金字塔一样的沙山被公认为世界之最。如今这里也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沙漠来水越来越少。撰文、摄影/杨孝
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被誉为地球上最奇特的地貌之一,大小100多个湖泊如钻石般洒落其中,金字塔一样的沙山被公认为世界之最。然而,巴丹吉林沙漠之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些湖泊会干涸吗?巴丹吉林沙漠曾经被认为是中国沙尘暴的沙源地之一,它们的明天究竟会怎样?这,一切都是待解之谜。
获悉一支由中、德两国的科学家还有来自美国、加拿大、瑞士、日本等国科学“志愿者”组成的25人科考队,将对巴丹吉林沙漠进行第15次科学考察的消息,我立即和科考队队长——中国河海大学的顾慰祖教授通了电话。顾教授告诉我此次科考的主要任务是沙漠水采样、沙山定位,进一步揭开沙漠水之“谜”,两天后科考队将在沙漠边缘集结,乘60余峰骆驼挺进沙漠腹地的诺尔图海子(湖泊)。
顾教授还告诉我,从这次科考工作开始,他们将为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申请世界自然遗产作积极努力。阿拉善沙漠国家地质公园前不久才被批准成立,是我国第一个沙漠国家地质公园。我曾经先后7次进入园区拍摄,参与了该地质公园的创建工作,并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诺尔图湖畔认识了顾慰祖教授。
我当天就决定驾车起程前往采访。赶到沙漠边缘时,驼队已早我几个小时出去了。换乘租好的北京2020吉普车,我们开始追赶驼队。
出师不利,车陷大漠
与春天的狂躁、夏天的闷热相比,初秋的巴丹吉林沙漠宁静、空旷、凉爽。前行的驼队在沙谷中相对平缓的沙地上行进,留下很深的足迹。开车的师傅叫胡四,是当地有名的沙漠司机,这是他第5次送我进巴丹吉林沙漠了,看我有点心急,他满有把握地说:“我们一个多小时就追上驼队了。”
在沙漠里开车需要硬功夫,不论车技多高、多好的车,不熟悉沙漠的司机进来就“抛锚”,曾有一个北京的自驾越野车队,司机个个不服气,狠劲往沙漠里冲,结果开翻了一辆,其余全部深陷沙中,最后还是胡师傅他们几个当地司机帮忙开进开出。我们的车子在沙浪中翻越、回旋,发动机轰鸣着,很快,我们就看到在沙丘间穿行的驼队了。整个驼队由60多峰骆驼组成,分为几个小队,首尾相距不远,蛇行前进,约有一公里长。
胡师傅把车停在一个沙丘顶上,望着远去的驼队说:“我们的汽车直接追上驼队容易惊吓骆驼,还是绕道赶到驼队的前面停下等吧!”根据经验,驼队此时行走的线路,也是汽车进入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最佳线路,看着胡师傅信心十足的样子,我们便听任他驱车绕道而行。凭着高超的车技和沙漠行车的经验,胡师傅驾车在越来越陡的沙浪中行进,翻过眼前的大沙丘,我们就可以顺坡而下,选择一个地方等驼队了。这时,胡师傅忽然让其他人全部下车,他独自驾车向那个陡峭的沙丘冲去。眼看着前轮一跃已越过沙脊,然而,沙脊太陡了,整个车子骑在了上面,四个轮子空转将沙子扬起数米高,车子走不动了!
胡师傅拿出车上仅有的一把铁锹,开始挖沙子,大家不忍心看他一个人挖,便都跪下来用双手从车底往外扒沙子。大家挖沙不止,直到累得一个个躺在沙漠上喘气。胡师傅歉意地说:今年秋季干旱,高处的沙子干得很,挖不出湿沙子,车子有劲也使不上,只能等下面来个车帮着拉吧!
大家不停地回望茫茫沙海,期盼着有个车影出现!驼队早已从我们的线中消失。终于,远方的沙浪中出现了一个车影,胡师傅立即从车里拿出一件红色的衣服,跑到另一个沙丘上,不停的挥舞起来。常走沙漠的司机眼睛尖得很,那司机发现了胡师傅,直冲我们而来。一阵寒暄,一阵诉苦,来的那位叫敖其尔的师傅都不好意思了。因为他的车也过不了那个沙脊,只好从后面拉我们的车,车拉人推,总算出去了!我们还是回到了驼队行走的那条线路。就这样,一晃5个小时就过去了。
傍晚时分,前行的驼队在一个背风的沙凹间安营扎寨,为了不惊吓骆驼,我们的吉普车停在了一个较远的地方。就在我们走近营地将要和大家行见面礼时,远处沙峰上一名外国摄影师的闪光灯闪了一下,身边的几只骆驼立即被惊吓得四处逃奔,一支刚到的驼队人还没有下来也被惊吓,一只骆驼在不安的跳动中将上海《解放日报》的女记者张斌掀了下来。她的左脚摔伤,当时寸步难行,在其后几天的采访活动中始终离不开一根木棍子。
中国最美的沙漠是怎样形成的?
巴丹吉林沙漠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盟,境内还有腾格里、乌兰布和、雅玛雷克三大沙漠。但巴丹吉林沙漠以其沙山高大、湖泊众多而闻名于世。美国宇航局称其为“全球最奇特的地貌之一”,同时也被人们誉为中国最美的沙漠。
行进途中,科考队员们时常被高大的沙山所震撼,他们跪下来,或双手合十,或在胸前画十字。沙山高大,相对高度一般在200—300米,最高的必鲁图峰高达500米,在世界沙漠中独一无二。
如此高大的沙山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多少年一动不动?那可是一粒一粒的见风就跑的沙子堆积起来的啊!对此,国内外研究者看法不一。
一种就是地形成因说:巴丹吉林沙漠的东南部是雅布赖群山,因常年吹西南风,刮起的沙粒在山前堆积,久聚成山;也有人说巴丹吉林一带原有的丘陵沙化后,沙粒直接覆盖丘陵而形成沙山。如果是这样,此次科考团成员、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沃尔夫·艾姆教授认为那高大的沙山内部就应该有“芯”,他说他将选择几座沙山进行探测。坚持沙山内有“芯”看法的,还有德国国家研究中心水文研究所所长彼得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调中心研究员叶念军。彼得说,直观看沙山内也应该有土层或石块,要不这么多的沙子从哪里来?撒哈拉大沙漠的面积远远大于巴丹吉林沙漠,但撒哈拉是一望无际的平坦沙地,而巴丹吉林到处都是高达200米至500米的沙山,其储沙量远远多于撒哈拉。
研究员叶念军发现,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子中有很多云母和石英,这些都是花岗岩组成元素,在过去一两百万年间,估计大量的表层花岗岩因为干燥而风化,最后剩下了这些小沙粒。
沙漠中不少湖泊中央都有岛屿,这些岛屿是地下水上涌时碳酸钙沉积而成的,彼得说:“如果地下没有岩石,哪里来的碳酸钙沉积?”
另一种关于沙山成型的最新说法是水成因说。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曾联合署名,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地下水维持高大沙山》的论文。文章指出,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山数千年屹立不移的秘密在于:沙山含有大量水分!就是这些类似黏合剂的水分,帮助它们抗住了强大西北风的吹袭。
我们随科考队员攀爬高大的沙山时也发现两种现象:一是高大沙山的顶峰上,只有很薄的不足20厘米厚的干沙子,下面全部是含有大量水分的湿沙子;二是很多植物生长在几百米高的沙顶,这些迹象都表明巴丹吉林沙漠中有很多水。
科考队队长、河海大学教授顾慰祖和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沃尔夫·艾姆坚持认为:是水稳固了沙山!
顾慰祖说:巴丹吉林盛吹东南风,因此沙山全部由东南向西北横向排列,垂直于风向,十分整齐。风使黄沙堆成山,地下水又稳固了沙山。如果沙山内有“芯”,那原来的丘陵、岩石又怎么会排列得如此整齐?沃尔夫·艾姆从巴丹吉林沙漠的卫星遥感全景图像上看到,尽管图像无法显示沙山内部,但从沙脊形状和走向看,沙山就是由黄沙堆成。责任编辑:lyl | |
|